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面试题,如果是你会怎么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面试题,如果是你会怎么答?

綦琪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八中学

1月初,我跟随张老师去参加了某市第二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高中组面试的评委工作。现特把整个面试情况及我的感想与各位作一汇报。

我的汇报分为三部分,一、面试情况介绍。二、我的所思所得。三、取百家之长后,我的处理策略。


  1. 面试情况介绍。


面试环节分为三部分,模拟情境、个人陈述以及问题答辩,共50分,主办方没有给我们具体的评分细则,我们在打分的时候,三个环节大概按是25、20、5这样的分值划分的。

本次面试共23位班主任参赛,参赛者在进入备考室时会拿到面试试题,题目如下:

6130412973ae1_html_954cb4d48f240fa.jpg


这道面试题其实可讨论的点挺多的,张老师当即就提出了“选科”、“亲子沟通”、“理想与现实”“王主任的管理方式”等多个角度。

因此,这道题综合考察了班主任处理公共场合学生过激行为的方式与能力、针对高考选科问题如何调解学生与家长的矛盾、面对学生对某学科兴趣索然且成绩愈发下降该如何与其沟通等等。

1、模拟情境

参赛者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后,进入面试房间。

面试房间里有3名评委与2名助演,参赛者需要自定助演角色(小刚、王主任或家长),然后接续上述情境,进行5分钟左右的表演。

2、个人陈述

表演完毕后,需要老师们对自己方才的言行加以陈述,主要是剖析自己言行的动机与目的,同时,这一环节还可以对表演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我记得一位老师在陈述时提到了自己会如何与小刚父母沟通,这就很好地完善了他刚才的表演中所缺失的与父母沟通的部分。

  1. 问题答辩

答辩环节较为灵活,且占比不大。评委根据参赛者方才的表演与陈述提出一个问题,问题都比较友好,如“你会选在怎样的地点与学生沟通?”“事后你与小刚父母沟通的话会重点谈论哪方面内容?”“因为其他同学也都看到了这件事,你会如何教育他们呢?”“你认为现在亲子之间最大的障碍是什么?”等。


二、我的所思所得


在观摩比赛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3个问题:

1、王主任有没有错,班主任此时需要与王主任说多久的话。

之所以会思考这个问题,是因为许多班主任一上来选择与王主任沟通,简单招呼一两句还好,有的班主任与王主任相谈甚多,既介绍孩子突然“炸毛”的原因(选科问题、亲子矛盾、成绩下降),又表达歉意,甚至还希望王主任不要介意,麻烦他以后辅导孩子。同时,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也只是批评孩子行为的不正当性,让孩子最后与王主任道歉。

首先,王主任的管理方式恰不恰当?我认为不是很恰当,语气很是强硬。但可不可以理解?可以。作为学校的管理者,简单粗暴的训斥在公共场合可能更为有效,更有威慑力。

其次,在这道题主要要解决的,是一个“炸毛”的孩子。王主任在题目中仅是扮演一个“导火索”(提到了原子结构)的作用,因此班主任的谈话内容,牵扯到主任越多,就越离题。

2、班主任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作何选择?

我把自己代入学生的身份,去聆听班主任们的教导。老师们的沟通风格各异,但大部分都合情、合理且有效,让我心甘情愿接受他们的引导。

有的老师恳切真挚,我始终记得一位老师谈心到最后,眼眶泛红,头微一侧,食指不经意地抹了一下眼角,可能是想起自己以前的某段经历了吧。

有的老师思路清晰,循循善诱,通过“你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怎么样呀?”“我们先解决在食堂发生的事情,再讨论根本的这个选科问题。”“选科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你与父母的沟通问题对不对?”“将来你走入社会,还会遇到类似的人或事,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解决呢?”几个主问题,将小刚表面的情绪过激行为与背后的选科问题及与父母的沟通问题串联起来,同时指向未来,帮助学生成长。

还有的老师轻松自如,同时巧妙的指出问题所在,“我觉得王主任用原子结构做比喻,还挺幽默的呀。所以让你情绪激动的是因为他提到化学了对不对,那这不是你和王主任的问题,而是你和化学的问题嘛。”

还有的老师有很强的亲和力,或是全程面带笑容,或是通过诸如拉手、轻抚肩膀、充满关怀的凝视等小细节,消除学生的局促感。


总的来看,老师们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大致分为两类:引导倾诉,以及评判行为。

第一类老师较多,老师们多用问句,引导学生表达情绪或想法。如“刚怎么了?盘子不小心掉地上了?没烫着吧?”“王主任可能语气有点强硬,那我们自己有没有问题呢?”“你觉得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是不是最佳的方式呢?”“你理解父母为什么希望你选化学吗?”等等。

