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3

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

陈倩怡

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白坭中学

摘要:我们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都是值得我们自豪,更值得我们加以传承和理解的。一直以来,传统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都是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在部编版教材的大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学更应该以此为大任,重视并不断加强各种民俗文化知识的渗透,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爱国意识,提升社会人文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语文教学、部编版教材、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一、背景分析

想起2019年香港暴乱,暴乱分子肆意践踏法治,恶意破坏社会秩序,弄得香港乌烟瘴气、动荡不安。一些人甚至公然鼓吹“港独”,公然挑战国家主权和“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其气焰之嚣张、行径之恶劣,令人发指。这些人身上明明流淌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却把几千年来老祖宗的训导给抛诸脑后,非要当外国人的走狗,思想扭曲到那样的程度,真是触目惊心!我们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足以让我们每个中国人自豪。但是香港这次暴乱,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某些香港人缺乏对我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回到大陆本土这边,如果问到我们中国历史文化如何优秀和博大精深,也许也不是人人都能回答上来。这是否也是值得反思?

其实《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里就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然而曾经有一个阶段,我们的母语教学忽略了本民族的文化,大量的外国文学、西方文化元素充斥着语文教学,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也以国外作家作品居多,语文教材的选文也纳入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据浙江省教研室张敏华老师对某出版社语文教材(三到六年级)进行的一个统计,结果是令人震惊的。在小学四个年级八册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学与外国文学作品的比例为56:55,外国文学作品几乎占据了小学语文教材的半壁江山!近几年,部编版教材出来后,大大改变了这个局面,新版里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比重有了很大的提升,整个教育界呈现出了浓浓的中国风。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发布,高屋建瓴地给我们教学做了一个纲领性的指导,要求我们加强学生的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这里面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中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品位、气质。

  (二)现当代孩子的传统文化意识确实有待提高,民俗的认同感有待增强。

中华传统文化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西方文化大范围的侵袭下,一些孩子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模糊,喜欢过西方节日,看外国的动漫,觉得外国的月亮特别圆,还把自己的传统文化看成是迷信、落后的代名词。因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扎实推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立德树人就要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在语文教学渗透民俗文化,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各种民俗的起源变革、传播的过程,增强对民俗的了解、尊重与认同。这样,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学生心灵中扎根,才能让他们对外来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予以分辨从而进行抵制,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作务。

(三)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对于传统文化的命题倾向越来越明显。各级各类的比赛和考试也已经把传统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资料显示,全国各地很多试卷都出现了含有本地名胜、历史、风俗、名人等内容的题目。比如山东省聊城市的语文试卷,就考了传统节日;江苏省南京市考了对联;浙江嘉兴考了酒文化和书法;等等。而我们广东也不负众望。只要你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广东中考”“本土文化”等字眼,你就不难发现,现在各大科目特别是英语、政治、历史等,都已实现了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和考查。近年来广东语文中考选材充满了文化自信,体现了地域特色,命题也稳中有变:2019年广东语文中考,考查的是广东具有悠久历史的“扇子”,还首次考查了富含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对联;2020年也列入了“二十四节气”“开平碉楼”等富含文化标记的内容,名著更是考了谁也没想到的人物——邓发,而他,恰恰就是广东省云浮人!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特别是本地域文化知识尤为重要!

三、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呢?

首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部编版教材。

在新编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不管是插图还是选文,都凸显着中国元素和文化,甚至课后的“读读写写”也是我们优秀文化——书法的再现。教材里有专门的民俗文化单元(如八年级第一单元),更多的是零散分布在各篇文章中的民俗,例如《秋天的怀念》里的“赏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进学堂要拜孔子,《台阶》的台阶高低决定地位高低,《核舟记》的高超雕刻技艺……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六册教材里,含有着大量民俗文化,既反映了千百年来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蕴含了巨大的思想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无论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还是课堂教学的角度看,挖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都是有益的。因此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分析课文,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民俗文化,从而促进师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其次,我们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对传统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的积累、发现、理解和沉淀能力。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学校领导对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而一些语文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不足,也没有充分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了应付考试,仅仅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等知识点。在教学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渗透,更没有对故事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拓展和讲解,容易导致学生对文章主旨和人物形象等理解不透彻,甚至发生偏差。

例如:在《故乡》里的闰土,他本来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英雄,但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愚昧的木偶人,令人痛惜。部分老师把闰土简单定义为一个封建思想的产物。认为从“小英雄”到“木偶人”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充分地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残酷和压榨,是使中国农村经济破产、广大农民生活贫困的总根源。如此一来,文章解读的重点就有点偏差了。其实闰土拿走“香炉”“烛台”,更多的是想改变命运,表达美好的愿景。而这恰好就是中国人一种难以撼动的民俗文化心理一一对鬼神的信仰。如果能从鬼神信仰角度加以讲解,引导学生认识民俗文化对人心理的塑造作用,也许就能将作者的情感态度剖析得更深刻透彻一些了。

另外,从平时的课例还可以发现,有的老师虽重视讲解课文中显见的民俗,但易忽视隐藏于其中的民俗;且对文本内的民俗解读主要停留在文字层面上。比如《老王》这篇文章,有这么一句“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一一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这一句写到回族人的丧葬习俗,看似只是交代了老王是回民的身份,可有可无,实则意蕴深长。经查证,回族的葬礼其实是很隆重的。但是老王却被埋在不知名的沟里,孤苦伶仃,而 “我”作为朋友却完全不留意。这是更能反映出“我”对老王没有付以同等的关心,所以这里其实更能成为“我”愧怍的根源。

再次,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还必须把文本中的民俗文化与学生经历或者本土文化联系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民俗广泛存在于生活之中,课文作者在写作时常易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民俗文化渗透到文章中。当这些文章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文中的民俗文化就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现在部编版教材的文章,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让学生倍感亲切。另一个方面,随着我国社会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地域迁移,因此很多学校的生源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本地生源,通常一个班的学生有可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经历,所以好好利用起来能使课堂更出彩。记得前两年,本人讲到《一滴水经过丽江》时,我特意让一位来自云南的同学介绍了他们的风俗民情,课堂的学习气氛顿时得到空前高涨。再有,我讲述完了《安塞腰鼓》的风俗文化后,还特意介绍了本土民俗“秋色”和“赛龙舟”然后再布置写作任务。那一次,学生不仅特别喜欢下笔,还写得特别好。由此可见,民俗文化由于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在理解和运用上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民俗资源,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手段,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民俗常隐藏在课文中,易使师生在文本解读时忽略这些丰富却零散的民俗资源。因此,我们一定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从民俗文化角度挖掘文本的内在价值,增强学生对民俗的尊重与认同,从而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敏华.最炫中国风——部编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探微.小学语文,2017,(1).

2.何金发.部编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课程教育研究订阅,2020.(18).

3.杨代清.民俗文化解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部编版教材为例.万方.2019.9

4.《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