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重庆市璧山区 402760
摘要:职业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技术报国和工匠精神的培育两者在价值取向、内涵方面有一定的关联性,要求学校能够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知识和技术,对其工匠精神进行培育,树立起技术报国的良好思想。但就当前职业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育方面来看,仍然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存在,比如说缺乏完善的机制、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校企合作体系制度不完善等等。鉴于此,职业技术本科院校应当基于技术报国视角,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各方面技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院校;人才培育机制
工匠精神是个体的行为追求和价值取向,是在人生观、价值观所影响下的职业操守态度和思维。职业技术本科院校更强调能够培养技术型人才,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提升。本质上来看,工匠精神和技术报国两者在实践内容、价值取向方面有一致性和耦合性,对于职业技术本科院校来说,是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一、建立健全立体式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职业技术本科院校通过对立体式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能够对学生永不放弃、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进行培育,促使学生产生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对立体式课程体系进行完善构建,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对课程建设进行完善;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融入工匠精神和技术报国理念。立体式课程体系包括了心理素质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课程以及专业技能课程。技能课程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对专业基础进行扎实的学习,为之后步入岗位奠定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实施专业课教学时,应率先垂范,将岗位应当具备的行为规范、准则程序、操作技能融入其中,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思政课程主要对学生工匠素养进行培育,强调应当基于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认知特点,对多样化的活动进行组织,并对授课内容进行完善和制定,以此引导学生能够对工匠精神产生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比如说,组织交流、讲座,对先进工匠人物事迹进行宣讲、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等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性格特质,坚持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原则,引导学生对未来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有清晰的认识,促进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心理素质课程应当着重对学生工匠的心理素质以及学生技术报国心理进行培育,对学生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进行增强,引导学生当处于逆流或困境时,能够具备良好的担当、勇气和态度。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来说,工匠精神和技术报国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职业技术本科院校应当在教学中始终贯穿工匠精神。对基于技术报国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进行强化培育,在发展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树立起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
二、构建情景式实践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
首先,职业技术本科院校在具体组织实训时,应当深度结合个人事迹和道德理论,强调学生能够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标准有清晰的认知和掌握,以此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意识进行发展。深度结合角色定位和现实环境,基于解析教材、设计情境、塑造角色、互动评价、提升总结的逻辑顺序来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设计。深度结合学生的感悟和典型,有效衔接实践教学和知识传授,对能够对高效劳动价值进行创造的工匠型人才进行培养。首先,职业技术本科院校应当立足于教材,在遵循工匠精神和技术报国培育规律的前提下,对学生和师生角色剧情进行设计,并在角色扮演中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进行升华。通过认知来达成培育人才目标。另外,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地挖掘和分析,基于技术报国理念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实施教学实践。深度结合教学实践和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对工匠精神进行践行,真正的内化技术报国思想,让学生们能够对工匠精神所需具备的能力进行深刻地感受和认识,比如说一些动手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职业技术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实践基地的方式,鼓励学生以持之以恒、探究、专注的品性来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之中,让学生们更好地对工匠精神积极践行。其次,本科院校也应当建设仿真实训工作室,由校企双方对创业扶持基金和奖学金共同成立。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理念下,提升学生的技术报国思想,针对学生展开有效的创新创业训练,组织学生以顶岗实践对工匠精神进行体悟,促进其职业体验的提升。比如说鼓励学生参与创业模拟大赛,这对于其就业和创业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
三、打造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达成文化育人目标
教育和文化两者有着密切的关联,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而校园文化对于职业技术本科院校来说是根基。鉴于此,职业技术本科院校应当构建起蕴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以此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进行潜移默化的提升,这也是达成育人目标的有效渠道。首先,在硬件设施和校园景观方面,应当将职业精神和学校特色体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感受文化的熏陶。校企实训基地也应当充分凸显出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这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另外,也应当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丰富,积极组织校企联动活动,分专业、学院、学校,递进式、有层次的对校园活动进行组织。也可以聘请专家来校组织讲座,对工匠精神的氛围进行打造。比如说对“行业领袖人才”这样的辩论会,征文活动进行组织。也可以开展职业观教育座谈会,引导学生能够对职业价值有清晰的认知,也可以在校园内对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大赛进行举办,以此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工匠精神的价值和内涵,促进其技术报国思想的升华,对其“超越自我,勇于拼搏”的精神进行培育。
四、建立健全外化式制度体系,促进工匠精神内化于行
职业技术本科院校应当对制度体系进行合理科学的构建,要将培育工匠精神从口号变成实践。首先,应当对学生和教职工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建设起良好的文明校风。在校园内树立个人典型和先进集体,通过榜样力量对文明校风进行培育,这样才能够使得师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对文明行为践行。其次,对学生自我管理机制进行优化,以此保障培育人才质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对其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水平进行衡量的关键指标。在学生的日常实践、生活和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对职业标准进行自觉地遵守,对工匠精神积极的践行。再次应当在建设学风之中融入工匠精神,对学术不端和学风不正这样的行为严厉批评和惩罚,以此对学生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进行培养。职业院校教师和管理者也应当积极地对工匠精神价值观进行践行,引导和教育学生崇尚工匠精神,保障工匠精神能够内化于行。基于技术报国的发展要求和时代使命,对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重新审视和理清,使教育回归到立德树人、培育人才的初心。避免浮躁化、功利化问题出现。从以往的对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向关注全面发展和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转变。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实施教书育人活动中,应当通过=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给予学生个性足够的尊重,促进其工匠精神和技术报国理念的发展。应当通过案例的形式对大国工匠的工作观、职业观和道德观进行诠释,对技术报国的事迹和成就进行大力的弘扬和宣传,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的感受到大国工匠的价值所在,真正地认识到技术报国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陈萍 . 企业如何参与职业院校课程开发[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8):75-80.
[2]崔宏 . 新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性研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117-118.
[3]董显辉 . 工匠精神视野下的工匠之师培养探析[J]. 职教论坛,2018(2):86-90
第一作者简介:(姓名 张婧,性别 女,名族 汉,籍贯甘肃庆阳,出生年月1988.11,硕士研究生,职称中级工程师,工作单位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