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1
/ 2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李勤 李欢欢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 0 医院儿科

摘 要:由于儿童身体和心理等各项机能的特殊性,导致患者依从性普遍不足,儿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而在近年的儿科护理工作中,医患间争议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护理工作者没有和患者的家属有效交流,而出现无谓的医疗争议问题,甚至因此耽误病情。剖析常见的沟通障碍并提供合理的应对技巧, 是强化护理沟通作用、理顺儿科护理工作、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途径。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护患沟通、沟通技巧、儿科护理、综述


.引言

随着国家三胎政策的颁布实施,儿科护理在医疗护理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面对不同背景和成长环境的患者及其家属,如何高效沟通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成为了儿科护理中的重要内容。提升护患沟通技巧可弥补医患沟通的不足,搭建起医疗人员与患者之间信任的桥梁。

.相关概念与特点

2.1护患沟通的相关概念

护患沟通意指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其内涵包括信息互通与相互作用,是护理人员人际沟通的重要内容,信息互通的内容包括能促进患者康复的直接或间接信息。除此之外,心理与感情上的交流也是护患沟通不可或缺的内容。

护患沟通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高信任度的护患关系,全面了解和搜集病患信息,为解决患者健康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并鼓励与促进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过程,全面提升康复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护患沟通技巧是指为实现高效沟通所必须的心理特质和操作能力,是一种指向性明确、专业度较强、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技能。具体表现是通过沟通交流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满足被沟通者的需要。

2.2儿科护理特点

儿科护理对象为体格与智能正处于成长过程的小儿,患者属于14岁以下儿童,包括婴儿与幼儿。不同与普通患者,儿科护理对象容易对医院环境产生强烈陌生感,对护理人员易产生不安和恐惧感。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及崇高的职业道德。为了处理和维护护患关系,需要深入开展双向沟通。护士作为与患儿及家属接触最多的人员,应充分了解儿科护理特点,积极主动、全程、无缝隙、热情地向患儿及家长提供护理服务。向他们介绍自己,介绍主治医生、病房环境、医院相关制度及有关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密切关注护患关系。良好的沟通一方面能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情绪、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获得患者父母的支持与理解。

.儿科护理中常见护患沟通障碍

3.1语言使用不当

语言交流是所有交际手段中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友善的话语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快速且有效的拉进护患距离,改善护患关系,但是不恰当的语言会带来更强烈的负面反馈。在与患者及其家人沟通时,部分护理人员惯于使用医学术语,大量生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和医学术语阻碍了与儿科患者沟通的桥梁。护理人员应注意说话技巧,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自然坦率地相互沟通。另一方面,不同成长环境的患者和家属,对于语言交流的敏感度和接纳度不同。如果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同样的沟通语言,则难以发挥护患沟通对康复的积极意义。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患者及其父母通常配合度较高、理解能力较强,但针对患者情况会详细询问病情细节。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患者及其的父母可能存在对用药用量的问题和疑虑,以及对照顾患者方法正确性的怀疑。如果不能及时且恰当的解释有关疑虑,做好细节解释工作,则可能会导致护患之间信任度降低,甚至产生纠纷。

3.2沟通不及时

当季节变换和流行性病毒爆发,儿科病例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急剧增加,护理工作量也会因此大大增加。由此导致两方面问题,一是护理工作的失误水平也会较以往有所上升,二是护理人员在护患沟通中的可支配时间大大减少,缺乏足够的时间解释孩子父母的疑问;给儿科患者用药和打针时,缺乏耐心和细致度也会加剧沟通矛盾。

3.3专业能力障碍

在涉及复杂病情需要跨科室交接患者时,如果经验欠缺、统筹能力不足、专业度不够、对交接过程不熟悉以及诊疗费用错算,都会使得患者的家长产生误解。一方面是误解医生处方,从而导致用药错误;另一方面是导致患者家属等待时间和过程办理时间变长。护理专业能力的障碍和错误的护理工作方法会大大透支家长对护理工作的信任。

.护患沟通技巧及其应用

4.1 语言沟通技巧及其应用

良好的语言沟通,是⼉科护患交流成功的重要保障。护患间的交流,大多是通过言语沟通来实现的。在儿科,既要与心情焦虑的家长交流,更要与病⼉沟通。有调查表明,百分之二十二至七十的患者的不能很好地执行医生的建议,并且约有百分之五十病⼈不清楚需要服用哪些药品。故护理⼈员对于病人所需要了解的重要信息,应多解释并反复强调,通过沟通获取反馈可以知道病⼈对情况是否了解,同时针对病人的不同受教育水平,采用不同的交流方法。利用多形式的语言培训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并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语言教育学习班,以提高其语言沟通水平。

另外,护理人员在和病人以及家人进行话语交谈时应当使用一些安慰性语句和理解性语言,在病人家长提出各种疑问时予以恰如其分的解答。一是尽可能使用赞美性语句。适当地表扬孩子,会让每个患者和家属都如沐春风;二是尽可能使用鼓励性话语,如精神状况已经好多了、过不了很久就能够出院了,并让患者与家人对康复教育产生信任感和期待感。三是善于使用告知性话语:每天酌情咨询疾病,并通过康复教育告诉患者诸如疾病的治疗、预后、以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等。

4.2 非语言沟通技巧及其应用

非语言沟通主要指行为语言。如形体语言:用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与患儿进行交流与互动,行为语言可进一步细分为直接行为和趋势行为。直接行为包括护理工作的熟练程度,及时且肯定的眼神交流,对患者的抚摸和拥抱,对家属进行解释时采取手势动作。如搀扶的支持性动作、拍打臂膀的鼓励性动作、真诚的目光,都会缩短与患⼉及其家属的距离,加深情感,从而增强儿科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趋势行为包括对患者和家长的间接影响行为。通过加强职业形象建设,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或氛围,规范护士服帽鞋穿戴流程,都能对患者和家属产生间接影响,改变患者和家属态度,减少纠纷的发生。

4.3 特殊情境沟通技巧及其应用

护理工作,尤其是儿科护理工作,经常需要面对一些特殊情境。如:护理失语儿童、失聪儿童、智力发育不健全儿童等。特殊情境下的沟通需要专业的技巧培训。应当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相关情境进行讲解复盘、开展特殊护理演习等。除此之外,通过综合性的沟通方案能够取得更显著的效果。如:文字书写结合语言深情沟通、实物参照法沟通。

4.4心理学在儿科护患沟通中的应用

良好的儿科护理环境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丰富的儿童护理相关知识。针对儿科护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儿童心理学、营养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一方面,心理学帮助护理人员换位思考。护患沟通时,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快更专业地建立起沟通桥梁,通过必要的心理引导,帮助患儿建立起康复的信心。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和家长,可以根据心理学中的人格分类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康复沟通方案。

.总结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不仅应当娴熟掌握专业技能,更需要学会掌握交流的技能与方法。通过加强换位思考,与孩童家长进行丰富全面的沟通,适当地鼓励患者,通过和蔼的笑容、和谐的话语来实现与患者心灵上的交流,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总而言之,正是通过护患的交流,给医护质量提供了保障,使与医疗关系更为融洽。融洽的护患人际关系有助于儿科患者的护理和恢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误会和矛盾,降低医患争议。


参考文献:

[1] 杨芸.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3-84.

[2]叶晓.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技巧[J].中外医疗,2012:148-149.

[3] 贺艳霞,李桃春.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07.

[4]宋欣.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2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