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凤岗镇官井头小学, 广东 东莞 523705
【摘要】小学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教学片段,探讨如何在会话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尤其是想象力、观察力能力、创造性思维、概念建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会话课;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引言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
本文着重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核心素养解读,如何在会话课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和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可以丰富思维方式,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程晓堂、赵思奇,2016)。
“思维能力是指人通过大脑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而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认知的能力。就英语学科而言,我们要结合英语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英语学习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程晓堂,2015)。本文以笔者执教的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教学片段为例,阐述如何在对话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与思考
在会话课课前的活动中激活思维
在进入会话课的文本学习之前,教师通常围绕教学主题设计一些会话课前的活动,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醒学生头脑中与新文对话相关的词汇、句型、为接下来的文本学习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和知识铺垫。
课 文内容如图:
在试听任务中启动思维
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 My schoolbag中的B Let’s talk为教学案例。本文是以失物招领“Lost and Found”为话题而展开的,对书包颜色和里面有什么物体的提问和回答,老师设计了朵拉的小伙伴“Boots”生日时候收到一份礼物,是一个崭新的书包,Boots非常高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书包是什么颜色?里面有什么呢?
﹝教学片段﹞
T: Boys and girls, do you know Boots? Yes, he is a lovely monkey. He has a birthday gift. Do you know what is it?
( 用ppt呈现一个打了马赛克的书包图片)
S1: Is it a T-shirt?
S2: Is it a cup?
S3: Is it a water bottle?
S4: Is it a schoolbag?
T: Good guess. Let’s see what is it?
(用PPT呈现清晰的书包图片)
Ss:It is a schoolbag.
T: Yes!What colour is this schoolbag?
Ss: It’s purple.
T :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new schoolbag? What will you ask Boots? 教师用ppt呈现疑问词what、 how 、do 等。
S1: What is in it?
S2: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S3: Do you have a pencil-box?
S4: What colour is the …?
S5: Do you like your school bag?
老师一边听孩子提问一边把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就根据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来回答。
在试听任务中,学生借助情境和疑问词用自己的语言一方面激活已有知识体系的知识储备,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顺利地实现了学习话题的转换,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如复习了很多以前学过的单词:文具类的单词,颜色类的单词和数字单词。以及询问颜色、多少、里面有什么的句型等;另一方面,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实现了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教师没有限制学生必须用课文的核心句型What colour is it? /What’s in it? 而是用几个疑问词提示学生可以用他们来提问,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如有些学生就问了Do
you have…in the schoolbag? Do you like the bag? How many …do you have? 充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会话课课中的环节里发展思维
会话课课中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学习文本,并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和思辨等思维品质和能力。
② 在读图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
对话课中的课文插图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量,而且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语境。教师可以巧设读图任务,为学生打开想象空间,诱发学生的观察能力,促成学生的语言表达。
课文内容如图:
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come to school 中的A Let’s talk为教
学案例。学生在进入正式的对话课文本学习时,老师第一步是出示了课文的插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且讨论How do Mike,Amy and Mrs. Smith come to school?
〔教学片段〕
T: From the picture, can you tell me. How do Mike,Amy and Mrs. Smith come to school?
S1: Mike comes to school on foot.
T: Why?
S1: Because he walks.
S2: No, he comes to school by bike.
T: Why?
S2: Because he has a key on his hand.
T: Do you agree?
Ss: Yes, yes.
S3: Amy comes to school on foot.
T: Why?
S3: Because she walks to school.
T: What about Mrs. Smith? How does she come to school?
S4: Maybe she comes on foot.
S5: Maybe she comes by car. She just got off the car and walked to the teacher’s office.
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从一开始不知如何寻找信息,到观察到Mike手上有单车钥匙这个细节,立刻进行了课堂的辩论,课堂氛围也立刻转变为孩子们竞相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说明了读图活动在学习会话课中的重要性。
学生的想象激发了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学生想通过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核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是一个观察与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互为促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③ 利用骨架文本启发想象
骨架文本是指基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学说而发展形成的新维果茨基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支架式教学”理论在英语语篇教学上一个新的拓展。所谓支架式教学,就是指通过支架(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的协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儿童自己,儿童在这个支架的帮助下去主动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和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取得了新的发展,最后铁去支架后,将所学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并能进行更进一步的认知活动,而骨架文本就是在语篇学习(包括对话学习)时起的就是这样一个“支架”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有意识的有易到难搭建一个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平台,学生通过这些平台,进行合作与交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会生活,理解生活,从而有效实现对话学习中的多元化目标: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张凝,2016)
本课中,教师在呈现课文对话时,将课文主体部分进行留白处理,只呈现了首尾内容,学生根据观察图片,情境想象,根据上下文内容标点符号等特点,先对文本进行猜测,预设他们的对话内容。PPT如图:
在正式进入课中文本学习时,教师用骨架文本形式,对本文留白处理,为学生的会话学习设置了思维空间,学生通过图片的提示,句子中问答句的标点符号的特点,去猜测课文内容时候,为后面的文本重构学习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骨架挖空处留白处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的解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在会话课教学时应充分利用骨架式文本的支架式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对话课的内涵和意蕴,让学生在会话课的骨架中走向深入的思考,重构文本,丰富文本内容,学生思维的发展才得以激活和发展。
④ 在情境中问题的引领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概念建造能力
在文本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情境的需要对文本隐性信息和对话中不完整的语言缺失口,进行补充,引导学生通过猜测、想象等方式深入学习文本,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对话内容,从而对文本进行再构和重构,达到发展思维概念建造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课文内容如图:
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At the farm 中的A Let’s talk为教学案例。本课
中的主情境是Mike和Sarah去参观了Mr. Macdonald的农场,他们参观了蔬菜园,在蔬菜园中见识了胡萝卜的生长地方以及西红柿不同的品种,在文本中运用核心句子:Are there …s?/ Yes, they are. /What are there?/They are…s.
