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瓯海区学生实践学校
走出校门,独辟蹊径,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地域环境“农田”入手,开辟绿葵综合实践Y基地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鲜活魅力。随着时间的转轴,绿葵实践农基地也在年复一年的播种、施肥、种植和采摘过程中度过。在循环往复的活动中,我们留下了活动掠影,留下了果蔬印记,也留下了思考与收获。
问题透视:Y基地实践活动还要给学生留下什么
带着问题回头看十年:从2007年的垦荒7分地,到2010年的风火7亩地,再到现如今的维持不易,我校绿葵实践Y基地收获了绿意葱茏,也留下了一路思考。
现状一:无规划的农基地,盲目又忙碌
规划,顾名思义就是针对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从而设置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它是融合多要素、多人士看法的发展愿景。然而回眸十年,规划蓝本一直“跟风”严重,没有考虑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校的发展需要,没有形成学校特色的农基地规划。十年忙忙碌碌,十年茫茫然然。
现状二:无学科性的实践活动,魅力不足
学生综合实践素养的成长是基于学科的跨学科实践。在学校的绿葵实践Y基地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活动”成了主旋律,今天种,明天种,后天来了还是种。我们该研究什么?该解决问题问题?该创新什么方法?没有学科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就不具有生命力。
现状三:无前瞻性的课程思考,后继无力
当下风风火火的课程建设,绿葵实践Y基地也跟上了步伐——《小神农的试验田》。然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改变,这块地从咫尺变成了遥望,常规活动的管理与建设显得后继无力。如何从课程的角度来改变当下的局面,将之作为学校蒲公英课程的拓展延伸,对这块实践基地的前瞻性思考就成了改变困局的良好。
作为学校特色的绿葵实践Y基地,我们在思考:要给学生留下什么?什么才是他们最想要的的?最想学的?
绿野寻踪:三课三单,提高绿葵实践Y基地的课程指导力
三课:《小神农的试验田》1+2的课程链
“1”的启迪——《小神农的试验田》
针对绿葵实践基地的十年之痒,2015年我们开发了《小神农的试验田》课程。该课程旨在了解学农基础知识的学习及相关知识的拓展,掌握平整土地、攀架、无土栽培、温室栽培、扦插、制作有机肥等农耕技术;认识锄头、石铲、耙等相关农具;知道农作物和中草药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学农品、知农事、会农作的活动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珍惜劳动成果,感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的延续——《我是小小李时珍》+《百草厨神我来啦》
《我是小小李时珍》课程是学习了解日常生活中可常用的中草药品种及相关知识,知道常见中草药的特性,增强对祖国传统中医的认可与热爱;同时能在活动中知道中草药、熟悉中草药,初步学会中草药的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在活动中提高对百草园的喜爱,悟中医博学精神。
《百草厨神我来啦》课程顾名思义就是烹饪课程,其特色在于与中草药结合的膳食体验。通过了解绿葵基地内可烹饪食用的中草药品种及相关知识,在种植、采摘、烹饪过程中学中草药知识、知中草药运用,了解合理膳食对身体的重要性,在烹饪中增强健康饮食、营养搭配的意识。
三单:体验单先行的1+2的实践活动架构与实施
活动体验单的模型初建于2012年。该体验单打破从无到有的建设,呈现活动的完成度。内容涵盖各项体验项目,着重聚焦时间节点、场地说明、完成打分。该体验单更倾向于“打√”或者“★和●”的记录方式,简便快捷。
学习活动记单:更适用于日常活动的常规记录,包括活动策划表、活动过程记录表、文献检索记录单、活动观察日志等各种表单。通过各类记录单,推动绿葵实践Y基地的常规活动与指导管理。
快乐成长评价单,从最初的绿葵各版块评价到后阶段的三级六色评价体系,都在不断推进中增加各类元素,将体验板块与知识学习、能力发展等相结合,并融入更加地评价主体,从而更加全面地引导学生收获体验、收获快乐。
实践探索:三课三单,促进实践活动的架构与实施
