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 重庆 涪陵 408000
摘要:教学是教师教和引导学生学习和练习的一个过程。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善于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挖掘环境保护的因素,以生活化的素材来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其中。教师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环境保护的信息,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的讨论和学习,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 渗透 环保理念 方法
环境保护的理念已经深受广大人民的重视,高中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开拓者,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影响和环保理念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积极的参与,主动的探索。为国家和社会的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以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思想,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更要对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所具有的态度、思维予以肯定和接纳,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宽松、和谐的氛围,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一、渗透环境保护理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环境保护实践能力弱。现在高中生都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如果让他们说一说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他们会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如果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去遵循,学生却都做不到,高中生都不注重生活中的环节保护措施,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把自己的言行举止放宽了要求,随意性较强,随意把纸和塑料袋等丢在地上,超市购物时用塑料袋过多,饭店用餐时,用一次性餐筷等,这些行为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却折射出大的环保理念,也能够看出学生的环保意识较差。
(二)课堂环境保护素材不足。地理知识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学习高中地理也喜欢用生活中的素材,然而在实际课堂学习中,地理教师对于生活中的环保素材借用较少,大部分的环保内容都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的思维还需要不停的转换,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积极性受到阻碍。
二、渗透环境保护理念的策略
(一)在教材中发现环保因素
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地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注意突出重点进行改革。环境保护的思想逐步在我们教育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环保素材,通过一定的问题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问题的创设,把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穿插到课堂上来,引导学生,让其能够有发现知识的机会,同时也能够让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既要关注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又要关注学生思想转变的过程,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统一性,把学生获得的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其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过程。同时,教师在选取材料时,准确的把握材料和论点之间的链条,挖掘材料中的内在灵魂。而不是把材料进行简单的罗列。如必修一第三单元中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均可以作为切入点,在讲解基础知识的时候,教师可顺带提及环境保护的相關知识。必修二中,可供提取的环保因素更多,不仅有隐性内容,还有显性内容,显性内容中包括“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等。
(二)在拓展中扩大环保视野
1、对教学实践模式进行创新,突出学科融合的优势。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广度,让学生的地理学习充满乐趣。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改变,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更多的资源,让学生看到许多真实的画面,增改变学生对于地理生活化知识不足的现状。
2、对人文艺术进行接纳,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创新。高中地理知识的难度较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点,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穿插艺术性的内容,把学生感兴趣的点和地理有机结合,让学生的地理课堂充满了活力。例如,“以长江流域为例的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内容,其中涉及了多个难度较深的知识点,如果授课方式不当,极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人文艺术形式,使学生依靠音乐、美术等人文艺术,深入体会长江流域的地理特点及综合开发策略,在此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和教师加强互动,达到理想的环境教育效果。
(三)在生活中强化环保观念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高中地理教师要把握住生活和环保的联系。比如,当涉及“荒漠化防治”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应当将教学重点置于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和危害方面,此时引入生活案例是恰当的做法,学生将通过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沙漠化、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或者河北坝上地区因为乱砍滥伐与过度放牧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案例,了解荒漠化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问题、其他社会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明确保护环境的紧迫性与自觉性。
(四)通过设置问题深化环保意识
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而具体的教育策略需要具有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其中,寻找恰当时机、结合具体地理知识是比较理想的做法,这将使学生受到鼓励,进而更主动地投入环境保护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并思考、改正以往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学“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时,教师应当使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类型,并尝试找出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时积极思考自己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与解决思路,使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需要注意用提问深化环保意识,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生活中有哪些危害环境的现象?这些危害环境现象的问题根源是什么?环境污染有哪几种形式?……
总起来说,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加强环保理念的渗透,让学生能够掌握环保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实践能力,把环保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
参考文献:
[1]郭朝阳.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环境教育策略探究[J].高考,2020(22):34.
[2]葛志远.高考地理试题对人地协调观的考查分析及教学启示[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