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中 714000
摘要:中国持续发展的战略中最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教育。教育学生是完成我国富强的重要手段。建设教育结构基础,促进各教育机构发展取决于对学生素质教学的重视程度,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学生要培养高尚品行。然而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不同生活经历以及生活环境影响造就不同学生存在差异。在美术课上,学生并不单单学习或模仿书本和图画中的内容,而只是通过美术教学来训练学生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情境课程的引入使平面课堂转变为立体课堂空间,使美术课变得生动多彩,而且使学习者的美术兴趣更为强烈,美术思考空间更加宽广。
关键词:美术教学;欣赏课;研究探索。
引言:美术欣赏课对于学生"美感"培养存在重要意义,中学生的美育教学自然离不开美术欣赏课教学。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对学生自身素质需求不单单是成绩高低,学生自身赋有美感,对任何事物有着独特审美判断能力,也是当今社会对人们需求之一。欣赏课包括美术鉴赏课,美术分析课、美术创作课等,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初步形成艺术审美体系。因此中学美术教育必须依据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实际来重新对美术鉴赏课作出思考,本文根据艺术欣赏教学的实际内容,提出多种教学方式方法,重新思考促进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措施。
一、美术欣赏课存在价值意义
(一)美术欣赏课促进学生发展
中学美术欣赏课是美术课程在素质培养过程中的延伸。它是发展学生思想、培养学生情感、全面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主题。而艺术欣赏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对于中学生的整体全面发展都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对于培育学生审美才能、基本素质体现、学生自身形态等方面发展,中学美术鉴赏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娱乐鉴赏,而是一个使教师不断获得审美知识和提高审美兴趣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中学美术欣赏的教育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创新观念、探索新方法是中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美术欣赏课创新思维符合时代发展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把绘画教学包括基础评价与复习、造型表现、综合探究以及"设计应用"等四大部分,从全方位建构绘画课程体系。其中,"鉴赏点评"指导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古典作品加以欣赏与点评,从而了解艺术大师与画家作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培育学生真善美人文情感的主要渠道。通过对中国古典艺术经典作品的鉴赏、理解与评析,学习者将能够理解中国艺术作品的创造背景、技艺、方式与格调,并了解艺术的基础知识,从而在美术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基本技能。艺术价值化课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研究艺术价值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有着重大意义。
(三)美术欣赏课促进多学科发展
中学阶段是全面完善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在学生人生成长过程中具有至高无上地位,而美术欣赏课作为一门普通学科,虽不同于三大学科一样重要,对于学生成绩把控要求不高,但是此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尤为重要,美术欣赏课不仅是理论课程更是一门实践课程,具有较高实践性。譬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美术鉴赏课对学生学习语文可谓起到添砖加瓦功效,充分发挥教学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教师根据初中生思维、能力和审美特点,采用最为可接受的教学方法。艺术欣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艺术和绘画知识的全面提高。将艺术欣赏融入语文学科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学生欣赏语文古诗词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利于语文学科教学更加直观,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促进中学生全面、综合化发展。
二、不断探索、重新思考利于欣赏课发展的教学策略
(一)运用现代化手段挖掘美术欣赏课教学资源
在中学艺术创作领域,在内容拓展、观念更新、造型艺术形式多样的背景下,当现有的材料、图像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时,教师要不断探索,思考社会发展,运用社会发展产物重新设计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有效提高。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美术艺术品包括艺术语言、形象、设计三方面,这三层相互连接,相互丰富,形成一个完美的有机体,出现在观众面前。艺术品种类也包含多种,譬如:画作、瓷器、服装、雕塑等等。瓷器、雕塑、服装可以通过实品,立体结构展现在大众面前,在教学时教师更可以借助文物展览馆带领学生一探究竟。但是艺术画作,不同于其他艺术作品,它是二维平面结构。并且在文物馆等保护机构里,为了更好的留存画作,都会为画作做一些保护措施,使其原本形象发生改变。故学生在欣赏时不能直观感受美感。所以出现复制印刷品技术,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上,接近原作方面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开拓思维,将传统印刷改为现代印刷品,例如倒装电影、光碟,多媒体技术。同时这些技术对艺术画作具有较高还原能力,并减少印刷品数量,可增加温差,具有成本效益;在其他领域,如视觉感知、音乐信息也可以复制在电子设备内。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在中学教授艺术创作科目,获得开发新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创设符合艺术教学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欣赏积极性,促使课程生动有趣,使课堂讲解更具感染力。
(二)结合实践教学,激发学生感知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教学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没有通过实践获得感性知识。相对于艺术家技巧概念即使老师深入讲解,学生也只能依靠视觉体验,无法亲自聆听。对于绘画的技巧和方法或工具和材料,如果学生没有实践经验,他们将无法获得深刻的理解,也很难培养他们探索作品的兴趣,更不能从内心深处发现美感,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因此教师就应主动思考,为学生营造学习条件,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美术鉴赏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用罗中立老师的《父亲》一画开展教学,教师要引导教学,充分备课,在课堂上讲解《父亲》含义,提前安排学生准备画笔,根据心中所想描绘自己父亲,并安排学生叙述自己父亲,表达对父亲的感情。以此再烘托情感,合理介绍作者想表达的父亲是全中国父亲的形象,是农民代表,从画作中老人干瘦的脸上布满象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干裂的嘴唇等形象来表达出父亲的辛勤劳作,饱经风霜的辛苦,塑造一股平凡伟大的情感。依托此情感引发学生共鸣,更好的欣赏此画作,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三)美术欣赏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在现代教学与继续教育改革过程中,中学艺术欣赏课的教学难点也增加。有很多教学内容往往很难使学习者单纯地通过作品和说明就完全掌握。另外,由于现代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需要现代艺术欣赏教学可以和其他课程进行交叉渗透。以中国艺术欣赏研究与教学为例,这两门学科的教学存在着互动关系。汉语教学文本中的词组可以用艺术作品来表现,艺术作品的内容和意义也可以用汉语来表达。由此可见,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教学能显著促进学生的全面、全面发展。
学生也可利用他们的空余时间浏览网络上的资讯,或前往学校图书馆了解有关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够带着问题学习,进而显著地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增进学生与学校、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能力。在课堂中,老师也要注重于带动大家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新主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结束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育质量的新认识正在形成。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口号下,全国越来越重视美学,而艺术欣赏是保证美育的重要手段.在艺术阅读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重视教学,采取主题教学和现地教学的形式,为了使艺术评价的课程内容更加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路丛.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法的创意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1,02:43-44.
[2]闫映丹.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策略探讨[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3]唐小倩.初中美术创新教学多元化探索[J].科普童话,2020,01:65.
[4]黄广科.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创新途径[J].文理导航(上旬),2020,1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