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实验中学, 321100
【内容摘要】: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发现很多的初学者在学习素描静物时,都不能很好的把物体立体感表现出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物体的明暗交界在哪都不是很清楚。而在素描明暗五调子中,明暗交界线是物体结构大的转折点,只要抓住了明暗交界线,就抓住了物体的结构,才能把物体画好。因此,本次课程主要就物体的明暗交界线来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关键词】:明暗交界线 素描静物 素描教学
明暗交界线是西方绘画的专业术语,是素描中灰部和暗部的交界部分;是素描中"五大调子"之一,一般是物体上最暗的部分。说的准确些,"明暗交界线"是面,而非"线"。明暗交界线是物体固有色的最确切体现。明暗交界线依附于形体和光线而产生,是由光线而确立的物体中的重色块。接下来我就明暗交界线的成因以及如何寻找、刻画基础物体的明暗交界线来展开说明。
一、明暗交界线的成因
明暗交界线的产生是由于受光线的影响,近明远暗,后有背光光线,也是近明远暗,两股光线交界就是明暗交界线。由于光的强弱、空间的远近、体积的方圆、颜色明度的深浅等变化,在这个地带上会产生不同的虚实、深浅、刚柔等微妙变化。说的更具体些就是明暗交界线出现在结构的转折处,因物体的背光面会出现反光,受光面出现高光,明暗交界线正是既不受光也不会出现反光的地带。
二、明暗交界线的作用
了解了明暗交界线产生的原因之后,我们就来聊聊明暗交界线在素描的学习中的其作用:
1.把灰面与暗面区别开,说起来容易而画起来往往两者混淆不清,如果注意首先去抓住明暗交界的部分就较为容易了。因为明暗交界线都处于大形体的转折部位。
2.物体受光后所产生的一切明暗变化和黑白层次,都是以明暗交界线的上述各变化作为依据的。一面是通过交界线上的各种变化向着暗部推移发展,逐渐变亮起来;另一面是通过交界线的各种变化向着亮部推移展开,逐渐变暗下去。一般来说,亮部和暗部中的各种杂复变化,都是根据明暗交界线上的变化作为基础的。因此,交界线对整个的亮部与暗部的变化起着“龙头”的作用。
3.通过对明暗交界线的认识,分清亮部与暗部,这对以后画好色彩写生也将起着重要作用。
4.要注意明暗交界线的联系。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间联系在一起的。不但要看到它们的连接,而且要有顺序地、有变化地连贯起来画,然后才是去画交界线两边的“灰”和“黑”的渐变。
三、明暗交界线的位置
在素描的学习中,对于初学者而言, 那些轮廓线比较明确清晰的,明暗交界线就很好找,因而比较好把握,如:当我们画立方体、棱柱体、棱球体的时候,它们的明暗因被明确的的棱线隔开,所以很清晰、明确;但是,很多物体的物体明暗交界线不那麽明确清晰,而在大自然中根本找不到明确的立方体、棱柱体、棱球体。宇宙中大到星球小到原子都是圆球形,而自然界中的生命体也大都是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如:蛋类为一头大一头小的圆球形,水果为类球形和球形与圆锥的结合:鸭梨、黄瓜,植物的干和茎多为圆柱,动物和人的身体大致由球体、圆柱体、圆锥体构成。我们通常在素描写生中描绘的大都是那些没有明确棱线的形体,因而我们才觉得明暗交界线难画。怎样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明暗交界线究竟是什么?
