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西区) 610072
成都市文翁实验中学 610073
摘要: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象征,开展红色精神系列教育,对于引领人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红色精神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在继承中创新红色精神教育路径,培育当代中学生对红色精神的认同感,增强红色精神的教育功能的实效性,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党史教育;红色精神;培育路径
当前中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灌输式教育使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新时代的红色精神教育要融人新的教育方式,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营造教学环境,以问题为导向,主题为抓手,让学生树立主动性思维,提升红色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一、通过介绍鲜活党史人物,让学生走近红色精神
党史人物的评议是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落实“家国情怀”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也会把对党史人物的评议作为主要的切入口。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时,教师通常会聚焦反侵略、求民主的政治家、实业家、革命人士等进行红色精神教育。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常规的处理方式以整理线索、识记知识为主。其实这一时段的科学家和文化群体也是值得挖掘的、可供培育红色精神的历史人物资源。比如,在《科技文化成就》教学时,先将教材中涉及的钱学森、杨利伟、袁隆平等历史人物汇总,再查阅其生平事迹,然后将资料整理好作为补充史料发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边梳理线索,一边结合相关历史人物的史料进行探讨。特别是介绍钱学森时,借助“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让学生知道,这就是对国家的大爱和担当。钱学森“大千世界、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的精神正是红色精神的真实写照。
以重要历史人物为依托,引领学生在历史叙事中感悟历史人物的品性、精神,使学生自然受到历史人物爱国情操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感染,这样的红色精神教育可达到“教者不劳,学者不困,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通过任务驱动式活动教学,让学生理解红色精神
任务驱动式活动教学,围绕教学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与学生生活经验、思维发展水平贴近,有思考性的话题观点和活动任务。既包含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遵义会议即是重点又是难点,要让学生吃透、弄懂、领悟遵义会议精神,需要有积极价值引领的任务带动学生去探究,去揭开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背后的“密码”,进而认识一个伟大政党的使命担当,理解红色精神的价值所在。
活动一:围绕“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主题设计一个活动策划方案。要求主题清晰,案例情境选择真实有代表性,形式多样。
学习任务下达后,有的小组以拍微电影、做抖音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遵义会议三天斗争中两条路线的阐述、争辩、批评、自我批评的历程,在真实情境再现过程中体会遵义会议精神的力量所在。
活动二:开展找寻遵义会议革命文物,见证遵义会议精神的寻踪探秘活动。揭开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实现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密码”所在,进而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
活动三:开展体验模拟活动,重现真实历史情境,学生任选会议见证者、经历者等不同身份,围绕“中国革命应该往哪里走”展开论辩。通过体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危机时刻作出的科学抉择过程,学生真正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论证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就是不断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革命、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进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生成,达到借境明理、情理交融的效果。
活动四:设计撰写致敬卡的学习任务。致敬革命先烈、致敬英雄,致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壮举。学生学会通过关键事件、关键人物阐释遵义会议的精神,领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的原因,进而阐释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做法。
任务驱动式活动教学还原现实生活,有真实感,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生。学生思维很活跃,能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并且产生很多创意想法,从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遵义会议精神的伟大价值,从内心拥护认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厚植红色精神,提升家国情怀。
三、通过特定历史主题教育,让学生感悟红色精神
红色精神具有丰富内涵,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有选择地聚焦在特定的主题教学中。民族精神是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族精神为主题,在传导、弘扬红色精神方面极具张力,从内容题材上,革命、抗战、改革等都属于这类主题。比如在民主主义革命部分,“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是历史发展的主线,既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如五四运动,作为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所蕴涵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的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在教学中,让学生朗读北洋政府为扑灭五四爱国运动的行为表现,从而使学生感悟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又如抗日战争,其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在教学中,既要讲述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等正面战场的事件,也要讲述敌后战场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前线、男女老少齐动员的历史故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指出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在教学中始终围绕民族精神这一主题,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真切地感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内心的深处根植下红色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3]孙秀民.中国革命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刘金田.红色精神[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5]丁德科,王昌民.红色精神百年史述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1(20).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