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清溪中心幼儿园
摘要:3—6岁的幼儿正处于学习、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过程中接受到的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入学,因此,当前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任务就是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助力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对此,本文主要以农村幼儿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幼儿生活准备现状出发,明确了基于幼小衔接的农村幼儿生活准备中生活习惯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农村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具体实践对策。
关键词:幼小衔接;农村幼儿;生活准备;生活习惯;培养策略
引言:幼小衔接背景下,不仅需要完成幼儿学习方面的衔接,而且也要高度重视生活准备方面的有效衔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因此,农村幼儿园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幼儿逐步形成可以终生受益的高尚品质。幼儿本身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重点培养其生活习惯,结合小学有趣的活动,迎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进而为小学做好准备。
农村幼儿生活准备现状分析
本次主要以涪陵区多个乡镇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问卷和调研方式,发现绝大多数的幼儿未能做好入学准备,而农村地区的幼儿家长也不知如何准备,此外,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小学教师,都未能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为幼儿创建良好的适应环境,片面的认为幼小衔接只是大班的孩子需要,只要完成学习准备即可,极少数教师知道应当重视生活准备,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也不知从何下手。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条件有限,并且很多幼儿家长多数外出打工,还有一些单亲家庭,造成较多留守儿童,这些复杂情况的儿童在面临幼小衔接时,表现出比一般儿童更加迷茫、困惑的心理,一些祖父辈教育方式方法老旧落后,很难给予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引导。而大部分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思想认知不足,片面的认为幼小衔接只需要做好知识衔接即可,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准备,包括生活准备,这里的生活准备主要就是指幼儿接受现存的社会生活方式,能够学会生存,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比如,良好的作息时间、学会自己进餐、可以独立自主的睡觉、穿衣、文明如厕等。但对于多数农村幼儿而言,上述这些生活习惯还有待提升。
基于幼小衔接的农村幼儿生活准备中生活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幼小衔接作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过渡关键期,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可以帮助儿童进行思维层面的转变,对其日后小学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可见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对比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的教育可知,前者主要是以游戏、能力发展为主,后者则更加侧重课业知识的学习,这两种不同教育方式与内容需要儿童做好身心调整,也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
而在农村幼儿生活准备中,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多数幼儿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不少孩子经常表现出疲惫感,精神状态差,食欲不佳等情况,而心理层面也或多或少出现压力、自卑、厌学、自闭等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强化幼小衔接质量,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事实上,学前教育阶段正是幼儿日常生活准备快速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应当抓住时机,激发幼儿潜在能力,促使其学会照顾自己,独立自主,在集体做事、为他人服务过程中,体现自我价值[2]。
农村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具体实践对策
有计划的作息时间安排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后,生活方面会发生较多改变,需要孩子尽快适应,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例如,按照上学,中午午睡时间减少等等,这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而言,都需要慢慢适应。对此,为帮助幼儿强化生活能力,养成更严格、规律的作息习惯,幼儿园可以从作息时间入手,合理安排,比如,要求幼儿在早上8:00必须准时入园,同时,还要让孩子做到按时起床、科学安排时间,严格按照计划好的时间做事情。此外,在幼儿中午用餐时,教师应当给幼儿设定一定的时间,鼓励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饭,与此同时,可以利用饭后时间,带领幼儿做些安静的游戏,强调幼儿注意饭后不能剧烈运动,提升其身体健康意识。
为了更好的提高幼儿时间意识,除了日常基本生活的时间规划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从集体的角度,强化幼儿对时间的把控,这需要结合小学生活进行教育。比如,上了小学需要当值日生、自己整理书包等,这些都需要孩子合理安排好时间,对此,幼儿园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侧重培养幼儿的时间安排意识,强化其劳动认知。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相应的主题活动鼓励幼儿结合自身情况,自己制作出作息时间表,从进入幼儿园开始,细致到整理书包课本,午睡、穿衣等各个环节,使得幼儿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为日后真正步入小学打好基础。
会分类归纳个人物品
幼儿上了小学后,最为基本的能力就是要学会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不丢失、不缺损,因此,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应当帮助幼儿学会分类、归纳个人物品,而对于经常丢东西的孩子,教师可以启发孩子通过做标记、贴标签等方式,将不同物品分类放置
[3]。为了进一步强化幼儿物品分类意识,提升整理能力,在班级引进新玩具后,教师可以将这些不同类型的玩具交给幼儿保管,一方面可以锻炼幼儿物品分析归纳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加强幼儿责任心。在具体实践中,为增强幼儿个人物品分类归纳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分类比赛”借助收发玩具、整理书包等活动,激发幼儿兴趣,提高幼儿做事的效率,当幼儿完成任务后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励幼儿自主学习提升生活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区域活动,通过设置标志牌的方式,把操作顺序用图示表示出来,引导并鼓励幼儿们按照标志图操作、整理物品。
在意识上形成独立性
虽然小学教学为零起点,可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零准备”入学。对此,幼儿园阶段,教师应当遵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相关要求,逐步培养幼儿思想意识,促使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比如,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体验式”教学,利用游戏活动等形式建构良好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学会观察事物或现象,乐于发现问题,帮助他人并善于和他人合作,从思想上逐步趋向成熟。在实践中,幼儿教师可以创建“角度游戏”活动,借助不同角色的感受,使得幼儿在听、说、想的过程中,强化思维认知。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多变,因此,幼儿只有认识到具备这种独立性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不仅如此,当幼儿具备这种独立性后,会更加愿意分享、合作、协商,这对提升幼儿生活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小衔接作为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关键阶段,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除了教师层面的努力,作为家长也需要深入其中,对此,幼儿园可以设立“幼儿成长论坛”,与孩子家长通过微信、留言、评论等,及时获取到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合力为幼儿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日后步入小学学习打好基础。事实上,幼小衔接问题需要长期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幼小衔接的科学方法与途径,才能真正意义上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谢红珍.大班幼小衔接工作的切入点探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127+75.
[2]陈怡妹.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6(4):124
[3]郭素香.论幼儿教育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思考[J].新课程,2021(1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