以圆球体为例,当我们站在与光源同一位子时,这时看到的圆球体全是明部,因此,他的外轮廓线就是明暗交界线;反过来,当我们站在与光源相反的方向看圆球体:看背光面,这时看到的圆球体全是暗面,于前者相同,球体的外轮廓线就是明暗交界线。因为外轮廓代替了明暗交界线,明暗交界线就不必画了。不过从中看出来一点:明暗交界线其实就是站在与光源同一位子时和站在与光源相反的方向看圆球体的时候的外轮廓线,简要的说:明暗交界线就是特定角度上的外轮廓线。这样就好办了,先确定这条线的位子,然后再画出过度变化。
以上是在道理上弄明白了明暗交界线的实质,这是必要的,但是,仅仅从理论上弄明白了还不够,这仅仅是第一步。这些,说起来容易,画起来可能会遇到问题,这就涉及到了具体技法问题。具体技法是直观的、形象的、动态的、灵活的与实际紧密结合的东西。通过文字来说明不易说的透彻且难以让人把握,所以,我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物体并指出明暗交界线在在哪里?如:
1.观察正方体亮面和暗面中间的这个凸起的棱角,颜色最深的区域,那就是明暗交界线。
2.观察圆球体亮面和暗面中间的颜色最深的区域,那就是明暗交界线。
3.用一根铅笔放在光源来的一面,让铅笔的投影正好叠加在被画静物的受光面和背光面正上方,静物受光面会显示铅笔投影而到物体背光面则不显示,观察铅笔投影消失的地方,那就是明暗交界线。
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让学生自己观察和理解,在物体上标出物体的明暗交界线,这样学生就更好的理解明暗交界线的产生和出现的规律。
四、明暗交界线的表现
前面我们清楚的知道了明暗交界线产生的原因和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如何画好明暗交界线。
首先,先大致分出物体的出受光面和背光面。其次,从明暗交界线到背光面处迅速画黑,明暗交界线处最黑,越到后面越浅,这一现象被称为“反光”,但是背光面最浅处一定也比受光面最深处深。最后,明暗交界线到受光面迅速变亮,快速过渡。在刻画明暗交界线时,不能死扣而画出一条“线”,这是一个自然过渡的面。明暗交界线到背光面和受光面都会变浅,到受光面的变浅要比到背光面变浅快的多。
我具体的操作步骤是:首先,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实物石立方体,并请学生指出明暗交界线在哪里?等学生清楚之后,我进行现场的演示明暗交界线的画法,边演示边说明,这样学生会更加直白的看清楚明暗交界线怎么画的。让学生从画立方体开始,是考虑到立方体的明暗交界线非常的清晰,学生比较的容易掌握,包括线条的排列、组合学生都可以看的比较的清晰、明了。其次,等学生画的立方体过关之后让学生开始画圆球体,因为圆球体的明暗交界线,不像立方体那么的清晰,整体比较的柔和,这就需要学生更加理性的去分析明暗交界线的表现,线条的排列和叠加的位置。最后,随着学生训练的难度增加,可以加进去一些水果、蔬菜等的练习,目的是,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寻找明暗交界线和表现其形态结构。相信学生通过这样写训练后,就会对明暗交界的画法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还有一点注意的是,在初学者绘画时,最好选用的是2B到4B的笔来画。而且很多的同学在画时容易犯的错误:总是把明暗分界线画的很清楚。但你要知道,没有物体是严格的明暗分明的;不同物体,其过渡层是不一样的。就石膏几何体而言,在其明暗分界处(连续面上),不是一次性能达到效果的;须反复多次地铺色,一层一层。每次下笔不要太重。暗处可适当用尖、细的笔触(推荐用4B),偏重些;接近分界处时,必须放轻力度。对于受光面,为了体现石膏的效果,也不能是一片空白。可用2B或3B轻铺色(轻重的度量就看你的功底了),尽量不用H。在处理明暗交界处时,不要事先留下空白;最好是先铺色,让明暗分界不清晰(当然,明和暗还是要能明显区别),最后修饰时,用干净、纤细的橡皮,将分界线“擦”出来。可能第一次操作后会显得脏,但当熟练后、细致后,那效果便出来了……
当然,受光源和形体、质感等影响,每个物体的明暗交界线也绝对不同的。如:深浅和面积变化;有随物体起伏的波浪状的;有弧线的;有硬朗直线的;有的宽有的窄有的明显有的模糊;这是需要在画时认真仔细的观察。
总之,上述聊了这么多关于明暗交界线的知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弄明白明暗交界线产生的原因和作用,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物体的塑造和表现,他们的素描技能水平才会进步的更快。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