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贯与流动-画面构成中的韵律表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6
/ 2

连贯与流动 -画面构成中的韵律表达

史冰雪,李文静

湖北美术学院 430200

摘要:绘画过程和绘画表现中韵律都是重要的构成部分。韵律如同意境,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对作品的二次加工便使得作品与单纯的客体不同,流露出新的生机面貌。韵律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观者欣赏韵律,艺术家追求韵律。

关键字:韵律 节奏 创作 画面


连贯与流动-画面构成中的韵律表达

在绘画过程中,我们在对画面内容的安排整理时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会去思考韵律的表现。韵律常常隐入画中,追求的是一种情感、意境的综合艺术效果,它在画面节奏的营造旋律中随之而产生。而我们也正是通过思考构成把生命力注入到画中,最终达到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在国内艺考生涯中,大家接受的美术教育多是应试型的,更多追求的是造型能力,画面就只是机械的重复。而作为一个没有激情的人,日常思考的过程就会比较理性,刚开始的时候会陷入一种觉得画画就是应该饱含激情的痛苦中。大卫霍克尼的《My parents》中便流露出难得的平和的韵律。这种感觉平静又理性,但平静不等于单调,理性不同于无聊。大卫霍克尼的作品中没有什么所谓的不确定性,画面中所有部分都是经过他精心设计的,同时又在处理人物环境的时候运用了写实的画法,让画面在真实的基础上又充满构成感。看大卫霍克尼画水,这么具有不确定性的东西他都是精心谋划才下笔的,他把颜料调的更加稀薄,将水中间的波光事先留出来,这样处理的水真实而又冷静。大卫霍克尼在绘画时,把要表现的对象都进行了简化提炼,他不是单纯的描摹事物,这些客体在他的画面中都经过了他自己绘画语言的二次创作而表现出来,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就是如此。

这便是韵律对于画面的重要性,它隐含在画面之中,是绘画作品中各元素有组织有规律的结合所形成的系统。

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讲:“艺术家就要在一切死的东西中看出生命来,一切平板的东西中看出节奏来。”大卫霍克尼的人物画作品也并不热烈,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安静、静谧的气氛。看似单纯的场景背后其实并不都是真实存在的,他用自己后期的构成重组去引导观众的视线,最终给画面带来一种被观察的疏离感。他对于线条平面构成的把握所引导出的自然而又克制的气质,使人沉迷其中。

回首国内,看季大纯画世间万物,图像在他的画面中以及愈加模糊,他把万物都纳入观察范围,又在时代图景中注入深度解剖,也正是他这种把客观存在和文化融合的做法,使得他的作品中显示出一种文化批判的倾向。放眼邻邦,尾形光琳画《鹤》是很传统的动物画法,也脱不了对于韵律的安排表达,鹤的头和喙产生了强烈的导向性来引导观者视线的方向。

画面的韵律感体现,当然也是通过点线面的构成来完成的,但是如康定斯基、八大山人、怀斯的作品都具有点线面的重复,但又比单纯的平面构成更有美感和艺术价值。在视觉艺术创作中,韵律与节奏相同产生于元素在规律循环中所带来的变化,而艺术家就是遵循这一原理来组织结构,抒发情感。

绘画无论东西方在表达上都如同音乐一样,所追求的是一种美的意境,正如歌德所言:“美丽属于韵律”。之前在画画的时候,艺术家容易太单纯的去考虑画面的构成问题,以至于搞错了主次关系,把构成摆到了自己的观感之前。一幅好的有韵律的作品有思想、有意境、有情趣。在创作过程中,在保证自己造型基础的前提下,应该更多的去学习主次、疏密、承接、呼应等因素的把握和运用,以线条的穿插、画面的虚实、布局的疏密、点线面排列来体现节奏韵律之美,并在这个过程里,把自己的状态与想法安排进画中。

对于韵律的把握也需要培养。在创作开始之前,应多去美术馆看艺术家展览,从已经成功的作品中吸取养料。去观察这些作品的构成布局、处理手法,并在这个过程过程中去思考怎么和自己的画面结合起来;平时多画小稿,把自己一些突发灵感记录下来,在创作时整合到画面上。以此改变创作时堆积素材的错习惯。

在创作过程中,应常看大师作品,去分析大师创作时所带入的思想和状态,学习他们对画面的安排方法;应多读书,多看一些哲学和美学心理相关的书籍,如《文化研究导论》、《图像理论》等,加强自己的理论储备。

培养韵律感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对于大师作品的学习解剖,分析他们为了达到自己作品最后效果而在细节上面所做的努力。当代绘画是一种风格绘画,不同画家自身想法和经历不同、创作方式不同而画面风貌不同。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应只是去思考他的绘画方式和加工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去临摹画面。没有席勒的经历,也无法创造出像席勒一样的尖锐作品。一旦进入主体创作活动,就不会试图一味地模仿,而是应该尊重自己的感官体验,在对待客观存在的各种节奏、韵律和结构时,力求用自己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去组织画面。在这个阶段,更多去学习大师的感官对于客观存在的加工方式,以及他们如何在此基础上规划画面的构成布局、点线面关系,以此取代简单的“传移模写”。看徐累就要看他对于画面的切割分布,看他如何去处理画面的转折关系,如何在冷静的画面上用笔勾画;看毛焰就要看他怎么处理虚实边界,如何处理人物结构变化 。画画的前提肯定是要有足够的造型基础,也不能因为思考而放弃基本工,这才能够支撑起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第二个阶段是对自己之前作品的整合。可以说这个过程和第一个阶段是融合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他人作品的分析来检索自己之前作品的不足,发现自己在节奏、韵律上应该加强进步的部分。判断一幅作品中节奏与韵律是否得当,主要是看它是否有秩序的传达出画面内容的情绪和精神,加入一味的追求节奏和旋律,而不考虑对主题内容的合理传达,那只能给人故弄玄虚之感,也就是说节奏和韵律必须与每一幅画的内容相协调。之前我的作品对生活的思考还是比较少,画面过于机械,在深入分析之后,二次对前期作品进行处理可以更好的让创作者认识到不足和继续进步。

第三个阶段就是自我创作阶段。绘画本身是一个水到渠成、一触即发的行为进程,在创作过程中不应该拘泥于材料的限制,而是应该坚持对社会历史的关怀,对自我人格的塑造,对技巧技术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思想就会自然的反应在画面之中。在坚持锻炼自己造型能力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小稿进行整合,首先对素材进行二次分析,然后在整合分析过程中去布置画面的构成,韵律的介入使作品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变得具有时间的假定性和抒情性。通过这三个阶段,画面在物质材料的约束下,通过韵律使画面的各元素有规律有组织的结合成和谐的系统,使画面充满生命力,并且使这种生命力不仅蕴含在画面之中,又能飘逸在画面之外被观者感受到。最终达到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王鹤.美术造型艺术创作形式美[J].戏剧之家,2019(10):124-125

[2] 李智.美术造型艺术创作的形式美[J].戏剧之家,2018(2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