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2.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摘要:公安院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专业警务人才的具有特殊使命的阵地,特别是在国际、国内反恐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反恐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教育部批复首次开设警务反恐新专业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如何在警务反恐专业人才培养上发挥堡垒作用,基层党建工作如何在反恐警务新专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是一项新的课题。
关键词:基层党建 党建理念 反恐警务专业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刑事司法改革视域下国家侦查权重构与实现路径”(项目编号:18BFX058);2020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重点课题)“公安院校基层党建与反恐怖专业人才培养的对接和融合”(项目编号:2020GXDJ-ZD007)。
作者简介:乔明明(1983-),女,辽宁沈阳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民族学、公安教育等方面的研究。邹清龙(1983-),男,辽宁沈阳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警务反恐方面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总书记同时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那么两者存在哪些关联?如何互融共促,破解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两张皮”现象,是新时代下高等院校党建面临的主要问题。高等院校作为青年党员培养的主要场域,需要具有强有力的顶层设计的领导力、资源整合的组织力、动员宣传的号召力和服务搭台的凝聚力,党建工作理应成为高校各项工作的政治核心和纽带,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为国家输送政治过硬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事实证明,扎实有效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建立“一统三融合”的党建理念,才能不断提升公安高等院校基层党建在警务反恐专业人才培养上发挥作用。基层反恐队伍这支“尖刀力量”必须运用理念先进化、制度规范化、手段科学化来管理和完善,用党的建设统一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把教学、科研和管理都融合进党建工作中,全面全息的把党员教师和党员学生聚合起来,发挥基层党建活力和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提质聚力、双核驱动。
一、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党管人才是新时期高校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前期国内专家学者对高校基层党建促进人才培养进行了一些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学者提出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建设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尤为重要,如何在基层党建中培养优秀的人才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所以如何将党支部建设和优秀人才培养更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1]该观点只论述了两者结合的重要性,没有从根本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学者认为高校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高校中把握思想教育的着重点,是高校党政教育成效的保障,是高校在新时代中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作者从高校大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高校基层党建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得出高校基层党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提出了融合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之间的方案。[2]但是这些方案更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对于有公安专业的学生并不完全适用。也有学者提出党建三维度论,具体探讨了高校党建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对接和有机融合在认识论、价值观和方法论三个维度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既是适应新经济社会"扁平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新型服务型政党建设的人本价值延伸,还是落实立德树人具体工作的有效途径。同时把高校基层党建与人才培养的对接与融合需求,既是为现实解困,也可以为组织育人和机制固化的思路将目标分解,从结构设置机制、功能实现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层面着力,实现高校基层党建与人才培养的对接与融合的机制构建。[3]有学者认为当前的党员培养学习倾向于纯理论讲授,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拓展教育,导致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深入、领会能力不强;在党建工作中,党员的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未能完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思想转变,缺乏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基于以上问题,该学者提出在人才培养视角下,对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自我教育管理的工作路径。[4]以上研究对于人才培养和基层党建育人机制的研究讨论,但普遍适用于一般高校或高职院校,缺乏对公安院校、师范院校、民族院校等一些专业院校的针对性措施,本文主要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公安高等院校的基层党建和人才培养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做法,探索公安高等院校党建育人与反恐专业人才培养的对接和融合的工作路径。
二、“一统领三融合”的工作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统领三融合”的理念就是以党建教育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融合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把反恐专业学生培养成真正意义上的党的接班人,政治过硬的“国家人”。围绕破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弱化、虚化、边缘化难题,着力探索推行以党建统领“全面培养”模式。实行学生管理“项目化”、党员管理“网格化”、各类组织管理“功能化”的“三化”融合模式,有效激发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内生动力,对培养警务反恐专业专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一)党建育人在反恐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目标导向作用
