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同乐街道办事处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陆良 655600
摘要:目前事业单位不断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但依然存在激励机制方面的缺陷,而依据以往的人事管理模式,难以达到高效的激励效果,这不利于事业单位未来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及时顺应时代发展,切实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中的不足之处。本文主要探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引言
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最为有效的一种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方式,是指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针对工作人员的心理需求与变化,采取的满足工作人员需求、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人员创新能力、提升工作人员工作目标效益的激励措施和方法的总和。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在事业单位中,恰当的激励机制可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益,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与发展,完善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
1.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的意义
(1)在事业单位中,人事主管部门可以运用多种类型的激励方式,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产生归属感以及责任感,同时使工作人员产生危机意识,明确自身的职能以及个人价值,从而在岗位上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
(2)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相关工作之中,激励机制能够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合理约束,引导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并且加以规范,保证所有工作人员能够服从事业单位的管理,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事业单位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在运用激励机制之后,能够使人力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将更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使各项工作计划科学合理,也能够保证所有工作人员合理分配自身的工作时间以及精力,提升工作的整体效益。
2.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2.1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形式较为单一
在心理学上,激励就是运用各种手段激发人的动机,朝着既定目标去努力的过程。在事业单位中,对于工作人员的激励往往遵循传统人事管理的刚性模式,主要通过单一的激励方式进行,激励内容未紧密地结合工作人员需求,难于刺激工作人员的动机,以至于甚至达不到激发工作人员行动的效果。激励的最终目的是提升组织效益,但是目前的事业单位激励不足,并且激励形式不足,很多事业单位依然采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相较于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上侧重于关注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对于工作人员的内在需求关注较少,很难真正把握工作人员之间的差异化,无法实现针对性地制定激励政策。激励形式具有多样性,主要体现为激励手段、激励对象、激励主体的多样性,当前事业单位主要采用物质激励、荣誉激励等手段较多,并且激励主体主要是直属领导,对于工作人员的激励效果不强,激励手段的单一造成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不利于较高组织目标的实现。
2.2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考核是激励的重要依据和手段,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基本可以使工作人员的工作得以量化,是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一般以定期考核为主,依据相关的考核标准得出考核结果,并依据考核结果决定工作人员的晋升、奖金和绩效等。因此,组织中的绩效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是密切相关的,二者都是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式,组织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评价和处理的过程体现了对于工作人员的激励,是以实际工作效果为依据,对工作人员的考评与奖励[1]。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虽然设置了衡量和激励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但绩效评价并不能完全地反映出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效果,尤其是对于组织成员工作态度、服务热情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不完善,导致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措施
3.1采取多元化激励手段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公共性是区别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特征,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事业单位应转变管理理念,对工作人员进行更全面了解,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工作人员的差异性制定出多样性的激励政策,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手段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多样化的激励手段要求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采用各式各样的激励方法,推陈出新,改变“重物质、轻精神”的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保证事业单位的平稳运行和发展。根据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可以采用目标激励、参与激励、信心激励等激励手段。目标激励指的是在确定组织目标的前提下,设置合适的个人目标,刺激工作人员的动机和行为,从而调动工作积极性。根据目标激励方法,工作人员可灵活地制定自身的目标,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有针对性地指导下一步的工作。参与激励指的是组织中的领导者让工作人员参与组织决策、管理和监督等方面,鼓励工作人员积极提出意见,并及时做出反馈,提升工作人员的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信心激励指的是针对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工作人员,上级领导通过双向沟通的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的鼓励行为。上级领导对下属的鼓励,可以明确工作人员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利用领导权威和个人魅力,激发工作人员努力进取。
3.2健全事业单位的考核机制
事业单位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手段。我国当前事业单位对于绩效考核体系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对于绩效目标、绩效标准的应用缺乏合理性,使得绩效评估结果与事业单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实效脱节,未建立专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和程序。事业单位要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全面认识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弘扬组织文化,提升工作人员的组织认同感,提高成员对激励手段的敏感度,构建程序正当的绩效考评体系,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围[2]。对于考核机制而言,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是考核机制的关键部分,事业单位要根据组织目标和管理规范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才能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同时,事业单位要在团队协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不要过分强调个人的作用,合理利用绩效激励的方式来激发工作人员的行动力,发挥个人长处,取长补短、互帮互助,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不懈奋斗。此外,要加强对于考核过程的监督,采用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考核过程的公平公正,促进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协调发展和运行。
3.3因人按需差别激励
激励机制的目的是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影响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很多,如个人情感、工资报酬、工作环境等,领导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特定的激励政策,并且在设定的时候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性,保证激励有效。只有了解工作人员最迫切的需求,才能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达到激励的目的。当然,在考虑工作人员差异性的同时也要把握住工作人员的普遍性,比如事业单位成员普遍比较关注自己的薪资,工作人员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前提下,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采用适当的强制激励手段,将激励效果与自我实现挂钩,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实行差别激励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因人因需而异,在组织目标的指引下,制定工作人员的个人目标,并且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减少人员流失,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激励机制不仅可以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不断进步完善,还能推动事业单位进一步深化改革。事业单位实际运用激励机制的过程中,主管部门应当运用多种策略对激励机制进行落实,保证全体工作人员能够在激励机制的激励下,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更好地在岗位上履行自身的职责,在保证工作效益的同时提升工作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婧.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商讯,2021(4):189-190.
[2] 翟香萍.激励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1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