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蒙莉芹

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广西 来宾 546100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在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时期)收治小儿急性腹泻患儿总计716份送检标本,分析标本检验结果,明确检验价值。结果:在纳入216份小儿腹泻粪便样本中检测中,均检测到病原微生物存在,其中病毒多于细菌,而在病毒中,人轮状病毒发生率最高,占病毒种类的76.11%,占总数的64.53%;在细菌中沙门菌发生率最高,占细菌种类的42.39%,占总数的5.45%。结论:在小儿腹泻样本中,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极高,尤其是人轮状病毒,因此需要加强对饮食健康,注意对这一类病毒的防疫工作。

【关键词】小儿;急性腹泻;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沙门菌;临床价值;

感染性腹泻是儿童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是指霍乱、阿米巴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其病原体主要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1]。儿童是感染性腹泻高发人群,具有起病急、传播快的发病特点[2]。2008 年以来研究指出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数仅次于手足口病,高居丙类传染病第二位。因此明确本地区所引起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中,所诱发的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3]:符合小儿急性腹泻诊断标准;年龄3周岁以内,病程<3d,且无器质性病变;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4]:合并症或有较严重并发症;其他因素引发的急性腹泻。将在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时期)收治小儿急性腹泻患儿总计716份送检标本,男356例(49.72%),女360例(50.28%),出生时体质量2172-3969g,平均出生时体质量(2896.5±438.5),年龄6-35个月,平均(20.3±5.3)个月。

1.2方法收集患儿大便,送往检验科进=行标本检验。沙门菌检测方法: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大肠埃希菌检测:将4-甲基伞形酮葡萄糖苷酸与靛基质试验结合,当试验反应不一致时,需要将用EMB琼脂平板(安图生物公司生产)分离培养,革兰染色液(贝索公司生产)及生化试验鉴别。或者利用SS琼脂平板培养基(安图生物公司生产)和蛋白冻水。轮状病毒检测:北京万泰药业有限公司A群轮状病毒,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如果标本中含有病毒,那么病毒可与检测卡前端的“胶体金-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复合物沿膜带层析移动,在包被了抗体的检测区形成一条红色线,则为阳性,结果判断应在10 min内完成。志贺菌检测:采样25 g,加入装有225 mL增菌液的500 mL广口瓶中,用乳钵加灭菌砂磨碎,于36 ℃培养6~8 h,当培养液出现轻微混浊时可停止培养。

1.3评价标准阳性判定方法[5]:患儿送检的粪便样本中,检出1种或1种以上较为明确的病原菌,即判断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以软件SPSS20.0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组间比较t检验;用%表计数,x2校验计数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16份小儿腹泻粪便样本中检测病原微生物结果 在纳入216份小儿腹泻粪便样本中检测中,均检测到病原微生物存在,其中病毒多于细菌,而在病毒中,人轮状病毒发生率最高,占病毒种类的76.11%,占总数的64.53%;在细菌中沙门菌发生率最高,占细菌种类的42.39%,占总数的5.45%。详见表1。

表1716份小儿腹泻粪便样本中检测病原微生物结果[n,(%)]

类型(微生物)

株数

微生物种类

检出株数

占比

病毒

607

人轮状病毒

462

76.11

人杯状病毒

72

11.86

人腺病毒

41

6.75

人星状病毒

32

5.27

致病菌

92

沙门菌

39

42.39

副溶血弧菌

25

27.17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17

18.48

志贺菌

11

11.96

其他

17

贾第虫

9

52.94

白色念珠菌

8

47.06

3讨论

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所致的消化道疾病,小儿急性腹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后将会导致患儿出现食欲不振以及大便次数增多等状况,大便性状改变是必备条件,可以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6]。而小儿腹泻病在我国儿童中属于第二位常见多发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而腹泻最主要的原因是感染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被称为感染性腹泻或者胃肠炎[7]。是反映食品安全、地区卫生程度及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儿童是其高发人群,其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可引起患儿水电解质紊乱、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若是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对小儿的生长和发育造成影响,严重时可导致患儿死亡。在各个地区的气候、饮食习惯、文化、民族的不同,其腹泻病原菌组成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同一地区病原菌也在不断变迁。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导致腹泻的病原体不断更新出现和一些老的病原体死灰复燃、重新活跃或者菌种发生基因变异等,给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治疗带来新的问题和困难。但目前仍要求临床应重视对样本采集和检验工作,对该病的发病原因进行调查。秦帅,段然,景怀琦,等研究中[8],指出收集我国2010-2014年不同城乡类型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谱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及鉴定,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对易导致儿童腹泻的四种肠道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诺如病毒) 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1580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总检出率为17.78%,其中沙门氏菌占20. 64%、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占 18. 86%,白色念珠菌占 15. 66%; 病毒总检出率 13. 99%,以轮状病毒感染( 73. 30%) 为主。在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中,1 岁以下患儿占 87. 04%,5 岁以下占轮状病毒感染的 98. 14%。细菌感染的高峰在夏、秋季,而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峰在秋冬和春季。因此,通过粪便标本的检验,可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出感染的状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本研究中,在纳入216份小儿腹泻粪便样本中检测中,均检测到病原微生物存在,其中病毒多于细菌,而在病毒中,人轮状病毒发生率最高,占病毒种类的76.11%,占总数的64.53%;在细菌中沙门菌发生率最高,占细菌种类的42.39%,占总数的5.45%。

综上所述在小儿腹泻样本中,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极高,尤其是人轮状病毒,因此需要加强对饮食健康,注意对这一类病毒的防疫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玉娟,别川定.不同性别、年龄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7):186-187.

[2] 汤倩.不同性别和年龄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8):1236-1237.

[3] 杨泽权.不同性别和年龄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8):1130-1131.

[4] 宋俐君,倪敏.不同性别和年龄小儿急性腹泻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医学新知杂志,2019,29(1):59-60,71.

[5] 施瑜.对241例腹泻病患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3):184-185.

[6] 潘淑,张婧,马瑜珊.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血清IFN-γIL-6 TGF-β的变化分析[J].河北医学,2019,25(3):671-675.

[7] 黄美恋.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及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87-88.

[8] 秦帅,段然,景怀琦,等.我国2010-2014年不同城乡类型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谱的流行特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5):65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