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1
/ 2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杨明欣

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新余 338000

摘要:目前,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生态破坏现象,严重影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区建设中亟待重视的问题。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旅游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提出解决生态旅游区生态问题的景观生态调控对策和措施,以保障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生态旅游区;应用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以来,随着旅游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被日益关注。生态旅游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生态旅游是在追求“绿色”、“生态”、“璞真”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以“走进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为主题,迎合了主流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同时,它又以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为核心,满足了保护与发展的目标[1],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些生态旅游区由于缺乏景观保护意识和生态思想,偏重于旅游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景观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盲目开发,加之大量的游客涌入,造成了对保护对象的破坏和旅游资源的退化。

  1. 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

斑块(patch)是空间的点状结构或块状结构,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它具有活化空间结构的性质。就旅游地而言,旅游斑块指由景点及其周围环境形成的以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为主的地域,代表着旅游产品单元即游客游赏和旅游消费场所[2]

廊道(corridor)是线形的景观单元,它不同于两侧相邻景观,对景观起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从旅游角度分析,主要表现为旅游功能区之间或功能区内部的狭长林带、交通线及周边带状或线状的树木、草地、河流等自然组分。旅游地的主要廊道类型可分为水系廊道、交通廊道、生物通道和各级游道[3]

基质(matrix)是斑块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是宏观背景结构,它一般呈面状,对景观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从旅游地角度看,它一般指斑块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即旅游地地理环境类型,如森林公园、自然风景名胜区等类型[4]

  1. 生态旅游概念

当前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可简要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种定义是从旅游需求方即旅游者角度出发,把生态旅游看成一种旅游活动。如生态旅游“是到具有优美自然景色和丰厚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相对未受干扰的自然地区,了解和欣赏目的地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的一种非消费性、教育性和浪漫的旅游形式”[5]。第二种定义是从旅游供给方即旅游规划和管理者角度出发,把生态旅游看成一种生态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其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ethnic)为主要吸引物的专项自然旅游产品”[6]。第三种定义是从旅游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出发,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和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方式”[7]

4.生态旅游规划的景观生态学原则

4.1 景观多样性原则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并存,不仅提高了旅游景观的美学价值,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旅游景观,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类型,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而且对于确保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保持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缓冲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干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8]。所以,旅游区规划要尊重生态多样性,保护地方特有的濒危生物和乡土树种,严禁人为干扰对原生动植物的破坏,创造多样性的景观环境和旅游空间。

4.2 生态安全性原则

自然生态系统中,斑块的形状、大小,廊道的走向,斑块和廊道的组合格局,对许多生物有重要影响,人为改变景观格局对各种种群的发展十分不利,甚至造成整个生态系统发生退化[9]。因此,在进行旅游区规划设计时,要维护原有山水环境的整体格局、维护大体肌体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控制游客容量,在保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合理开展游憩活动。

4.3 自然优先性原则

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过程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在设计时,要尽量保留大型的自然斑块,旅游设施的选址要远离生态脆弱的区域,廊道的设计要利用原有的河流、林道等,维护生态的合理性;在旅游设施材料的选择上也要因地制宜,善于利用自然、环保、乡土性的材料,如卵石、沙子、竹子等,减少人工设施对环境的污染。

  1. 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

5.1 功能分区与生态分区相结合

在旅游区规划中,不仅要从景观的组织、游赏的特征、项目的安排等角度出发,进行功能区和景区的划分,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更要考虑到其自然生态特征、进行生态保护区的划分。最好的方法是将二者相结合,功能分区不能破坏原有的自然肌理和生态平衡,在旅游项目和设施的安排上,尽量维持自然斑块、廊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5.2 自然生态系统与人文生态系统相协调

在旅游区规划中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思想,不仅仅是指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包括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如人类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民间工艺等,其实质是探讨如何在旅游区对外开放、旅游者成为新的干扰因素的情况下,保持原生物种的多样性和原著民文化的流传,即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实现新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的平衡。

5.3 进行承载力分析和游客规模控制

“承载力”是指旅游地接待、容纳游客的能力,包括生态环境承受容量、景点旅游设施容量、物理时间空间容量、社会文化容量、经济投入容量、游客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容量等,任何一个旅游区都有一个承载力的“阀值”[10],超过这个“阀值”,生态环境的平衡就要受到严重破坏、景观的美感度就会大大降低、游客的满意度也会随之下降。所以,要科学分析旅游地的承载力,游客的规模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自我平衡的能力,不能使动植物的生长和活动受到限制。在必要时,可采取一段时间的“封山”、“封园”处理,禁止游客进入,给生态环境一个自我修复的时间,通过自然环境的“自组织”来调节、恢复生态平衡。

6.结语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生态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其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盲目开发,自然景观破坏严重;游客严重超载,生态环境受破坏;人造景观和设施泛滥,景观污染和趋同现象严重;管理和文明建设落后,文化景观功能退化或受损等。运用景观生态学、旅游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做好生态旅游区的景观功能分区、旅游生态管理容量设计、旅游景观结构的生态化设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教育和环境监测等工作是生态旅游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高曾伟. 2000.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3(3): 68-71.

[2]沙润.吴江.试论旅游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0(4).72-77.

[3]梁留科等.景观生态学和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和管理[J].2003.23(3).289-293.

[4]Sirakaya Ercan, Sasidharan Vinod. Redefining ecotourism: the need for a supply- side view[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9, 38(2): 168173.

[5]牛亚菲.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及实施方案[J].地理研究,1999,18(2): 179184.

[6]刘琴等.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8): 148-150.

[7]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08-109.

[8]曹新向等.旅游区景观设计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41-44.

[9]童道琴.论湿地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74(4): 77-79.

[10]李铭等.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