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要讲究提问的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4
/ 2

生物课堂教学要讲究提问的艺术

罗广班

大田梅山中学  


摘 要:  老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主要的是起一个引导作用。一个问题提出后,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以自己的解题方式去解决问题,因此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所提问题是否具有艺术性,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掌握好在课堂上提问的技巧是一个成功的教师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提问艺术  教学效果


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只是这个教师具有了较丰富的知识就可以,更重要的是该如何把自己的知识表达出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化为学生自己的学识,这才是一个教师所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技能素养。而在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和艺术性,就是教师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技能素养之一。每一个教师在上每一节课里应该都少不了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提问的方式、针对性、语言定位的准确性,都将对学生思维的方向、思维的方式、思维过程会有很大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到这一节课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长期生物教学工作中,针对于提问这一问题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提出的问题要切中知识的要害、重点、或者难点,这将对学生掌握知识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提问的内容空泛、夸夸其谈,没有实际的意义,对学生知识的巩固毫无帮助,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如果这样,不如不提问。复习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传统的环节,它可以起到督促学生在课后及时巩固与掌握所学的知识,但如果复习提问走于形式,所提的问题漫无边际,没有针对于上节课所上的内容重点或者难点,那么提问就失去原有的意义。比如在上到八年级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时,上课之前往往要提问学生,了解一下学生对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动物的运动》,是否在课后进行了复习掌握,那么老师就要在提问前设置好所提的问题,要紧扣这一节的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和骨、肌肉、关节三者之间的协调作用这两个知识点上,如果把提问的内容着眼在运动的运动方式上,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这就不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那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二.所提的问题要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一个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牢记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在老师的问题当中锻炼自己的思维,从而在问题的思考中,无形地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能力。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消化与吸收》时,其中讲到消化道中小肠的功能与结构时,无论是上新课讲解,还是复习提问,如果单纯地问学生:小肠的结构是怎么的?这样的一个问题,最多只能起到督促学生在课后去背,去记的效果,但却无法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如此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无法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如果能把上面的问题换一个方式提问,效果可能会好很多。我们可以这样提问:在所学的小肠有关知识当中,有哪些是与小肠吸收和消化的功能相适应的?这样一问,学生就会开动脑筋去想上节所学有关的知识点,然后一条一条的归纳,如此一来,学生在思考中不仅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而且提高了知识的归纳和应用能力。

三.所提的问题要尽可能的与趣味性、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

如果在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的过程中,老师提的问题很有趣,且与生活又很贴近,是学生平时想知道的,且又无法解释的问题,就很容易一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动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这还有利于为在这一节中上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比如在上到《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一内容时,开始讲新课前,我们可以这样提问:看过刚出生的婴儿吗?他会吃什么?他吮奶的动作是谁教的吗?知道母鸡下蛋吗,从哪学的吗?鹦鹉会说话吗,天生的吗?这一系列问题很简单,甚至有些学生感觉很搞笑:母鸡下蛋也要学呀?但却就是因为这样的效果,一下就调动了课堂的气氛,提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且开动了学生的脑筋,老师在这样快乐的气氛中引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个知识,学生很容易接受。总之,老师所提的问题要尽可能贴近生活、尽可能溶进趣味浓厚的一些问题。

四.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所提的问题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可以把上节所学的知识与下节的内容比较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且具有较高的连贯性。

在《动物的运动》这一节中,前半部分讲了运动系统的组成,在小资料中,提到了人的骨有206块,为了转入“关节”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为了不给学生造成“突然”的感觉,老师提出问题: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那么这206块骨是怎么连结而成的呢?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提问方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让整个课堂的知识浑然一体。在上新课时,老师提出问题要以前面的问题为基础,一步紧扣一步,一层递进一层,在最大的程度上体现知识的连贯性,让学生的注意力毫无放松的机会,让学生始终在问题的思考中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这样就比较容易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五.老师提出有关的问题后,一定要根据上课的内容并结合上课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解答。

如果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如果马上讲出了标准答案,绝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会懂,但由于不是自己思考得出的,印象就要浅得多,时间一长就比较容易忘记。所以老师一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再根据情况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如此学生就会把知识记得更加牢固,理解得更加深刻。

老师在课堂上每提出一个问题,总是为了从分析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摆好老师和学生的主辅地位,老师的老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应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这样一个格局。老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主要的是起一个引导作用。一个问题提出后,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以自己的解题方式去解决问题,并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这样老师的教学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于某一个学生回答,老师不能急于纠正错误,因为过早地指出错误之处,那么别的学生就丧失了继续思考的可能,老师应该从全盘考虑,觉得大部分学生已经思考得差不多了,老师再指出存在的问题,或许效果要好些。总之,一句话就是要给学生自由思考、想象的时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几点只是我在长期的生物教学中得出一些体会、一点心得,也许还不够成熟,不足于成理论,但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所提问题是否具有艺术性,确实会影响到一节课的成败,所以掌握提问的艺术是一个成功的教师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