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泰宁实验 幼儿园 福建三明 354400
【摘要】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建构游戏中,幼儿自然、积极、主动地通过同伴间的合作交往,提升自身能力,可以培养幼儿合作交往意识和技能,加快社会化的过程。
【关键词】幼儿教育;建构游戏;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幼儿在自由自主的空间里,结伴协商、明确分工,进行建构游戏。他们不仅能够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还能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协商、合作、交流,体验成功受挫心理。然而,教师在建构游戏中往往过于注重作品的美观与逼真性的指导,幼儿想象力的受到限制,过于高控,失去游戏的自主性。那么,教师如何让幼儿自主体验操作,把握建构游戏的教学策略呢?笔者认为:
一、任务驱动,明确目的。
学前集体教育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思想感染熏陶,而建构游戏活动不同于集体教育,教师通过引导幼儿的亲身体验实践操作,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带给幼儿更多的主动性。活动前,孩子们没有明确的任务,他们在活动中往往不能善始善终,把一件事做到底,做出成效。此时,教师应积极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目的,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从而避免了幼儿在建构时的盲从,不能很好地约束和把控自己的建构,不假思索地搭建。因此,在活动前,教师要帮助幼儿围绕建构主题,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幼儿按照原定的方向去建构。知道在这个活动中需要搭些什么,哪些物体可以组合搭建在一起。
例如:在上“我心目中的小学”的活动时,在建构前,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小图片和升旗视频等让幼儿初步去感受,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小学进一步熟悉与了解。要求幼儿各自能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心目中的小学校园表征勾勒出来。其次,再让幼儿自由分组,以小组形式绘制一个更大的小学设计图。让幼儿对小学校园构造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幼儿在开始搭建时,往往对自己的设计图并不能很好的运用,设计图下意识只是要搭建一座教学楼,想到搭什么就搭什么,整个布局显得杂乱。教师就要让孩子看设计图,明确方向,树立任务意识,才能搭建得更好。在建构中,教师发现由林斌为组长的小组,不能按照组前商量确定的设计图进行建构,只见他们一些人手里拿着几个小积木,东走走,西瞧瞧,不知道搭什么,他们偏离任务方向,搭起了一辆辆坦克战队。看到这种情形,教师应关注问:“你们搭得是小学的什么地方?谁来说一说,小学里有什么呢?把你最喜欢的一处搭起来,好吗?”这样,教师及时纠正,使他们对今天的建构活动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同时,也让他们尽快地参与到建构活动中去,帮助小组幼儿顺利完成任务。
大多数幼儿对建构活动很感兴趣,但也有个别幼儿对其活动缺乏积极性,胆小、孤僻、遇事害怕且自信不足,口头表达能力也较差,平时在班级里总是寡言少语,很少能够主动地参与活动。对于这样的小朋友,教师要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激发他们产生兴趣。在每次活动时,教师总是先到他们组去,了解任务分配情况,参与建构活动。当看到呆立不动同伴,教师就要及时地告知组里成员说:“我们欢迎嘉嘉来和大家一起搭好吗?上次看见她搭的公园漂亮极了,我们还给她奖了一朵“小红花”呢?”这样,教师逐步孩子们建立自信心,积极引导和鼓励参加建构,和其他幼儿一样顺利地完成任务。
二、生生互动,协力合作。
随着社会发展,合作交往能力显得很重要。教学时教师要特别关注幼儿孩子这种能力的培养。家中孩子少,他们在建构中喜欢独自游戏,而且把自己需要的材料占为己有。建构时,他们能够单独建构建筑物的主要部分,却缺乏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建构任务的意识。这种缺乏合作的行为,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创造平台,提供选择合作建构机会。如:在学习《我心目中的小学》建构时,幼儿个体差异大,倾向性不同。他们在建构搭建小学时,全是教学楼房,东一座教学楼,西一座教学楼,操场就是小小的一圈,整体造型显得不协调。这时,老师根据观看视频小学学校进行重点指导并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实验小学的门是朝哪儿开的?有几个大门?小学里除了教学楼,还有什么楼?操场上除了跑道,还可以设计哪些场所?还有什么可以玩的东西? 大家一起来把我们的小学建造牢固漂亮?大家七嘴八舌开始发言。西希说:“小学操场旁还有打乒乓球的地方,我可以搭乒乓球台”佳佳说:“ 老师需要一个办公地方,要有一座楼,我用积木搭座五层的办公楼”……幼儿通过生生互动,交流讨论,对学校的建设有一个总的框架,接下来根据分工,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搭建,一座美丽的小学就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操作体验,想象创造。
在组织幼儿进行建构活动,教师始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自我激励意识。特别是幼儿在搭建架空物体时,切不可因幼儿建构物体的失败就放弃。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耐心和恒心,培养幼儿不怕失败,敢于冒险,勇于胜利的精神。如在建构“我心目中的小学”的活动中,孩子没有观看实地的小学,缺乏了直观的感性认识,不能很好地利用各种建构材料。因此,幼儿只选择一种大积木,或是全是小型积木来构造教学楼,显得单调。对此,教师组织幼儿收集泡沫积木、纸盒、塑料瓶、奶粉罐、纸筒等等多种多样的建构材料。小朋友面对丰富的建构材料,有了更多选择机会。在搭建中,孩子们活跃起来进行想象,能够用两种以上的材料对教学楼进行搭建和装饰。诗蕾说:“老师,你看!我把花片和蔬菜放在教学楼的天台上,变成了种植园!”,诗晗说:“我给教学楼加了两根大柱子,变得更牢固”。由此,教师只要引导启发得当,并给予外界的支持,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操作,让孩子们思想放飞,幼儿便会大胆创造出属于他们心目的小学。
四、师生评价,感受喜悦。
一节活动课结束后,正确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积极的评价是对幼儿的认可、赞许,能激发对活动的兴趣。对幼儿活动正面的评价,感受成功喜悦,提振信心,同时也知道自己存在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师生评价是教师对幼儿作品,孩子们对幼儿作品的评价。需师幼客观地对作品来评价,指出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师生共同评价过程中,幼儿对自己评价作品,往往只说明作品的优点,忽视作品的不足之处;相反的评价别人作品时又往往找出了许多问题,而优点则说得少。为了让幼儿学会对他人作品的正确评价,在评价时,教师把其中两组小朋友的作品放在一起,先请幼儿来自由讨论:“两组小学作品有哪些优缺点?你更喜欢哪一组的作品?为什么?”由于幼儿自身的作品参与评比,幼儿讨论得非常热烈。有的说:“第一组搭得更好,它的楼搭得很高。”有的说:“我更喜欢第二组,因为它还搭了乒乓球桌。有的说:我更喜欢第一组,因为它还搭了食堂,可以做饭吃。”这时有个孩子说:“要是能把他们两组合在一起,那就更好看了”。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接下来便让两组一起重新搭一个新小学。通过师生实际操作体验评价,幼儿明白在活动中应吸取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作品就会越来越好。在教学中,教师就“生生评价”这一环节中,开始有意引导幼儿从两两评价,再发展到组内评价,最后就形成“全班”评价,并让全体幼儿尽可能有说话评价的机会,让幼儿的评价能力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幼儿的建构游戏教学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的方法。它关乎幼儿生活学习各方面,不仅帮助幼儿树立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还能促使幼儿搭建技巧以及创造力、评价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姜冬玲.四环节模式区域活动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7(0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