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5
/ 2

小学数学课堂中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孟丽霞

常熟市周行中心小学

摘要: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原本教育理念上的发展性教学方式,它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明确的教学目标、完整的教学体系、趣味的教学形式以及丰富的教学评价,来更好的帮助学生于更深处进行数学课程的理解。而怎样将这一教学方式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课程之中,仍是当前教师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对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以及教育总局也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越发看重,所以为了保证学生在文化水平继续提高的同时,得到有效的素质教育培养,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选择将深度教学这种方式带到课程中来,试图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培养起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1. 明确教学目标,树立学生深度学习意识

要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进一步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应用,教师首先可以从明确教学目标这一点进行出发。明确的目标使行动过程中的动力,只有在拥有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够对课程进行更好的安排设计,才能够切实保证课程的开展能够对学生产生良好的能力培养[1]。明确教学目标之前,教师要先对班级内部同学们的自身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察与分析,了解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不同学习状况,从而制定出适用于绝大多数同学的教学目标。此外,在制定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对深度学习这一理念加以考虑,帮助他们树立起更好的深度学习意识,从而在其能够进行主观配合的前提下,进行对其能力方面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就可以出现对班级内部的学生学习状态、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分析,了解到同学们之前的课程学习效率和质量,从而选择课程的开展方式。在具体的实践调研中,教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前期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是合格的,只有部分同学的理解能力不够强,而导致其基础知识储备不足,还有部分学生会因为其本身的学习能力较强,而使其整体的学习进度快于其他学生。对于这样的调研结果,教师就可以在课程的安排中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如教师可以在课程一开始,利用十分钟的时间,简单对学生们前期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本节课程的知识点翻阅,而检测不合格的学生则要跟着教师进行高强度的课前知识点回顾,并将这些知识点在课下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二次巩固,即完成课程中的“记忆”相关深度学习。而对于检测结果为合格乃至优秀的学生,教师也可以给出扩展性课后问题,帮助他们在课下进行优秀的“应用”相关深度学习。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大多数人的情况进行课程的内容方面的深化,帮助其进行“理解”相关的深化学习。利用这样分层明确教学目标的方式,不但能够帮助同学们树立起良好的深度学习意识,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课程的效率,保证班内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课程中学习到实际内容。

  1. 整合教学内容,完善学生深度学习体系

其次,教师要想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促进深化学习相关教学,还可以从整合教学内容方面进行着手。传统的教学内容会更偏向于对学生进行照本宣科的知识传递,这样的教学内容是远远达不到深度学习所提出的要求的,更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能力培养。随意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课程时,还要从内容上进行教学的深化,由此帮助大家完善自身进行深度学习的体系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将不同课程中所得到的相关知识能力进行连接,构成属于其自身的学习系统[2]。对此,教师可以从课程设计这个角度进行着手,在课程设计安排之初,教师首先要对整本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将课本中原本的教学顺序打乱,并将更适合放在一起教学的内容进行合并,使其形成更为明晰的教学体系,进而强化学生的深度学习结构。

以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这本教材为例,在这本教材中,第二、三课分别为《分数的乘法》和《分数的除法》,而第四课则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到第五课又回到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来。这样的课程安排并非没有它的道理,但教师在进行深度学习的相关教学时,就可以将第四、五课的顺序进行转换,由此使得学生在学习完乘除法之后,可以直接进行四则运算的相关练习,这样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避免出现隔开一个课程内容后所导致的记忆混淆。

  1.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程参与热情

除了目标和内容之外,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促进课程中的深化学习相关教学,还可以从教学情境这一方面进行考虑,因为深度教学其本质上是要在基础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等方面深化的,这就意味着深度学习的相关教学难度会更高,不易理解的程度也会相应提高[3]。数学学习本身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拥有一定的难以理解性,那么进行二次深化的教学内容,若利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述,就会使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降低、课程参与度减弱,更甚者会因为课程的难度过高而产生对数学学科的抵抗心理。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教师就要在进行深度学习相关教学的同时,将开展课程的形式进行有效的转变、丰富,从而提高同学们对课程参与的热情,使其能够自主进行相关深化知识内容的挖掘、探讨,进而提升其自身的综合能力发展。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进行课程开展,尝试利用学生的亲身感受来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中第六章节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关课程时,就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手段进行课程开展。在本章节中,有一个问题点在于“大树有多高”,教师在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具体教学时,就可以将原本的课程教学形式进行有效的转变,将课堂搬到室外,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环境,并利用自然环境创建出相关教学情境,进而让他们能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自行深挖学习内容,并感受到深度学习所带来的相关能力提升[4]。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并给予他们“大树身高测量员”的名号,由此创设出一个小型的教学情境。随后,再让大家根据小组为单位,自行选定一颗树影进行影子的相关测量,在进行测量实践之前,教师还要对其进行分工合作的引导,引导其确定每个人的具体操作步骤,从而得到更为高效的实践过程。在大家测量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直接在室外对其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到,随着太阳直射角度的不断变化,树影长短也会随之改变,进而引导出本节课程的主题“正比例和反比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带给同学们一定的课程吸引力,还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学习记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进而可以对其自身的综合能力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开展科学、合理的深度教学应用,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完善其内在知识体系结构,还能够培养起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进而使其自身的综合能力素养及核心素养得到提升。而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就可以从明确教学目标,树立学生深度学习意识;整合教学内容,完善学生深度学习体系;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其课程参与热情,这样几个角度进行着手。

参考文献:

[1]艾丽,丁永亮.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2):127-128.

[2]邹军.聚焦数学抽象素养,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34.

[3]夏曙云.深度学习 更好成长——指向学生良好发展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研究[J].华夏教师,2020(21):36-37.

[4]杜鹃.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