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 214101
摘要:为了在小学基础阶段,帮助小学生发展健全的素质、人格,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小学班主任必须顺应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观察并掌握班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而后采用多样融合教育方式,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就是从保护童心视角出发,详细分析小学班主任在平时工作开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以期为后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童心;小学;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教素质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且,小学生处于尚不具备成熟三观的关键阶段,开展细化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丰富班主任的整体工作内容,创新实践工作方法,为小学生的后续心理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小学班主任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班主任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首要责任。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
基于童心视域,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需要班主任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与小学生个体差异相关的针对性原则。毕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这些因素都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相互作用。所以,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前,需要调查并掌握班级学生的不同特征,而后针对实际情况,对应给予心理辅导。
渗透性原则
小学生在6-12周岁,好动、贪玩,心理发展并不成熟,也缺乏丰富的个人生活阅历与社会经验。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通常是通过“模仿”他人来建立自己的行为体系。因此,小学生在不具备是非辨别能力时,一味笼统模仿,自然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影响。需要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有效渗透原则。例如,在信息时代,许多小学生从小被各种电子产品包围。但是,我国的互联网环境尚未建立分级制度,小学生极易接触各类不良信息。班主任在平时的融合式教学中,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遵循渗透性原则,科学使用多媒体工具,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提高辨识能力,有效获取知识,避免沉迷网络。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交流解烦忧
为了能在小学班主任工作实施中,顺利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班主任需要先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细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做好准备。而后在日常课堂教学时间与课余生活时间,主动深入学生集体,重视对学生学习困惑与生活困惑的双重关注,尤其是学生心理上的发展需求,针对实际解决困难,让学生拥有健康健全的个性心理。例如,班主任为班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袋”,及时记录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反映的心理问题。一部分由学生自主填写,一部分由班主任针对补充,生成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素材。学生填写的主要内容是家庭成员情况以及近期的小烦恼,教师补充的主要内容是自身平时对学生学习态势与心理发展的观察小结,以及不同阶段,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后取得的成效及思考。班主任结合档案材料与学生沟通交流,给予足够的理解与信任,宽容与赏识,让学生愿意与班主任做朋友,自然可以助力学生树立自强自爱的良好品性。
营造和谐班级氛围,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环境资源具有十分明显的教育价值,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作用。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会以它积极向上、和谐发展、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浸润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内在的潜力获得最大的激发;同时,每一个学生独立而富有责任感的人格力量,友善而助人的积极心态,也为班级生活经营注入源头活水[1]。因此,为了让小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合理发展心理品格,班主任就需要多角度、多方法地为学生创设轻松成长的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环境资源的教育熏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接触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班主任注重日常班级活动的定期组织,以具体举办的“百灵鸟小组歌唱比赛”为例,教师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将桌子挪开,把凳子搬至教室集中区域,班主任与学生自由围坐在一起。而后,班主任提问:“有谁想要做小组长的吗?请同学们踊跃举手示意。”经过确定后,以简单的“剪刀石头布”游戏选定小组组长人选,由他与班主任一起合作,带领组员纵情高歌。让学生在尚未正式进入比赛之前,就灵活调动参与意识,自然拉近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歌唱比赛环节,则是小学生感受日常课堂教学中较少能悉心体会的教师亲和力。班主任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们的不良情绪在文娱活动中得到尽情释放,此刻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无形中播撒了积极心理的种子。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有班级管理经验的小学班主任,为了避免自身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过多影响,让学生拥有自主开阔视野空间,在通常情况下,都不会使用强制性手段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死板发展。而是从素质教育视角,重视为学生规划全面发展之路,将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灵活渗透。正如心理学家丁赞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科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关注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挖掘,让学生从与同伴交往的视角,自主懂得尊重他人,乐意分享,遵守规则……例如,在红领巾寻访活动中,班主任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组织主题实践活动,以班干部为核心力量,发挥其积极暗示作用,让学生不仅愿意团队合作,还能拥有满意的人际关系。同时,活动过程便于班主任收集、掌握与学生心理发展相关的具体表现,学生一旦出现反常举动,班主任立刻密切关注。当学生之间出现情绪对立、口角摩擦等矛盾时,不再使用批评教育,而是耐心询问事情原因。理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继而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转变思维方式,发现自身不足,最终正确调整心态。
建立专门的学生心理咨询室
从一定角度来说,越小年纪的孩子反而越敏感。因此,无论是性格内向的小学生,还是性格外向的小学生,都必然拥有独属自己的小秘密,很少愿意将其表达。但是,如果与心理发展相关的小秘密没有及时外显、表达,正确解决。有可能就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影响到小学生完整的健康心理发展,甚至有可能带来不良的消极危害。所以,小学班主任要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需要利用现如今便捷的互联网工具,在线上环境与线下环境同步为学生创设心理开导空间,做好小学生的心灵指路人[2]。例如,班主任建立线上班级心理咨询室,便于学生以匿名的方式向班主任倾诉、求解。而一旦班级学生出现不良心理问题,班主任也可以在传统的面对面沟通的基础上,拓展屏对屏沟通形式,弱化学生的沟通紧张感,促使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从童心出发的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班主任顺应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将学生视作课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自己则作为主要参与者与引导者,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切入,以契合小学生心理发展步调的教育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方式,为小学生营造良性班级氛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助力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机制,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乔炜. 走向积极的班级生活[M].南京: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10):152.
[2]周蓉.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07):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