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大学商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2 )
摘要:促进学术型研究生本硕有效衔接是提高学术型研究生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导师、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出发,针对本科阶段和学术型研究生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及各自的要求,基于本硕衔接存在的问题,探索学术型研究生本硕衔接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本硕阶段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本硕衔接;培养模式;学术型研究生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了人们的普遍选择,本科教育不再是人们进行高等教育的终极阶段,人们开始去追求研究生更高层次的教育[1]。本科生的教育是大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教育[2],而学术型研究生则强调学术研究。在当今高校普遍扩招的情况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与质量”问题突出,如何优化培养模式,促进本硕有效衔接,提高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硕衔接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各高校对于本硕衔接的培养模式仍不成熟,有的高校甚至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本硕衔接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课程未有效衔接
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结合紧密度不高,尤其是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而言,本科阶段的课程与研究生阶段的课程相差较大,并且由于研究生的课程更加专业,对于本科阶段没有相关知识储备的学生而言,课程衔接非常困难。
导师对学生缺乏关注
本硕过渡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处在暑假期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过少,甚至有的高校在开学之后才会确定指导教师,学生在本硕过渡期间缺乏导师的指导。即使提前确定导师的学校,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不高,学生也较少主动请教导师其在最近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双向的交流过少。
(三)学生科研能力不足
当今我国高校的本科生教育还是处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阶段,较少强调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即使本科阶段并不缺乏相应的科技创新类比赛,但是由于学校并没有做强制性的规定,因此大部分学生不会去参加此类的比赛。学生在本科阶段的科研经历几近于零,导致以后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水平不够,相应的研究方法储备过少,以至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学习不顺利,科研能力有待培养。
本硕衔接不良成因分析
我国各高校本硕衔接阶段存在着各种问题,为构建促进本硕有效衔接的培养模式,就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促进本硕的有效衔接。
(一)高校不重视课程衔接
我国的研究生的教育体系与本科生的教育体系是相对独立的,而且不管是本科生的教育还是研究生的教育,课程的设置大都缺乏前瞻性。不同高校之间的课程也大不相同,甚至核心专业课程都可能不同,这对于跨校考研的同学而言,去适应、去接受一个“高级”的新的课程,都是一件难以“消化”的事情,导致学生本科阶段的知识很难与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知识衔接起来。
(二)导师介入不足
对于刚升入学术型研究生的同学而言,心态还处于本科阶段,认为本科阶段的学习方法依然适用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但实际上,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育体系是完全不同的,本科生主要强调素质教育,而研究生阶段则偏向学术研究,主要是强调对专业的把握和深入研究,导致学生学习方式要进行相应地改正。但是由于本硕过渡期间,导师的介入不足,导致学生的转变没有明确的方向。
(三)学生参加学术活动较少
从我国高校目前的培养方式看,极少有高校会重视本科生的科研成果,高校在本科阶段举办的学术活动,本科参加者寥寥无几,甚至中途退出的也大有人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对于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要求不高,对学生的学术能力没有任何的规定,导致本科阶段的学生不能适应学术型研究生的教育体系,不能短时间的适应学术型研究生的教育水平要求,从而不能促进本硕的有效衔接。
四、构建本硕有效衔接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一体化培养制度
本科生的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它肩负着本科生培养基础素质的使命,也是学生进行高级教育的初级阶段,需要构建一体化的课程设置,解决本科生的课程与学术型研究生课程的衔接问题,使学生的知识可以紧密结合起来,解决“学而不专”的问题。建立起一体化的课程培养模式,对于学生的未来的定向发展以及正常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在本科阶段设置一些研究方法课、专业交叉课和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选修课[3],强化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的有机衔接,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本硕共享课程[4],实现本硕的有效衔接。
督促学生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性
指导教师的指导模式是决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本硕过渡期间,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高低离不开导师的指导,在推进本硕有效衔接的培养模式的建设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强化教师的主体指导地位。高校教师应当起到促进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有效衔接的重要作用,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自主、自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增设教学课堂,使用本硕相似的教学模式等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
[5],更好地构建本硕一体化体系,更好地促进本硕的有效衔接。
教师提前介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刚升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同学来说,转变心态是首要任务。只有了解研究生的学习模式,认识到研究生与本科阶段的区别,及时转变心态,才能适应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习模式。与本科的学习基础知识不同的是,研究生的重点在于“研究”。对于学术型研究生而言,本硕过渡阶段就是“研究”的开始,提前完成转变,才不会落后于别人。导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了解相关的研究方法以及阅读相关文献,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导师的提前介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学习,促进本硕的有效衔接。
(四)提高学术认识,引导学生参加学术交流
学生学术活动是高等教育和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3],尤其对于学术型研究生而言,学术活动尤为重要,不仅可开拓思维能力,还能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在本科阶段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倾听专家讲座以及学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习内容,还可以提高科研能力,提前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及理论,使本硕学生培养模式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结束语
为了促进本硕的有效衔接,不能只靠学生自己的努力,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对于教师而言,要提前介入,督促学生;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自制力;对于学校而言,要注意课程的安排,搭建学术平台,激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本硕衔接的培养模式,促进本硕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楼群英,吴淑媛.地方院校“本硕连读”培养模式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7(06):10-12.
[2]王军,何鹏举.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8):21-22.
[3]许周速,王月华,单莉丽.构建省属高校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12(08):84-85.
[4]李海,董柏青,梁桂强等.本硕一体化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36):27-29.
[5]朱锐,牟琪琪.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的本硕一体化建设路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7):82-83+96.
作者简介:张鲁秀(1984-),女,汉族,山东冠县人,博士,济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会计。(济南大学商学院,山东济南,250002);魏英婕(1997-),女,汉族,山东东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管理会计。
基金项目:济南大学2021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2112)“现代征信理论与实务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