其 中第二幅图Mike发现了一些黄色的挂枝蔬菜,他好奇的问他们是什么。在这个地方上课时候学生就有很多的疑问,有些孩子他们没见过黄色的小西红柿,如果直接按照课文内容的呈现,课后还有很多孩子对它没有印象,难点没有突破。所以老师利用这个情景的信息差,进行了文本的重构,引导孩子问更多的问题,ppt如图:
〔教学片段〕
T: Look at these yellow things, what are these? Are they…?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S1: Are they yellow cherries?
T: Good guess. Do you agree?
Ss:No, cherries are on the tall trees.
S2: Are they yellow grapes?
T: Good guess. Do you agree?
Ss: No, they are in the vegetable garden now.
T : Let’s use the reading glass to see it clearly. OK?
What are these?
Ss: They are tomatoes.
T: But they are yellow.
Ss: Yes, they are yellow tomatoes.
T: Oh, I see. Thank you!
学生尝试用已有的语言资源来描述所看到的物体,这就是语言教学的创造性特点。这种训练让学生拓展文本内容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通过语言的展现创新思想,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
本课在处理难点知识yellow tomatoes时,如果教师直接呈现课文内容They are tomatoes.告知学生中文的意思,学生能够理解,但他们只是将中文与英文表
达进行了概念的匹配。所以下课后有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西红柿会是黄色的。课堂难点就没有突破和解决。如果老师直接呈现一张大图是黄色西红柿的图片,学生能够借助图片很好的理解有黄色这个种类的西红柿,但却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连接。生活中孩子们还见过很多黄色的水果,如yellow grapes、cherry、plum、apricot等,如果学生可以运用已学的句型Are they…?结合生活中出现的多种黄色水果名称来提问,则能学到一种概念的多种表达形式,这样的过程就是概念的建构。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多样的词句和表达方式来表达、提问,以此来促进其概念建构能力的形成,同时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也得以发展。本课中学生通过提示同学他们是去到了蔬菜园,所以他们看到的不是水果而是蔬菜,这也是一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在会话课课尾环节上通过讨论和思辨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去,通过对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设想或解决方法”(马建平、卞华,2008)。在会话课中,教师可以找准时间,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辨等活动,培养学生多方向、多层次、多视角地看待问题和发表见解的能力。如笔者在本文中例举的教学案例:人教版PEP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come to school 中的A Let’s talk,在观看插图猜测图中人物如何上学过程中,学生对Mike的上学方式就进行了讨论。上面人教版PEP四年级下册Unit At the farm 中的A Let’s talk的教学案例中,学生对黄色蔬菜的讨论也是一种很好的思辨行为。下面以人教版PEP四年级上册Unit 2 My schoolbag的B Let’s talk课尾拓展环节为教学案例。PPT内容如图:
〔教学片段〕
T: Boys and girls, thank you for helping Zhang Peng find his schoolbag.
Do you think it is good to lose your things everywhere?
Ss: No, it is not good.
T: So, what are your suggestions to Zhang Peng? Can you think and discuss in pairs?
(Ss are discussing)
S1: Zhang Peng 应该把书包放在教室里。
T instructions: Good suggestion. Do you mean Zhang Peng should put his schoolbag in the classroom?
S1+S2: Yes, yes.
T : Can you speak it in English?
S1: Yes. Zhang Peng should put his schoolbag in the classroom.
S3: ZhangPeng should have a 名字贴在书包上面。
T instructions: Good suggestion. Do you mean Zhang Peng should put a name card on his schoolbag?
S3: Yes. Just like my schoolbag, Miss Wang you see!
T: Wooow! That is a good habit to take care of your belongings. Do you agree?
Ss: Yes.
发散思维表现为整个思维运动呈多位方向扩散状态。教师设置的开放性问题拓展了学生的四维空间,结合本课失物招领的主题上升了课文情感目标,从帮助寻找失物上升到如何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促成品格的培养也是核心素养的体现,学生还提出了很多好的管理自己物品的方法,比如给书包贴上自己的名贴,学生跳出了固有的思维模式,从多角度分析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因此学生的会话课学习在讨论、思辨与分享中走向丰富与深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创新中得到滋养与发展。
总结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语言即时交流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可见,教师需要有效建构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当下的英语课堂往往更注重语言的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的培养,往往忽略了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节好课是需要两者兼顾,既有语言的体现更要有思维的体现,英语课堂学习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符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 2015 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2]【J】课程.教材.教法(6):73-79 程晓堂, 赵思奇,2016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3] 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4] 龚亚夫,“教育目标多元化与基础英语教育改革”中国教育报2014-4-24
[5] 张凝,Skeleton骨架文本教学法分析【R】2016年6月
[6] 《FLTS中小学外语教学》2017-7第40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