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本教学之问题教法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1


初中语文文本教学之问题教法的探究

张诚诚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第二中学校

摘要:当下随着新课改及双减政策的实施,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和规划,意在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及核心素质的培养。以往的语文文本阅读教学有很多不足,影响了语文教学质的提升。文中将着重分析论述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探究问题教学方法的实施作用及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问题教学法 阅读素养

在现今文本教学课上,很多教师依然把概括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主要内容。教师在上课时将其强加于学生,导致学生丧失阅读文本的兴趣,使学生阅读能力难以提升。本文重在通过设置问题的教学法,切实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设置问题引导——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宋代学者朱熹提出,读书须有“疑”。教师需主动指导学生形成善于提问的意识,形成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对话渠道,切实把课堂变成教师共同研讨的场地。

如在讲授《老王》这一课时,有一位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老王死后被埋在沟里是不幸的?根据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相关材料,老王是回民,回民很讲究丧葬的仪式,人死去后要用洁净的身体去拥抱真主。 而老王死后却被埋在了沟里,死得又如此狼狈。因此他真是一个不幸的人。师生一起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增强了学生善于提问题的意识,促使学生养成探究求真的学习态度。

二、做好问题牵引——带领学生走进课堂情境

在课题文本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教学的目标。情境的设置也为接下来学生提出问题奠定基础。教师要对学生了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如在《说和做》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可有指向性地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思考文章中心、表现方法等。让学生比读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说"和“做”的不同,并提出问题:两种身份之下的“说”和“做”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彼此之间有无关联呢?以此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本阅读教学的情境之中,可以促进他们更积极地在教学活动中寻找答案,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主旨。

三、拓展问题并延伸——引导学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文本阅读问题教学方法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有时候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使用明确的思路和方法来引导,不断提高他们阅读文章时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中,作者对于阿长称呼不断发生变化,如果成年鲁迅再见阿长要如何称呼她呢?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索:儿时的鲁迅对阿长是厌恶的态度,所以称呼她为"阿长"。而成年后的鲁迅则阿长有着对母亲一样的深爱和感激,所以用“长妈妈”这个称呼更合适。通过问题设置,了解称呼的变化,有利于学加深对于文章中心与情感的把握。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在这一循序渐进的阅读过程中,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之后,自然能提高学生文本解析的能力。读一遍和读数遍所发现问题的内容是有很大不同。因此,学生必须反复阅读、仔细思考,寻找疑问,探究讨论。

四、概括归纳问题——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

问题引导法的最后一步是概括归纳,同时也是学生培养独立思维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步。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正像教育家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把思和学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是以在课堂实践为基础的。学生在问题式阅读法的指导下,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答,再到后续的问题的延伸,环环相扣地解决其在文本阅读学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文本阅读问题教学法探究中,用问题逐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并及时反馈,适当调整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