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三埠街道办事处新安小学 广东省 江门市 529300
摘要:伴随新课改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应积极适应改革要求。新课改指出,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在为学生传授基础数学知识基础上,要注重培育学生数学思维。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善于应用多样化对策解决问题,以此丰富学生思维体系。本文就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切入点,针对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化对策展开论述,希望为相关教育者带来参考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对策
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指导学生通过多元方式解决数学问题,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力途径。在教授学生用多元化对策解决数学问题之际,教师应明确学生内在需求,鼓励其深入分析问题,针对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通过多元化解题方法,便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逐步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令其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意义
立足新课改背景,教师要培育学生发散性数学思维,并做好日常教学的创新工作,以此满足度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培育其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不断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发挥多样化方法优势,以此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在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时,“一题多解”是根本,可有效提升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水平。为此,教师在正式开课前,一定要进行思考工作、研究工作,增强教学针对性。在当代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的方法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一题多解”,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探索知识的过程中[1]。同时,在问题引导下,还可帮助其形成基础的解题思路,进而提高解题质量。此外,在数学思维影响下,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会不断的产生质疑,从而满足其思维品质的发展需求。另外,在多元化解题方法下,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分析习题、评价习题,可找寻最优解题方式,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
二、多样化方法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优化教学制度
一般来说,学校教学制度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同时,也会间接影响学生所喜爱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制度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多角度思考如何创新数学教学方式,以便能令学生有效接受多元数学教学模式下的多样化解题方式。例如,在学习《倍的认识》时,就有这样一道习题:松鼠妈妈一共有15个榛子,她想要把这15个榛子分别分给她的3个宝宝,要求第2个宝宝得到的榛子要是第一个宝宝的2倍,请问一个有多少种分法呢?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极有可能直接将答案写在黑板上[2]。然而,如果能优化教学制度,教师则不会刻意的追求分数与解题速度,而是为学生营造解题场景,鼓励学生借助实物动手尝试,进而增强其对“倍数”的认知。为此,教师还可以抛出问题“如果先为第3位宝宝分榛子,那么应该怎么分呢?”“如果先从第一个宝宝和第2个宝宝入手,那又有哪些分法呢?”学生在问题指导下,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归纳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学科本就是逻辑性学科,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所有用到的方法都具有固定的规律。所以,若想高效归纳解题模板,并不是一件困难之事。然而,在实际教学时,诸多教师总是更倾向于应用单一的万能解题模板,这样极不利于培育学生形成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归纳,总结不同的解题方法。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后,学生遇到过一道这样的应用题:超市中的气球4元一个,茉莉带着23元去买气球,最终销售员找给了它3元,请问茉莉一共买了多少个气球呢?在解答这道习题时,可以应用加法知识、乘法知识,如“4×5+3=23”,当然也可以应用到除法与减法,如“(23-3)÷4=5”。无论通过哪种解题方式,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此,当教师带领学生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后,就应鼓励其不断的总结这些方法,进而形成总结性思维,这对其日后的多样化解题具有莫大的帮助。
制定个性目标
即使是面对同一道问题,由于生活情境以及教学背景不同,不同的学生也会形成不同的感悟,从而想出不同的解题方式。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牢牢把握学生情感态度及认知能力,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分层引导学生使用不同方式解决数学难题。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需要求出长方形周长。这时候,部分学生喜欢将长和宽的长度加起来再“×2”,而有些学生喜欢分别“×2”,如先将长“×2”,再将宽“×2”,最终将乘数之和相加。这两种方法,其实都是正确的方式,所以教师万万不可为学生规定应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解答,更不可厚此薄彼,而是要鼓励学生的每一种解题方法,助力其寻求最优解题方式,从而形成敢于质疑、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4.拓展思考角度
一般来说,数学解题思路往往都来自于对题干的观察。所以,在现实教学之际,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观察的好习惯,只有详细观察,才能辨别题干中的有用素材。通过不同切入点,寻找不同的解题方式。例如在上述《倍的认识》教学时,教师便要鼓励学生详细观察“松鼠妈妈分榛子”这道题的题干,进而深刻体会“2倍”的含义,并将“2倍”进行转化,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式,进一步剖析“2倍”的含义。这样一来,换一个角度思考,学生的解题思路瞬间就被打开了。另外,也可以通过分组展示、课堂展示等方式,辅助学生掌握多样化解题技巧。例如,在学生分组讨论时,可以针对同一个基础知识点产生不同的认知与理解。在学习《分数的加法与减法》时,需求“1/2+1/4+1/8+1/16”的和,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图形方式进行表示,例如表达正方形的1/2面积、1/4面积等
[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形成基础的合作意识。在教师引导下,很容易就会掌握多元化解题技巧了,既能增进同学情谊,又能提高解题效率及精准度
5.借助情境培养开放性思维
在小学数学具体教学之际,教师普遍选择多元运算方式教导学生解答数学问题。但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应聚焦“问题”。换言之,在提倡“一题多解”之际,教师应以具体的问题为核心,站在问题角度思考各种解答习题的方式。所以,教师若只是应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告知学生解答习题,则无法实现多样化解题的价值,不利于培养学生多元思维。为此,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告知其解题目标,表明在解题时要把侧重点放在问题情境之中,这样才能尽快找出解题重点及基本方法,从而不断打开数学思维,想出更多解题的方法。为了切实诱发学生开放性思维,教师就需要设置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借助相关情境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解答“龟兔赛跑”相关问题之际,假设兔子和乌龟分别可以从三条路径抵达终点,指导学生思考哪一条路径是最佳的路径。这样一来,有些学生想让小兔子快一点抵达终点,有些学生期待小乌龟迅速抵达终点,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思考问题,都可以计算出一条最佳路径。事实上,就像这样设置不同的情境,便可迅速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诱发其内心深处的学习欲望,令其掌握更多的基本解题方法。学生在讨论后,就可以得出预期结果,从而不断练就开放性思维,实现多角度解题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代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符合我国素质教育趋势。通过培育学生多样化解题方法,可切实增强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其数学学习潜力,在保障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基础上,令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为日后深入学习数学学科内容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司亚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J].学周刊,2020(36):63-64.
[2]陈克仓.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分析解题能力[J].考试周刊,2020(8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