《小神农的试验田》课程的推进,带动了《我是小小李时珍》和《百草厨神我来啦》课程的发展。三个课程之间的关系以点带面的方式,在三单——“活动体验单+学习活动记单+快乐成长评价单”学习中得到了具体的落实,也逐步形成了适性的课程活动架构和实施的办法。
三学场的开发,促进三课三单的灵活运用
阳光课堂田间忙 真扎实干有体验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逐步打通“田间+课堂”这一学习模式。孩子们根据拓展性课程的开展,每周进入绿葵实践基地,开始与锄头、农家肥、土壤的亲密接触。犹记得绿葵实践基地的水稻园,孩子们看着泥泞的田地,既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也有内心打鼓的犹豫。踏入农田,冰凉之意袭上心头:“老师,农田太软啦,我要摔倒啦!……”“哈哈,太好玩了……”
这样的学习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他们不再只是“看客”,而是真正地开始认识中草药。
快乐课堂双元行 家堂相约伴成长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活动的愉快感受中健康成长,在交往的良好体验中塑造自己,使之形成完整的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开始架构生活课堂,布局中医内容学习的“家+堂”形式。
(1)“家课堂”——你家,我家,生活之家即课堂
《如何使用铜称》这一“家课堂”的学习主题,孩子们就意犹未尽。铜称长啥样?在学校里,每个孩子一问三不知,因为现在是电子秤的时代,克数、单价、总价一一呈现。然而这个问题拿到“家课堂”一问,答案瞬间揭晓。
颤巍巍地拿着秤杆,左右手之间忽然失去了协调,这是众多孩子使用铜称的初体验。然而随着家课堂的深入,孩子们看着微课《铜称的使用方法》,又有家长的亲情指导,他们拿起铜称的模样就有了。这就是家课堂的无限魅力。
(2)“堂体验”——诊堂,药堂,处处皆是学习之堂
校园里没有专业的中医学人士教孩子们搭脉问诊,然而生活周边却是人才林立。为了让孩子们亲临现场,我们以“包包中草药”作为堂体验的内容开展了双元学习。孩子们带着任务,到周边各药堂亲身体验,并以《学习包包中草药》微课为辅,开展独特的体验。一张油纸,在小手指尖悄然幻化成灵动的精灵,呈现出多彩的魅力。这魅力来自孩子们,来自从旁指导的家长们,更是来自中华五千年的博大精深。
综合实践基地资源库的形成,促使三课三单的资源共享
资源库的建立,是为了让各种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存取功能,为教学管理者提供资源访问效果评价分析,从而提高教学资源对象的利用率,促进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实际教学系统服务。
对于我校绿葵Y实践基地课程建设而言,资源库的建立,有效地促使三个课程和三类学习单的不断改进和深化。
微课程资源库
微课程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一般呈现短而精的特点。《高等教育纪事报》介绍说,这些大约只有60秒长度的展示带有具体的结构,它们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演示,更重要的是知识脉冲的梳理过程。目前我们的微课程资源库,是根据自己课程实施过程中提炼的,具有可操作、实用性强的特点。
学材资源库
课程的开发与使用过程,有赖于对学材的使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的准备、内容的设计、课堂活动的安排都是一个全新的过程。为此,我们专门讲三个课程的开发过程资料进行了资源库的整理,实现三类资源的有效互通,从而达到课程执教者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堂实施和课程建设。
学习单资源库
学习单的建立是一个随主题而生的过程。以上学期《南瓜攀架试比高》研究性学习过程为例。从刚开始的活动策划学习单的使用,到中期的活动记录单的使用,再到活动结束时的学习评价单,这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生成的过程。在学习资源库建立的时候,我们发现三个课程的学习资源库,存在异曲同工之处。这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有着紧密的联系。
绿葵综合实践Y基地在三课三单的带动下,形成了良好的课程环境,带动周边的各种在地资源和人文资源,真正让孩子们活跃在农业与生活、中医学与自我的领域,孩子们收获快乐,收获成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