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信,激发主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培养自信,激发主动性

——浅谈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及其教育对策

黄璐婷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一小


摘要:学习困难生有其产生、发展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探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学习困难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本文旨在探索学习困难生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的教育转化对策。

关键词:学习困难;成因;教育对策

学习困难,亦称学习障碍,属心理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无明显的智力缺陷,但在心理与行为上表现出一定的偏差,以至于难以适应正常的学校生活,靠通常的教育方法不能引导有效地学习的行为。学习困难生一般是指那些由于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心理行为失当,导致不能适应学习,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他们一般表现为自卑、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对学习不感兴趣等,其外部表现为,行为懒散、放任,甚至自暴自弃;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教师,不主动与教师交流;不愿与家长交流学习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呈现逆反行为;严重的有时会干扰课堂纪律,甚至参与打架斗殴。这些表现制约了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

一、学习困难生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

从学习困难生的调查、访谈我们了解到:(1)大部分学习困难生父母学历不高,基本是初中、高中文化,有的还是小学文化。他们当中个体劳动者占了很大部分,如个体户、商人、推销员等,家庭经济情况一般都比较好。(2)父母由于自己的工作原因,对子女的学习不够关心,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期。与之相对,他们对子女的学习关注程度欠佳。有的家长偶尔过问或者根本不过问子女的学习。有的家长不知道怎样关注子女的学习,在小学或初中某个时间段关心过子女的学习。这类学生也因学习困难和父母的不关注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无学习动力淡化学习。(3)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导致孩子在父母的矛盾夹缝中生活,失去应有的爱,进而使其产生一系列的生活困难和学习困难。

(二)学校原因

这类学生不能适应学校的教学强度和生活方式,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观念转变不够。各级学校虽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但在具体实施的力度不够,仍热衷于升学教育,以追求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为重,深层次的教育观念转变不够。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有些教师的备课不充分,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关注学习困难生,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指导缺乏应有的耐心和信心,甚至有的对学习困难生有“歧视”行为,这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焦虑、厌学倾向。

(三)个人因素

思维能力欠佳,自制力差,自信心不足,学习方法不当是这类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制约着他们的学习。

(1)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这类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学习环境,不能及时的接受新知识,在同一课堂,他们掌握知识点的能力比其他同学差,对新知识从接收到接受时间间隔比其他同学长,并伴随着焦虑、厌学倾向。

(2)自制力差,意志缺失。这类学生在日常上课期间, 不能和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上课走神、好动坐不住,遇到困难表现为,坐立不安、烦躁焦虑,不愿学习。

(3)学习主动性,自信心差。这类学生一般性格内向与同学、老师交往缺乏主动,情绪变化一般不显露在外表,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愿,交往中往往是被动按别人意见行动,自信心不够,自我评价偏低。这类学生一般都没有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盲目被动地学习。仅仅只做学习的执行者,而不是学习的策划者,缺少学习的主动性,课前无预习,学习缺乏针对性,课后没有认真复习、巩固和提高,不能体会到学习的充实感和成就感。

二、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对策

掌握学习困难生的特点,摸清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矫正,学习困难是完全可以教育转变的。

(一)开办家长学校,加强与家长、社区的联系。学校积极和学生家长及学校周边社区加强联系,形成学校、家长和社区三方共同管理学校的协作式社会管理模式。一方面学校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把家长们请到学校,面对面地商讨学生的管理方法。

(二)科学确定学校教学强度和进度,实施教学帮扶行动。针对学习困难生学习效率低,接受能力差等特点,学校在教学强度和进度上应做相应的调整,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对于重要而又难于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的多讲解几次并辅以相应的练习。

(三)开设心理素质训练课,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学校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有针对性的开设心理素质训练课,加强学生注意力、自制力、自信心、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和辅导。针对此类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弱,自制力差,自信心低,学习方法不当等缺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制能力,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且按计划认真执行下去;其次,传授学生些增强自制力,树立自信心的方法,如自我约束、自我暗示、自信心训练法等。

(四)集中进行学习方法辅导,引导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的学习缺乏自我监控性,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性,缺乏主动,完全安教师的要求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抽出专门的时间,引导学生安科学掌握知识的规律学习,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等规范化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永龙,杨建平.关于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教育改革,1998

[2]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辞典[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3]周永垒,张奇,韩玉昌.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3

[4]张明,刘岩.学习困难生教育干预措施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2,2

[5]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