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安代舞的文化内涵与传承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安代舞的文化内涵与传承探究

任 平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要:安代舞是蒙古族民间舞蹈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个性化的动作舞姿与程式化的表演方式,蕴含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与丰富的功能。因此,文章通过安代的舞蹈文化内涵、舞蹈功能演变、舞蹈传承方式,借此深化对蒙古安代舞的认识,为更好地学习与传承该舞蹈提供必要的指导。

关键词:蒙古族;安代舞;文化内涵;传承方式


安代艺术从传统安代发展成为新安代,从民间艺术发展成为舞台艺术,从民间舞蹈发展成为经典舞蹈,从数十人的场地舞蹈发展成为数百人或数千人的广场舞蹈,从安代艺术发展成为安代文化,不仅成为内蒙古库伦旗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而且成为蒙古民族独特的“品牌”文化,享誉国内外。安代是蒙古人文化历史的一种形态。安代成为蒙古族“品牌”文化,享誉国内外的魅力在于它所包含的蒙古族古老的生命崇拜文化和乐观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一、蒙古族安代舞蹈的文化解读

1.萨满教仪式与安代舞蹈萨满教产生于原始社会早期,流行于中国北方包括蒙古族、维吾尔族、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在内的阿尔泰语系中的诸多民族。“萨满”指的是“激动的人”或者是“兴奋的人”,是萨满教巫师的专称,他通过“跳神”的方式实现人与神之间的沟通,从而达到祈求神灵保佑或者是实现先知先觉的目的。“跳神”是萨满仪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初仅仅是载歌载舞地模拟简单的少数动物神,随后开始形成模式化、固定化的表演技巧、表演套路与风格特征,尤其是从传统的动物图腾崇拜转向万物有灵的思想,注重对更多动物形态的模仿与表现。安代舞蹈并非是由博(也称为是萨满)来表演的,但其仍需要博的指导和控制,手法仍然是“通灵”(也称为是“跳大神”)的手段,希望通过娱神来实现目的。此外,内蒙古哲里木盟文化馆白翠英(蒙古族)学者通过多年的田野考察,在其先后发表的《安代概观》、《科尔沁博舞艺术初探》、《旋转与科尔沁博的迷狂》等文章中也收集整理了有关萨满舞蹈的形态与基本动作,阐释了与安代舞蹈的关联。

2.巫术的进化—安代舞蹈适应性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后,安代舞蹈以歌舞娱乐为主要特点。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观念越来越科学,传统的萨满教中的仪式逐步褪去了治病祈福的功能性,其表演过程中的神秘感、仪式感也逐步消散,萨满仪式中的舞蹈表演也开始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安代舞蹈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萨满巫术世俗化的进化特征,一方面“博”不再是仪式的主体,取而代之的是帮唱歌手,其演唱内容融入了大量的世俗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与神灵、魔鬼的“沟通”,也即是跳神的色彩大大褪去。另一方面安代舞表演引入了大众的参与,而且呈现出的是热烈的气氛,改变了以往萨满舞蹈严肃、神秘甚至略带诡异的特征,以其独特的歌舞表演艺术为蒙古族群众所喜爱。

二、安代舞与蒙古人传统乐观主义精神

蒙古族安代舞一安代艺术一安代文化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核心在于它所富有的蒙古族传统乐观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乐观主义精神是蒙古族安代舞一安代艺术一安代文化的核心和力量源泉。蒙古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了本民族特有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对美好未来永远充满希望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世世代代激励着蒙古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向前。蒙古民族这种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不仅在蒙古民族征服欧亚大陆的光辉历史上充分显现,而且在蒙古民族日常生活习俗中乐观豁达、充满希望、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无处不见。因此,乐观主义精神同英雄主义精神从古到今贯穿在蒙古民族文学艺术中,即乐观主义主题作为民族精神从古到今贯穿于蒙古民族文学艺术中。

祝词和赞词是蒙古族吟诵式民间口头文学的体裁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祝赞词最早由萨满祭词演变而来,在特定的环境中,经特定的礼俗,由特定的人吟颂。古老的祝词赞词是蒙古族人民对生活对人生热爱之情的体现,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和美好善良的愿望,它给人以鼓励和希望,促使人积极生活,不断奋进。

三、蒙古族安代舞蹈的功能

1.祭祀功能

安代舞蹈最初是沿用萨满教巫术思想,采用通灵的方式来治理心理疾病。其本质在于“娱神”、“祭神”,希望通过神灵的庇佑来帮助病人摆脱心理上的问题,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宗教性、仪式性、祭祀性与致病性的特点。这既是蒙古社会在蒙昧时代环境下,传统安代舞产生的根源所在,也是支撑安代舞延续历代而传承至今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安代舞艺术最初的、延续时间最长的一项功能。

2.娱乐功能

随着萨满教仪式世俗化的发展,安代舞也逐渐褪去了通灵治病的功能,转而因载歌载舞、众人参与、热烈欢快的风格,大大提升了其娱乐性的功能,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一种重要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诸如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族群众,在劳作之余,老人、青年、小孩,都会即兴地表演安代舞,越跳越快,越跳越兴奋,由此还会即兴地演唱一些朗朗上口的歌曲,赞美生活,歌唱英雄等。

3.健身功能

安代舞蕴含着大量的动作技巧,而且在即兴表演、快速舞动过程中,还极容易带来较大的运动量。另外,安代舞表演过程中还伴随着随意进行的歌唱,抒发个人的情感思想,放松身心。这由此逐步突显出其健身的功能价值。当前,蒙古科尔沁地区部分蒙古族群众表演安代舞除了希望消遣娱乐,还希望借此锻炼自己的身体,放松身心,抒发情感,由此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个人体魄。

四、蒙古族安代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从历史角度来看,安代舞蹈在蒙古族舞蹈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鲜明的民族特色,突出的地域个性,和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奠定了安代舞在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的地位。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内蒙古库伦旗地区进一步对安代舞蹈的产生、发展机器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响。但是安代舞蹈受到文化变迁的影响,使其继承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对安代舞蹈的保护和重新整合,同时随着2008年广场舞和全面健身运动的深入推广,安代舞蹈又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安代舞蹈的传承还是面临着众多的危机,随着一部分老艺术家的去世,安代舞原有的一些舞姿失去传承,安代舞中那些原生态的内容和表演形式逐渐丧失,主要表现在一些蒙古人民聚居的地区,能够完整地跳完一整支安代舞的人越来越少,安代舞中涉及到的传统礼仪和和舞蹈程式、唱词也几乎丧失殆尽。笔者在进行田野调查时也发现了这些问题,艺术团成员大多是中年以上,几乎没有青壮年,而且在观看表演活动的人员中也只有很少的几个年轻人。当采访到一位青年人时,说他接触安代舞还是以广播体操的形式。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蒙古当地的文化部门因加强对安代舞的影音记载,邀请民间舞者讲述安代舞的故事、分析安代舞的表演方式与艺术风格、表演安代舞作品,随后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加以记载,作为将来研究、传承安代舞的原始资料。其次蒙古当地文化部门应一方面为安代舞民间表演者,提供丰富的舞台表演的机会,提高其个人收入,提升其传承该民间舞的信心;另一方面要组建专门的安代舞表演队伍,创作和推送出经典的安代舞作品,推动安代舞的传播与传承。

参考文献

[1]赛荣.蒙古族舞蹈基本教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7,11.

[2]贾安林.少数民族舞蹈的舞风文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10.

注:本文系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蒙古族安代舞在教学中的运用与传承》结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ZJGH—XH201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