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识美 主动育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美育融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5
/ 3

科学识美 主动育美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美育融合策略

洪群强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 福建 漳州 363215

摘要: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各学校应将教育教学目标由学生知识水平的增长转变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教学模式应单一的教材授课变为利用教材多样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明确强调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教师是指引学生建立正确道德法治观念的领路人;《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可见,美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现教学意义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美育,树立、落实学科融合理念,努力寻找美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完美结合的教学方式。本文阐述了美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产生的积极意义,并探讨了将美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融合的具体实施策略,旨在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美育;融合策略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新课程标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等都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渗透美育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有关传统美育精神的教学活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在道德法治课程教学中,我们要科学识美、主动育美,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大幅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时落实以美育人,能够让学生产生人生感悟并提高境界,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切身体会美育精神的内涵所在,在现实情境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成长为更加优秀的社会人才。

二、美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的积极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是每个初中学生必须要完全理解掌握的基础课程,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初中学生常对道德与法治课此类较为枯燥的文科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修改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课下进行有关道德与法治课知识的学习。另外存在部分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时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未能做到紧紧联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背诵,忽略了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了解程度,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直线下降,并且提不起兴趣。

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开设的目标是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及健全的素养做铺垫。中华传统美育观念的传播工作也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道德素养的途径之一,因此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将美育精神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第一,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领会道德与法治课的真正内涵,以实现课程开设的教学目标。只有通过现实情境教学才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道德法治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再结合美育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识美、懂美、育美的意识,提升感悟美与创造美的能力[1]。第二,二者结合教育教学有助于培养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既要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又必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将美育教学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现有效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需求的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彻底掌握道德法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个人文化素养,让学生明是非、讲规则、辨善恶,为其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美育与初中道德法治课程教学融合现状

1.美育教学落实现状

美育精神理念是近几年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的教育理念之一,是实现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的关键渠道之一。伴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在培养社会人才的过程熟练应用美育教学理念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识美、懂美能力,助力学生产生心灵美,全面提升学生的情感理念、心理素质。美育用其独特的艺术理念影响学生认识生活、处理问题的处事方法。但在学校教学中落实美育理念存在有诸多现实问题:第一,学校中存在有部分教师道德素养与教育理念滞后的问题,使得美育教学理念遇到了落实困难。教师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领路人,肩负着传播理论知识的重担,因此学校教师的教学素养必须符合标准。美育教学的落实既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又利于学生健全人格与文化素养的形成。因此也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能力产生了新挑战,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时要注意提升自己的领悟力与创造力、与时俱进,积极吸收美育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模式,做到科学识美、主动、高效育美。

2.美育教学模式下情境教学模式现状

情境教学方法是受到教育界广泛认同的教学方法,此方法的普及应用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改变,也存有部分未解决的现实问题[2]。由于学生主体构成的多样性,学生的不同特性使得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过程中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的感受,容易出现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问题。另外,课程改革仍在落实、发展过程中,因此存在部分地区的美育理念的渗透程度不够,还未将美育教学理念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现完美融合,教材内容的教学与美育教学配合较差,大大降低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美育融合策略

1.情境教学中角色设定鲜活,培养学生素质美

情境教学方法是受到教师的广泛普及应用的新型教学方法之一,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情景教学方法的科学利用息息相关。一旦教师能够科学并熟练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就能够显著改善课堂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集中度,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美育教学理念开设情景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鲜活的体会道德法治知识,以实现综合发展。但如若教师未能够在单一的教学情境加入自己的创新元素,仍采用传统的枯燥案例讲授,将大幅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的角色设定时要结合时事热点,重视所选案例的新鲜度与独特性,选择教育意义较强且能够吸引学生目光的教学案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现实生活中处处包含“美”,短暂的视觉美带来的只是感官效应,只有触动内心的美丽才是能够激励人心的美,从心灵美中既能够体会到震撼的美感,体会到美要符合道德与法治,从而培养学生美育素养与道德与法治意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在与学生体会美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授《生命的思考》单元时可以有选择性的向学生展示近段时间内有关生命的价值的热点视频及新闻片段,帮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之处,利用现实案例鼓励学生敬畏生命、珍视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只有结合现实案例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会主动的开展讨论,以更深入地理解领会教材教学内容,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2.开展课堂师生互动环节,开拓学生自身美

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制定时要将学生的性格特点考虑在内,可以采用组织游戏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也能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只会让课堂氛围变得枯燥,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热情也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能够利用趣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集中程度,实现教材知识的高效教学,学生在趣味活动中加深对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掌握,实现教学任务。

比如,教师在讲授《师长情谊》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传统的课堂书本教学转变为室外互动教学,组织班级学生进行趣味教学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得以亲密接触,学生也能在实际生活体会到师生情谊,领会教材内容,也能够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出一份力,便于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自己的美。也可以利用课前、课后时间多关心、多交流与学生建立友谊,让道德与法治课知识的美内化与心、外化于行。

3.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对美的自我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在授课之前,制定教学模式时要在课前向学生们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并进行自我思考,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也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比如,教师在进行《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单元的授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向学生提出以下类型的疑问:“各位同学在过往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令自己感触颇多的感动时刻呢?”在学生未详细阅读课本教材时先建立一个具体的问题教学环境,以加强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热情。一般来说,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会根据此问题进行激烈讨论,可能有学生会提到自己遇到的父母带来的感动时刻,部分学生会提到过去由陌生人带给自己的感动,也有学生或提到教师的关怀让自己感动等,这些分享讨论均会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鼓励学生之间开展合作互动,体现学生友谊的美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往往较为无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互动,学生在合作中增强协作意识,增加学生友谊。比如,教师在进行《美好集体有我在》这一课时的讲授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集体之美,可以在授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班集体的魅力之处,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既能够提升自我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体会集体之美与友谊之美,并实现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便于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发现生活之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不仅需要理解教材知识还需要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教师在讲授时要注重向学生输送知识点的实践价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与探究,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演变为启迪式教学,以便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升自我能力,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

五、结语

从上文可以看出,美育教学理念包含有一定的艺术感,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实现美育理念的渗透、融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帮助学生塑造心灵美,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文化素养、美育及综合水平的显著提升,进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教师需要科学识美、主动育美,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美育的融合策略探索与实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好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琪.为有源头活水来——群文阅读纳入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0(59):49-50.

[2]杨涵.新形势下初中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上),2019(10):77,79.

[3]赵科娜.浅谈美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