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基础阶段。在目前看来,我国现阶段的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阶段,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只是课堂的参与者,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没有办法去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文自主阅读能力。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语文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创新优质的语文阅读课堂,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文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高段课程教学中,重点内容是阅读教学,阅读能力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能力。但是传统教学中,多是教师单独讲授课文,较少与学生互动,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欠佳,独立阅读能力较弱。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改革教学方式,注重教授学生阅读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教师仍处于主体地位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强调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究,但是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实在太难,因为多数语文教师一直难以走出传统的教学思想影响,这体现为语文教师一直强调自我的教学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是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传统的教学认知下,学生被迫成为课堂的被动群体,他们只能按部就班地遵循教师的教学步伐,在课堂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由于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受到了影响,也影响了学生思维发展能力的提升。
(二)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大,师生课堂互动交流较少
从教学的角度分析,现阶段,部分语文教师所应用的教育理念相对较为传统,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并未实现对于学生群体价值的合理关注,从而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相对较少,继而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系统培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优化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与阻碍。
(三)阅读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阅读兴趣相对薄弱
就目前而言,在阅读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模式相对较为单一,由于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在阅读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难以合理通过教学工作实现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的充分调动,进而不利于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培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与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实行小组自主阅读探讨模式
小组阅读对于语文阅读来说是很重要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但是要注意,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的划分,如果是在一个相比较起来比较完备的小组中学习,那么小组的成员应该呈现出成绩高低参差不齐的状态,这样才能够在整个学习当中互相的进行请教和学习,这种方法是很实用的,它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班级,它也能够很快地使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所以说,最主要的并不是课堂当中知识的传授多与少,而是在课堂之前的预备工作,要做到良好合理的分组,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要着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关于竞争的,都说在竞争中得以前进,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进行语文课本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每一个小组当中选出一个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让他们站起来进行朗读,甚至是可以让他们到讲台上进行朗读,然后由他们各自的小组中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同学,再让他们进行感情朗读,最终由老师公布朗读的节奏与色彩,比较每一个小组的优异好坏,最后由老师判断每一组的成绩。其实这种方式是适用于语文阅读的,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能够很好地汲取知识,老师也实现了教授知识的目的。
(二)以课文为例,延伸阅读
语文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行为,需要长期的积累。阅读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一个对话,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为目标,要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有创意地进行阅读。这些内容都必须要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对自主性阅读能力提出要求。比如,在讲范仲淹的故事时,由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导入,让学生提前做一个思考研究,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以研究型的阅读为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学生能够有个性化的思考、自由地发挥,使得阅读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组成小组进行朗诵比赛的方式来了解范仲淹的故事,由此结合故事,让学生理解有关的词句,比如由该语句可以延伸到废寝忘食、毫不介意、豁达等词,以及高山水长。在阅读课堂上,通过范仲淹的故事来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阅读,此外也可以通过课外的阅读练习,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践当中,比如在人物品质的体会方面,教师可以出一些题目,如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人物形象的句子,由此经过课堂上加课外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阅读技能。
(三)巧设问题培养阅读思维,激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与动力,问题的引领能够引导与促进学习者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进而找出问题的答案,形成某种能力,实现从现实发展区到潜在发展区的跨越。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根据阅读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引发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内容。在设计问题时,还可以根据课文主题与内容引入丰富的图文和视频资料,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根据相关材料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例如,《精卫填海》一文,同样是出自先秦古籍《山海经》,但是却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展示,这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困难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应该展示生动的情境,结合情境巧妙地设计问题。比如,我在教学中会先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同名动画片,让学生看到一只小鸟往浩瀚的大海上投掷小石子。此时,学生都感到十分困惑,进而提问: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时我引导学生阅读本文,并结合题目提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之后试着回答问题,一般提出的问题是:精卫是谁?它来自哪里?它为什么要填海?它是如何填海的?通过以上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也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作为人生学习道路上的第一个关口,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基本途径。小学生作为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启蒙时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只有当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才能为以后的语文学习甚至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乔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探究[J].教师,2020(21):30-31.
[2]王丽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9(14):41.
[3]郑艳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J].东西南北,2019(09):179.
[4]董晶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18(09):109-110.
[5]陈永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J].课外语文,2018(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