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观指导下的语文教育改革整体设计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语用观指导下的语文教育改革整体设计方法分析

吴王莹

昆山市蓬朗中心小学校 江苏省昆山市 215333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标准背景下,全面实行新课程教育改革,能够在语文课程设置、语文教材编写及教学手段上获取成效,但在实际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最为主要的问题是语文教育多方面出现脱节情况。因此,在大力推动中国语文教师全面发展的同时,语文教师应当完全意识到语文课程出现的脱节情况,针对语文教育进行重新审视及寻找问题的根源,从全方位角度的视野出发理顺各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语用观;语文教育;改革;设计;分析

当语文教育改革进行规划过程中,应当根据语文学科的实际发展规律,不断探索不同学段语文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发展规律,确定语文学科的最基本内容,因此,以正确语用观当作重要指导,转变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壁垒,通过行政与学术方面的教育手段完成整合工作,不断形成语文教育之间的合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及水平,进而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上广泛应用语文知识。

  1. 语文教育中的“脱节”问题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过程中,语文教育改革突出的重要问题为语文学科教育的决策者、研究者与管理者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对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并未达成共识,致使语文教学在多方面存在着严重脱节的情况。首先语文课程建设有待加强。语文学科课程教学目标较为混淆,该课程内容过于传统,致使语文课程定位不够明确。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缺少定位,二者衔接之间过于松散。其次语文教材编制与发行高度过于行政化,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效益存在严重分割情况,致使语文教材的创新力度不佳,同时教材难以满足新课程教育标准下语文课程的教学需求,与实际教学实践活动完全不一致,同时语文教育具有的科学化与标准化水平过低。再次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存在严重缺陷,教师培养目标过于偏差,在课程设计上过于简单及陈旧,缺少持续动力,在职业认同上情感不高等等。最后在语文课程教育评价过程中,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标准及价值过于片面。除此之外,当语文课程教育标准与考纲同时存在过程中,已经弱化了语文课程教育标准的地位,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阻碍,最终造成以应试为标准,极力突出语文课程教学形式的情况。

为此通过上述内容分析,教师与学生应用完全意识到语文课程教育“脱节” 的根本原因,针对语文课程本质认识尚未明确其基本内容。因此,语文课程的本质作为应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其中语言能力除了需要学生个人发展之外,还需要通过学校取得语文教育,然而学校语文教育的语文教材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方面不够全面,最终导致语文学科课程教育改革效果不佳。

  1. 对语文教育的重新审视

  1. 语文学科的目标,重返原点再梳理

俗话说:“语文为语言”。简单来说,在实际生活中所说出的话,口头上说的话为口头语言,在纸质上表达的语言为书面语言。口头上表述为语,汉字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文,所以又称"语文"。所以,语文教育就是在语文文学上的练习和认知方面的表达,作为学生可以获得的新知识,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与传统语文二方面相衔接。从目前状况来看,无语言文化与去语言文化已成为教育泛滥的根本问题,因此教师们必须从汉语语文的基本特征和语文教学方面入手,确定语文教育目标与讲语文、学语文和用语文的基本教学理念。与此同时,由于语文的本体也是语言文字,因此语文学科教师应完全掌握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的实践运用课程,把语文课程内容归纳到语文本体之中,从而了解语文教学的本体性质和特点,并进一步拓展语文教学课程的语用理论,帮助语文教育与语文课程改革拓突破传统弊端及不足,进而落实语文教育的发展。

  1. 语文教育的新视角,历史的关照与现实需要

语文课程从创立至今,因其承载了大量的史学内涵,更加凸显了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属性。所以,从语文教学语用观思考,不仅是对教育百年历程的关照,同时还对新时期发展而召唤与回应。在总结语文教学的历史内容过程中,工具观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工具,重视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工具性,用工具性全面发挥语文教学功能,并抒发真实情感和交流思想。与此同时,语用观作为工具观念的全面发展,它强调主体思想和工具观的完全结合,并高度重视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运用技巧,但同时二者之间又有着较为相同之处,它主要继承了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针对人文性思想,应当试图改变只注重语文工具的方式,不断强调人文素养教育,将语文教育人文出现的非语文化与形式化缺陷导致学生走向误区,在最大程度上致使人文教育已经取代了当前的语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及人文素质,进而全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1. 语文教育整体设计方法

语文教育改革全过程属于系统工程,必须在各学科之内将其要素衔接,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科要素的基本特点及重要作用。以语文教育语用观为重要指导,引导学生以语文生活为目标,对语文教育从全方位进行设计与改革。

  1. 语文能力的学段衔接

语文教育从本质上存在的根本问题为学段相互脱节,缺少对不同学段之间的整体设计,语文能力在实际描述中缺少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语文能力在形成内在语言发展规律之后,应当完全掌握其规律并为语言教育制定全新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完全掌握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并将其应用在生活上。总而言之,教师与学生全部认为,中小学与初中不同阶段的学生应用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养成工作,注重探索能力及语文学科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同时语文学科衔接设计工作只有在建立语言发展规律上,才能够具有实际操作性与科学合理性。

  1. 语文课程的建设与语文教材的创新

语文课程建设需要从多维化与科学化角度出发,首先科学化为语文课程目标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语文课程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需要达到某种程度,必须在最大程度上完全立足在语文生活的实际需求上。因此,在对语文课程进行探讨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教学手段及教育形式,将全新语文素质教育完全贯彻落实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借助新时期语文课程教育标准与文件内容的阐述,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并达成一致,确保课程教育目标具有层次性与情感价值之间的紧密关系,并且完全切实语文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另外,从多维化角度分析,语文教育向着课程资源方向发展,从技术与功能方面探究,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广泛应用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够以语用观为标准将语文教育完全落实。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学科之间的协调性,掌握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教学活动形式,将语文能力培养效果发挥在最大化。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师与力量完全统筹之后,应当完善管理制度,将优秀教师全部引入在教师队伍当中,制定配套的保障措施,进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及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宇明,姜丽萍,王帅臣.语用观指导下的语文教育改革整体设计[J].语文建设,2020(16):13-18.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14.1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