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针对在心血管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整体效果展开相应研究。方法: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1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分配65例患者。在对上述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护理的过程中,常规组患者以常规护理为主,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风险管理。最后对两组患者接受相应护理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经各项指标对比结果显示,在对实验组患者开展风险管理+常规护理工作后,其各项指标要明显优于只进行常规护理的常规组,并且各对比指标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过程中,融入风险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几率,同时也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血管护理;护理效果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住院期间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在此背景下,风险管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护理中,不仅提升了临床护理效果,大大降低了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几率,同时也改善了患者预后。特此,本文针对在心血管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整体效果展开相应研究,并做出下述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130例患者均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各65例。其中,实验组有男性患者35人,女性患者30人,患者的年龄在42-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34±3.46)岁;常规组有男性患者33人,女性患者32人,患者的年龄在41-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97±4.02)岁。经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可参与本次研究。
纳入标准:(1)所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已确诊患有心血管疾病[2];(2)所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已签署意愿书。
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2)极度不配合者。
1.2 方法
针对常规组患者,以常规护理为主,主要包括相关疾病知识宣教、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以及生命体征监护等。
针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包括:(1)在将风险管理应用于该组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工作中时,首先需要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求每一名护理人员都能够充分掌握相关风险管理知识,不断提升其风险管理意识,以此确保风险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2)创建风险管理团队,对本组患者的护理流程进行探讨和评估,以此发现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事故,并商讨预防和应对方案。(3)要将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管理制度和护理计划中,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风险管理体系,将所要开展的护理工作内容细致告知患者。除此以外,还需要明确护理工作的相关职责和责任,确保在出现风险事故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处理。(4)在护理人员开展相关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既定流程、标准开展护理工作,同时风险管理人员会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给予处理,以此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后发生风险事故的情况,包括护患纠纷、高危药物渗漏、坠床、药物使用错误,并对风险事故的总发生率进行对比。
(2)采取我院自制问卷调查收集两组患者对各自护理的满意程度,问卷内容包括护理质量、服务态度、专业技术、健康宣教、应急能力五项,每项20分,满分100分,评分与服务满意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出现的各类数据,都是由最新统计学软件SPSS23.0完成处理的。针对计量资料,其表现形式为均数±标准差,并通过t值进行验证;针对计数资料,其表现形式为率,并通过估计值进行验证。当P<0.05,则代表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风险事故总发生率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应护理后,风险事故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风险事故总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护患纠纷 | 高危药物渗漏 | 坠床 | 药物使用错误 | 总发生率 |
常规组 | 65 | 2(3.08) | 3(4.62) | 2(3.08) | 2(3.08) | 9(13.85) |
实验组 | 65 | 0(0.00) | 1(1.54) | 1(1.54) | 0(0.00) | 2(3.08) |
估计值 | | | | | | 4.866 |
P值 | | | | | | 0.027 |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应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对比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s,分)
组别 | 例数 | 护理质量 | 服务态度 | 专业技术 | 健康宣教 | 应急能力 |
常规组 | 65 | 15.65±3.21 | 13.16±4.22 | 14.53±2.16 | 15.46±2.16 | 13.46±3.17 |
实验组 | 65 | 18.16±1.75 | 18.66±0.54 | 17.87±2.11 | 18.46±0.47 | 17.46±2.13 |
t值 | | 5.535 | 10.423 | 8.918 | 10.942 | 8.444 |
P值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3 讨论
在现代医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相关护理水平也随之得到提升,风险管理在疾病护理工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大提升了当下疾病护理临床效果[3]。经本文研究发现,在对实验组患者开展风险管理+常规护理工作后,其各项指标要明显优于只进行常规护理的常规组,并且各对比指标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过程中,融入风险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几率,同时也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丽燕.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心理月刊,2020,15(16):131.
[2]周娜.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心理月刊,2020,15(16):23-24.
[3]鲁倩,韩志华.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对策分析[J]. 人人健康,2020,(1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