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丰庄中学
摘要:“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这是《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开宗明义、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大胆删减、增补和重组教材内容。笔者曾开设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2)》这节课,践行了“用教材教”的新理念,希望能以此案例抛砖引玉,为更好地实践“用教材教”的新理念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 创造 教材 设计 贴合实际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这是《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开宗明义、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大胆删减、增补和重组教材内容,践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笔者曾开设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2)》这节课,这是六年级课本第二册第六章第九节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前一个课时学生已经学会运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也即初步了解了将不会的新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旧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
教学设计一:照搬教材,学生学成“夹生饭”
照搬教材的设计,先抛出问题:求方程组的解,通过此例题讲清楚用加法消元,从而得出加减消元法的定义,然后再讲解例题:解方程组
试教后发现时间根本不够用,学生根本不理解什么时候用加法消元,什么时候用减法消元,而且例题都没做完,能跟上的学生只有12、13个(全班41名学生)。
反思与改进:按照教材的设计,本节课有两个问题要解决:1、解符合加减消元法特征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解不符合加减消元法特征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如果把两个内容都讲透的话,时间不是很充裕,试教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与其让学生囫囵吞枣的学会,将来需要吃“夹生饭”,还不如细细的讲透一个方面,争取做到不在新课上“制造”新的学困生,于是笔者把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重新分配,只着重讲清楚第一个内容。
教学设计二:重组教材,学生各有所得
首先抛出问题:如何求方程组的解?设计此题我有三个用意:1、承上,用上节课的知识代入消元法解,起到复习作用2、启下,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组的特征(y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引出新知加法消元3、优秀生可以了解“整体代入”的思想(即变形后代入2y,而不是y)。在讲解新知的时候我特别注意讲清了怎么将两个方程相加,为什么可以相加。
与 课本不同的是,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如何运用加减消元法,我还设置了“想一想”环节,即解方程组,此方程组的特征是x的系数相等,引导学生用减法消元,我尤其讲解了运算中如何避免发生错误,强调运用括号,配合板书我还用了黄色粉笔着重强调。
本节课的例题讲解我设计了解方程组 ,该题可以用加法消元,也可以减法消元,我选择了减法(1)-(2)板书并规范格式,接下来学生活动分组体验,第一、二组学生体验加法消元(1)+(2),第三、四组体验减法消元(2)-(1),做的快的同学还可以体验别组的题目,这个活动与接下来的比一比环节相呼应,第一、二组学生体验减法消元,第三、四组学生体验加法消元,这样的设计增加了课堂容量,优秀生得到了锻炼,又兼顾了学困生。在例题讲解的时候我还特别讲解了同时使用加减消元,教导学生如何灵活应用。
比一比环节中,为了呼应开头的整体代入的思想,我设计了一个整体消元的题目,这样更兼顾了所有的同学,在知识上也更系统。
最 后我还设计了拓展训练,解方程组 ,此题不能直接运用加减消元,需要先求同一未知数系数的最小公倍数,预设本题讲解思路,具体解法在下节课讲解,实际情况是符合我的预设,当讲解完思路并让学生体验后正好下课。
教后感想:了解教材、创新教材、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能理解并学会运用加减法消元的同学达到了39名,(共41名学生,其中2名智商有问题)说明我这样的设计还是很合理,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是落实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计划的载体,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教材内容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细节上我觉得自己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想一想”环节中,在我做过示范后,如果紧接着让全班同学体验将两个方程相减会更好一点,能为后面的例题作铺垫。
拓展训练时,讲解将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化为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时,应该在黑板上板书具体过程,而不是学生口答就可以的。特别是学生会出现漏乘的问题,所以应特别强调。
同样一节课,因为设计的不同,达到的效果也大大不同。教师应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就像本节课一样,虽然教材中只用了一节课时就教完两个内容,但我们的学生却不能接受,所以应该灵活使用教材,教学中不能死板的跟着教材走,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像今天的这堂课,如果我死板的跟着教材走,将第二个内容也讲完,肯定会出现课堂速度过快,一半学生跟不上的问题,而势必又将多出学困生,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后果,所以这次公开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灵活使用教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邓珍珍,张新全.对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教学[J]. 中学数学. 2017 (06)
印冬建. 教材“教学化”:基于教材,活用教材——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 中学数学. 2017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