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八中学 福建 三明 365000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动,初中历史教学应积极探究如何利用创新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并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之中,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对教学流程的有效优化。大单元教学法能够强化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这与双减政策相符合。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实现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与德育教学的融合,以此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真正目标,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双减;大单元教学;初中历史;德育教育
新课改教学目标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下的主要教学任务,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则应当从人文素养的角度出发,积极与素质教育相融合,通过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充分培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当积极发现历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与大单元教学的融合,逐一落实德育教育方案。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历史老师就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合理设计历史教学目标,通过对单元模块的优化,实现教学方案的有效设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一、明确历史教学目标,强化德育素养培育
课堂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开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当积极与德育素养培养相融合,仔细研读教育教学方向,深刻探究历史核心素养,结合历史教育教学的基本特点,从多个角度出发,完善历史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从历史时空观念出发,结合历史具体发生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重点教学内容[1]。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要结合历史事件、人物等多个方向相融合,对教学框架进行思考。同时也应当将史料完善教学活动,积极重现出历史发生的过程,做好历史人物、形象的展现,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基本意识。
比如在设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教学目标时,老师就可以历史时空观念,引导学生逐步写出第一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著名的发明者以及蒸汽机的作用,学生在掌握这些关键要素后,能够准确说出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及时间,同时也能够针对工业革命阐述其带来的影响。历史理解则是要求学生结合工厂、冶金、化工等多个生产部门对蒸汽机的应用,了解工业革命的意义。而论从史出则可以为学生展示有关于工业革命的图片,如老式蒸汽机、火车等等,加强学生直观角度对工业化背景的理解。随着三个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程的教学方向则更加具体与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指向性,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发明创造给当今社会带来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也能够尊重先人的创造成果,养成积极创造的发明意识,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二、丰富单元教学内容,打造德育教学课堂
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严谨性,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全面掌握每一单元讲述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知识加以完善,构建出完整的知识框架,联系德育教学内容,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效完善。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下,大单元教学模式更加完整,进而实现对教学的有效补充[2]。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单元导读,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其他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单元课程的主题,明确学习任务。除此之外,在丰富教学内容时,也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拓展加强对历史知识学习,通过对人物精神品质的学习,实现德育教育与大单元教学的融合。
比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单元内容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单元导图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讲了俄国十月革命、凡尔赛条约、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亚非亚民族民主运动,这一单元概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事件,学生需要通过对各个事件带来的意义进行学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针对列宁这一人物展开探讨。如:列宁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精神领袖。列宁为无产阶级贡献自我,不畏困难、不惧阻挠,他这一优秀品质十分值得当代学生的学习。在描述列宁的故事时,老师也要倡导学生积极学习列宁的优秀品质,在生活中养成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做社会主义接班人,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三、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确定基本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以后,老师要通过创设特色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落实。在设计教学方案过程中,老师也要结合双减政策的教学目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同时历史教师也要从设计思路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准备教学材料,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也要针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对比,探究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与记忆知识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而老师也应当针对自身的教学方案进行反思,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比如在学习《二战后的世界》这一单元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增强学生对集中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冷战”这一课时时,为了增加学生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活动就可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开,比如学生可以扮演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另一名学生扮演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发表演说等等,结合历史事件的发生身顺序,由学生自编自演,去了解冷战形成的真正原因,进而加强学生对本届知识的学习,而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也能够了解到当前世界和平的不易,并培养出热爱和平的优秀品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历史老师就应当积极探究如何完善历史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在趣味性的课堂中能够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实现减负增效。同时也要与素质教育理念积极融合,通过对他人优秀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过倩茹.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提升策略[J].新课程,2021(50):29-29.
[2]许圣娇.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的实施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82):151-153.
[3]张美珠.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