第二类老师较少,多用陈述句,表达的是自己的观点。如“首先我觉得,咱们刚才的行为是不对的。”“这你就又错了,人家王主任管咱是为了咱们好”“我觉得你应该去给王主任道个歉”等等。

相较而言,我更喜欢第一类处理方式。不是说第二类有什么问题,只不过我私认为,当一个学生“炸毛”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要先“捋毛”,而不是“镇压”。安抚好情绪后,才能引导他评判自己刚才的行为。如果一个学生在气头上,咱们直接给他刚才的行为定性,说他不对、不应该、是错误的,很容易再度激怒他。而他的行为正确与否,我认为也应该是我们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而不是我们未听他辩解就直接强加给他。

3、当下家庭的亲子沟通现状。

看到面试题后我一直在思考亲子沟通的问题。在我当了班主任,与更多的家长打交道后,我更深切地体会到部分家庭教育的囧境:明明彼此深爱,却因沟通不畅,彼此伤害。

正如案例中的小刚及其父母,父母若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到位,让小刚从心底里认可,或小刚把自己的诉求表达到位,说服父母尊重他自己的想法,就不会有后续的餐厅风波。问题就在于,二者都表达过,但都没有效果。其实还是缺少沟通技巧的问题。

张磊老师曾在提问环节中问道,“你认为当下亲子问题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被问到的老师脱口而出:“沟通的问题”。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沟通的技巧与方式问题”。

所以班主任开家长会时,为家长推荐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内容,是不是也很有必要。比如在分析完学生的成绩之后,接着告诉家长,可以如何对待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所谓家校共育,大概就是这样吧。


三、取百家之长后,我会选择的处理策略


观摩学习之后,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可能会采取以下的处理策略:

1、带小刚到僻静之所,如办公室或会议室,安抚情绪,找出表面冲突的深层原因。

“班级其他同学收拾一下现场,王主任我来处理,您先忙,回头跟您说。小刚跟我来,咱俩打饭去会议室吃,边吃边聊。”

“刚怎么了,盘子不小心掉地上了?”

“王主任刚口气可能有点过硬,但我觉得他原子的比喻还挺幽默的嘛。所以让你情绪激动的是因为他提到化学了对不对,那这不是你和王主任的问题,而是你和化学的问题是不是?”

2、运用问句,倾听诉求,对症下药。

问明白小刚是本身不喜欢化学,还是因为父母强制干预而抵触化学。

若是前者,则考虑这个不喜欢,是因为不了解化学、学习方法不对、不喜欢化学老师、初中基础不好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引起的,找出原因,探讨解决办法。

若为后者,其实本质是亲子沟通的问题,亲子双方都有责任,班主任要做孩子的工作,让他理解父母。“你知道父母为什么一定让你选化学吗?他们可能与你沟通的方式欠佳,但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班主任也要做父母的工作,让他们在尊重孩子意愿与学习事实的基础上,与孩子一起为他的未来出谋划策,“如果他真的不喜欢化学,考试只考十几分的话,还不如让他选他更喜欢的科目。”同时,班主任还要考虑学校允不允许换科的问题。

3、回归餐厅事件,沟通处理问题的方式,从错误中学习。

“我明白你刚刚在食堂的行为不是有心之举,是近期负面情绪积累到了一个临界点,被王主任的一个“原子结构”引爆了而已。老师也有疏忽,没发现你的情绪。那以后你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更合理的行为,可以用来排解呢?”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理性的解决办法。

4、消除整体影响。

刚刚小刚的行为毕竟发生在食堂,公共场合,对在场的其他同学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的形式借机教育其他同学,内容可以是邀请各科老师展示与学科相关的才艺,提升学生们各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同学们写匿名小纸条,表述自己近期的困惑或困难,互相答疑解难等等。



在回来的路上,我曾经问同车的老师,如果与学生沟通的主要内容都相差无几,班主任怎样的表现能更胜一筹呢?同车的孙老师一口气说了一溜词:沟通的技巧、建议的可操作性、理论的支撑等,我深以为然。

《正面管教》一书中有一个理论,叫“关注于解决问题”,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家长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或者“训练”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训练孩子学会使用“积极暂停区”使自己冷静下来;运用启发式的问题帮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途径。

当一个不良行为出现时,我们首先要尊重孩子,其次要肯花时间要训练孩子,放手给他们充分的机会,让他们施展自己解决问题的技能。

在本案例中,我们首先要稳定学生的情绪,询问他的想法和感受,并努力站在他的立场理解他的感受;其次,要耐心地逐层引导,让他自己想明白问题的所在以及合理的解决措施,而不是我们粗暴的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在关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当他们受到尊重的对待,再次出现问题时,他们会开始做出更好的行为选择。

每一个不良行为的出现,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我们不要用他们的错误去伤害他们,而要努力帮他们从错误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