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宋桃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金浦中学 535399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与内在的凝聚力,是天人合一的本源文化,以文载道传道,故能亘古不变!立足当下,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培养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重在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在新媒体融合与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如何发挥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是值得社会聚焦关注的话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了解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并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关键词:传统文化 新媒体课堂 减负减压 人文素养

一、引言


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一轮教育体系的影响下,以语文为载体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引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分析语文教学课堂现状、了解学科的特点与未来趋势、精准理解大纲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唤醒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觉醒与传承、拓宽传统文化的维度、利用新媒体触角渗透历史人文精神熏陶,“互联网+”浪潮下高中语文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为教学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改变了传统课堂中单纯依赖教材的现状,极大丰富了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动态展示教学内容,使课堂更为生动有趣,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重难点;新媒体技术构建下的网络课堂。教师可以提前录制教学视频,为学生的课下自习提供了便捷,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中,高中语文阶段的教育事业格局将焕然一新!

二、夯实高中教学基础,守正创新思维融入语文教材编写

中国是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宗旨不动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力倡导把传统文化利用好、把传统基因发扬好、把优秀传统精神传承好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做好传统文化价值引领,推动传统文化进课堂教育活动的纵向发展。

高中语文教材近年来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深化改革,“守正创新”是其浓厚特色,凝结了中国语文教育传统的优秀成分与十年来的得失经验实践成果,最大限度地吸收这些“筋骨血肉”可潜移默化到整个人生征途!

语文学科在教材编写上,遵循党中央“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科学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针对性全面性去改变目前语文教育中的一些偏差;与此同时,立足全球视角,借鉴世界上多样性文化,融入我们的母语教育当中,在编写理念、结构体例、课文选取、内容设计都在不断精益求精,守正创新!要求学生经过高中三年语文课程学习与掌握,能够达到初步具备学以致用的知识迁移能力,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归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语言的运用,学生可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与创造思维,可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

选修必修课程灵活,课内阅读与课外美文兼具,以人文主题与单元任务贯穿始终,考虑了新时代高中生人格与精神成长的需要,涉及面宽,聚焦在“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方面,全方位多领域为新时代高中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聚焦语文教学课堂改革,传统文化与减负契合

“双减”政策的落地,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所提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与宏观调控,着眼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回归以人为本初心。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与新课程标准的研制,学科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置一定的场景氛围,学生在相应的预设环境下做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众多科学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能更好地与息息相关真实生活贴近,真实感受可间接性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吸收能力。同时,课堂中融合传统节日,观看传统节日历史渊源、风俗宣传片等,进而培养学生对祖国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热爱,形成民族观念;品味经典阅读,如读《红楼梦》《三国演义》,去品作家余秋雨、老舍等生命智慧;结合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总结,整理归纳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综合素质水平!总之,教师要做好传统文化渗透的引导领头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容量,可以利用新媒体与手机等工具,听大型公益直播课、听名师鉴赏课程,不断增大课内外阅读量,“读-说-品-悟”中领略其精神养料;建立一定的学习规律,预习-听课-练习-总结-温习,在日积月累中,感受“学海无涯”与“乐在其中”的快乐,对知识的消化力和深度思考才是用心的学习!高中语文学习中,对文言文的背诵,有利于培养语感,尤其是古诗文兼具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着前人对于人生、社会、大自然的观察与理解,高中生在记忆里最好、心灵最清澈的阶段一定要抓住宝贵的黄金学习期,就像一颗种子深埋土壤,只管深深扎根、吸收养分、储备能量、等待时机、厚积薄发!


高中语文学科可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部门继续深化改革,寓教于乐,让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活”起来,演讲比赛、征文大赛、书法展示、公益活动参与者感受体会,教育系统要改变教育评价标尺,不可大范围大面积片面追求升学率;地方各级党政府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层层深入,组织党员学好党史教育;学校要起到领头羊标杆作用,加强教师队伍质量的建设;家长要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红色电影红色歌曲,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培养,通过多主体多结构革新把控,形成良性循环态教育合力洪流,营造“双减”的新一轮战略定位!




四、新媒体语文课堂为导向传统文化渗透为基点

高中语文学习的领悟能力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息息相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学素养的形成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精神血脉!

立足当下疫情特殊的国际国内形势,由此延伸的线上教学成为疫情之下的主旋律!针对线上教学,利弊共存,纵观新媒体背景下、减负政策引导下对教育领域产生的影响。了解新媒体平台的特征(例如微博微信短视频时代下的传播、腾讯课堂、学习通、钉钉软件的大量使用),探索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渗透红色文化与初中课堂的教学结合,仍然是教育界领域的重大探索!


在信息碎片化同质化社会下,信息茧房成为难以逾越的信息壁垒,传媒未来之变局,依托互联网形成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新产品成为新的主流形式与必然趋势。如何将技术系统、语文内容生态与传统文化教学深度融合、如何设计精彩的任务设计、如何培养思辨性评价体系与理性思维,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引导的基础,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熏陶!


语文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需要厚积薄发的积累;培养批判与发现的新思维;体验与感悟,提升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的素养;对课本就可活学活用,对社会上的事件也会选择性的继承与借鉴、关注与参与!例如:将互联网+语文思维,把传统文化故事融入课本;带领学生触摸课本中名人伟人故居,一砖一瓦,封存历史气息,一版一画,穿越历史时空。让学生走进书籍中的遗址遗迹,身临其境的触摸感受一个个故居背后动人心魄的伟大故事,拉进学生对书籍知识的理解,进而将先辈的优秀精神融于灵魂!


中国是文明古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熠熠生辉,以非遗文化为例,学校可开展剪纸教学课堂、皮影戏观看、秦腔艺人演出、琴棋书画的全方面普及渗透、品茶学习藤编文化历史等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会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挖掘学生某一方面的热爱与兴趣点,同时,可增强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总结:回望百年岁月峥嵘,传统文化火种需要薪火相传,而在新时代,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的融合碰撞,依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渗透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