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教学的探讨—以“经济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7
/ 2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教学的探讨—以“经济学”为例

盛亭茵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 东莞 52308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本文将通过阐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专业思政元素的特点,以经济学为例,通过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和实施过程,探讨课程思政元素如何巧妙融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

关键词:思政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文《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关键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有信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重要的途径,两者必须同向同行,双管齐下,缺一不可。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出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特点

  1. 研究对象的涉外性

国贸专业课程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可以结合国家对外经济政策和中国对外经贸发展战略进行思政教育。

  1. 研究内容的时事性

国贸课程研究内容往往会随着国际时事的变化而变化,在国贸课程授课中,需要与经贸领域的时事热点相结合,深化学生对对外经贸发展战略的理解。

  1. 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国贸专业课程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收集案例信息与资料,进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对国际经贸领域的热点进行问答、讨论,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1. 教学内容的教育性

国贸专业课程教学还方便进行国家之间的对比。通过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经贸领域发展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中国的发展变化,体会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思政目标设计

第一,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价值观和贸易观:开放、合作、包容;第二,使学生理解国际经贸现象的成因及其经济学逻辑,以及国际竞争中的中国优势和处理时代困境的中国智慧。第三,通过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经贸领域发展的对比,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

第四,使学生领会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深入理解“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精神内核。

  1. 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以“经济学”为例

以国贸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经济学》第二章市场均衡为例,进行思政育人案例设计与实施过程分析。

表1:《经济学》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教学内容

思政元素

教学方法

实施过程

第一节

需求

“新疆棉花”和“国货热”事件

案例法、互动讨论法

通过播放人民日报有关新疆棉花事件的视频和讲解国货大热的现象,向学生讲解消费者偏好对于需求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增强民族荣誉感。


第二节

供给


中国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的转变

实践法,对比分析法,互动讨论法



提前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中国自改革开放到2021年的GDP增长数据,对比分析中国在加入WTO前后的经济增长速度,组织学生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讨论分析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第三节

市场均衡


疫情前后口罩的价格变化

案例分析法,互动讨论法

通过对口罩价格变化过程的分析,向学生讲解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以及国家宏观手段干预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1.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国贸专业课的途径

第一,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的意识与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直接影响课程进度的把握、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学效果的获得。课程思政要求建立全员育人体系,这要求每位高校教师同时做到教书和育人。充分发挥院系,教研室的作用,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领导,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落实课程思政改革理念的执行,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要充分提高教师对于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系列的培训活动,激发培养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的能力。

第二,要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专业课教师备课时,需结合专业的学科特色、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近期的重大事件等要素,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和提炼专业知识中蕴含的育人元素,找准切入点、共情点和融合点,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拓展、引申。授课时,则需兼顾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遵循以学生为根本,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素养等多元化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自然恰当地融入专业教学中。

第三,创新思政融入方式。尽管部分教师在专业课程中采用了比较“新”的教学方法,例如翻转教学,不过在一定程度上,教师仍然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将思想政治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如果采用“生搬硬套”的方式,则难以实现思政育人和专业教学的完美融合,从而产生专业课程僵硬、有效性差的结果。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思政融入方式,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融入的思政元素。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第二课堂的开展,课堂内外的结合,丰富与拓展思政渗透方式与空间。

第四,完善考核评价制度。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建设是课程思政的制度保障,对课程思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目前的考核评价方法和指标过于机械化,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不相适应,应该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一是完善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要重点考核教师把握学生思想状况的能力、课程思政的教学与管理能力和对于课程思政的评价能力,只有将这些能力的养成情况量化并反馈给教师本人,才能有针对性地督促教师补短板。二是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评价体系。目前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系统性评价存在不足。因此,需要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价值观引领方面的考核,以此来更好地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三是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需要明确掌握参与课程思政的相关文件部署的情况、课程思政改革项目的数量和参与的教师人数等情况,设立专门性的反馈文件,提高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参考文献:

[1]马梦媛.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结构框架[J].公关世界,2021(13):107-108.

[2]向延平.应用型高校商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1,21(02):80-84+115.

[3]郝凯,尚会英.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探索[J].对外经贸,2020(11):140-143.

[4]郭云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品位·经典,2021(06):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