嵊州市开发区幼教集团
摘要:幼儿教育中,游戏活动具有趣味性、互动性与教育性的特点,对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促使幼儿发展、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教育中将“游戏精神”贯穿幼儿游戏活动的始终,不断优化幼儿游戏环节的创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幼儿游戏化教学的质量。本文对幼儿教育游戏化及其实践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化;实践对策
1在幼儿教育游戏化的特点及意义
1.1特点
(1)趣味性。趣味性是幼儿游戏化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游戏具有趣味性的特点,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例如,幼儿教育中,“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房子”等传统游戏活动,或新教育理念下的区域游戏活动等,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与幼儿的心智发展、兴趣爱好息息相关。
(2)互动性。游戏活动一般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方可进行,其本质在于集体性与互动性。以“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为例,该游戏活动至少需要“老鹰”一人、“母鸡”一人、“小鸡”至少一人、合计至少三人参加;游戏进行的过程,是游戏中每一个角色交流互动的过程。因此,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具有互动性的特点。
(3)教育性。幼儿教育游戏化活动开展的目的是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如“健康”目标、“语言”目标、“社会性”目标、“艺术”目标等。例如,幼儿区域游戏活动中,“娃娃家”活动构建的目的,就是促使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社会性的发展。因此,教育性是幼儿游戏化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幼儿游戏化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意义
(1)能够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针对3~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说教”显然难以实现好的效果。幼儿教师要想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就应结合幼儿的年龄、兴趣特点等,巧妙地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
(2)能够促使幼儿发展。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展,这种以教育为目的的集体性游戏活动,能促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如当前幼儿教育中颇为流行的区域游戏活动,“娃娃家”角色游戏活动有助于促使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益智区有助于促使幼儿的思维、智力发展;建构区有助于促使幼儿的智力与动作的发展等。可以说,幼儿教育中的很多游戏活动,都是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也有助于促使幼儿的各项智力和能力发展。
2在幼儿教育游戏化实践对策
2.1加强幼儿教师游戏化教学专业素养的培养
(1)树立正确的游戏教学观。其一,幼儿教师应重视游戏活动。很多幼儿教师在思想层面并不重视游戏活动,尤其是一些年纪稍长的教师,习惯于传统知识型的教育方式,对游戏活动常常持排斥的态度。因此,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在幼儿教育中正视游戏活动的价值,是确保幼儿教育游戏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其二,幼儿教师应保障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游戏活动是释放儿童天性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主要途径。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应保障幼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大胆地参与、探索以及互动,促使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2)提高幼儿教师游戏化教学的能力。幼儿教师游戏化教学的能力决定教学的效果。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幼儿,因年龄小、活泼好动的个性,在集体活动中常常会游离于活动之外,要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非易事。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组织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立足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可以在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常常借助短视频软件,学习一些新颖的、富有花样的游戏活动,如“花样体育游戏”中“花样篮球”游戏等,不仅符合幼儿的天性,也有助于锻炼幼儿身体以及反应力。
2.2以“游戏精神”为主线推动幼儿游戏化发展
幼儿教师应构建以“游戏精神”为主线的幼儿游戏化教学模式,提高幼儿游戏化教学的质量。第一,以“游戏精神”丰富幼儿游戏化教学的内容。一方面,幼儿教师应注重游戏活动的生活化发展,紧密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开展游戏活动,如幼儿喜闻乐见的传统游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幼儿不仅乐在其中,也学在其中;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应立足幼儿发展需要,精心设计不同主题游戏,将室内游戏与室外游戏有机整合起来,促使幼儿游戏活动的丰富多样。第二,以“游戏精神”推动深度学习。在幼儿游戏化教育的实践中,一切缺乏“游戏精神”的教育均停留在浅层学习层面。幼儿教师应将“游戏精神”贯穿幼儿教育的始终,以推动深度学习。一方面,幼儿教师应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如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定规则等。如“娃娃家”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选择权和自由权,让幼儿自由扮演、自主活动,以促使游戏活动走深走实;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应营造愉悦的游戏氛围,针对部分参与意愿不强的幼儿,应采取鼓励、引导的态度,促使幼儿大胆参与,为促使良好教育效果的实现奠定基础。
2.3创设游戏化环境
游戏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游戏活动是否能有序进行,也决定幼儿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在游戏化环境的创设方面,幼儿教师要关注两个环境:一是物理环境;二是人文环境。其中,物理环境所体现的是硬件环境,如教师教室的布置、游戏材料的投放、道具的准备等;而人文环境,则体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相互尊重、倾听以及理解。幼儿教师应学会
“蹲下来”和幼儿沟通交流,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大胆参与其中,为全面提高幼儿游戏化教学的质量奠定基础。
2.4幼儿游戏化教育评价机制的完善
教育评价是推动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在幼儿游戏化教育方面,学校应不断完善教育评价机制。一方面,幼儿教师应树立教育反思的意识,养成游戏化教学反思的习惯,深入思考游戏活动开展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以推动幼儿游戏化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如建立档案袋评价法,促使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搜集相关资料以及活动成果,夯实幼儿游戏化教学的基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幼儿教育中,游戏应是基础性的教学活动,贯穿幼儿教育的始终。丰富有趣的幼儿游戏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社会性等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对幼儿教育游戏化及其实践对策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陈洁.浅议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J].读写算,2021,(34):61-62.
[2]李静.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教育活动的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21,(88):163-165.
[3]张碧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开展和组织策略分析[J].教育界,2020,(4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