加强党建育人在反恐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目标导向作用,公安高校需“打破原有的封闭式的、条块分割化的、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式的传统格局,构建一个上下、左右、纵横联动、横向推进的党建网络,”[5]形成党支部内、支部间、校内外组织和校、局、企、社等机构组织协调发展、共享资源、聚力人才培养的大党建格局,公安高校作为培养国家警务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通过党建育人工作,可引导学员增强自身的使命意识,忠诚意识。通过党的教育,学员掌握党的奋斗目标,使“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十六字方针成为公安高校党员师生的自觉行动,推动党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党建育人在反恐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凝聚作用
公安高校党建工作覆盖到育人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警务反恐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说是贯穿育人全过程,党建若脱离了人才培养这一中心,这项工作就会苍白无力,造成越抓越力不从心的困境,路也会越走越窄。将警务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公安高校党建工作的出发点、中心点和落脚点,从系统上、整体上全盘考虑如何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开展党建工作,如何从设计载体、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创造条件等方面入手,把党员师生的思想统一起来,劲往一处使,始终将围绕“为什么培养反恐专业人才,培养什么样的反恐专业人才,怎样培养反恐专业人才”这条主线放在首位,放在心中。
(三)党建育人在反恐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相互渗透作用
培养合格的警务专业人才既是公安高校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公安院校办学方向的目标,两者均承载着培养又红又专警务人才的任务,在育人目标、培养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有着共通点。高校基层党组织和人才培养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对公安院校师生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产生作用,最终使其成为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警务反恐专门人才。
三、新专业成立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公安院校党建与反恐警务人才培养有效融合既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院校内涵式发展,又是实现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的重要途径。将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对接融合,大力实施党指挥人才、人才强警战略,从机制构建的层面促进公安院校党建与警务人才培养的对接与融合,是不断增强警务人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部分公安院校存在院系与学生管理两层管理,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侦查与反恐怖学院为例,目前的师生党组织管理方式为侦查与反恐怖学院党支部负责专业教师的党建工作,而学生则是由侦查与反恐怖学院大队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着师生党建工作“脱节”现象,本科生导师与学生培养更多是课堂上交流业务问题,而非全面人才的培养,党建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侦查与反恐怖学院党支部只负责教师的党建培训、入党推优等环节,学管部门负责学生党务知识培训、入党推优等环节,这样就形成了两方面学生培养队伍,其一是缺乏反恐专业知识和专业职业素养的带队队长,其二是懂反恐专业但和学生接触较少的专业教师。两方面培养队伍各具优势却无法合二为一,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带队队长对公安专业实习实践、人才培养等工作参与不进来,专业教师进入不到学生管理中间去。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分二级学院设有党政联席会制度,但党建工作与专业教师中心工作的融合并不深入,缺少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和良好运转的运行机制;更触及不到学生的党建工作。学校党委虽有“党建+人才培养”的意识,但因对基层组织工作检查督促不够,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致使其意识无法进一步落实到行动,党务人员、行政人员、大队长(中队长)等非专业教师虽有参与到警务专门人才培养工作中来的想法,却囿于有限的知识储备和身份限制而无从发力,难以作为。
总之,目前公安院校党建在实际运行中,要么尚未形成主动围绕警务人才中心开展工作的思路,要么虽已经有意识地在做,但口号提的不响亮,贯彻得也并不彻底。以侦查与反恐怖学院反恐班学生为例,学生在入党、评优等环节中,缺少专业教师的参评意见,专业教师也无法真正参与到学生党员的建设中去,以教师党员带动学生党支部建设,以学生党员带动整个学生大队的培养建设。只有解决这些脱嵌问题,党建工作才能真正意义上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开展公安院校基层党建与反恐警务人才培养的对接与融合的势在必行。
四、探索三融合三转变的党建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工作,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兼具“基层党组织”和“公安院校”双重特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两个主体,都是推动改革发展安全稳定的战斗堡垒,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高效基层党建工作需要全员、全程、全方位与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结合,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所有教学优先保障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特别是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始终“对标”总书记对人民公安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侦查与反恐怖学院下设有一个党支部,四个教师党小组和四个学生党支部8个学生党小组,通过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相融合,打造党小组新模式,形成党建联盟,创建反恐班党建特有模式,增强组织活力,通过“初心党建+班导师”,破解党建与教学工作“两张皮”问题,在党员师生中开展初心印刻活动,大队长、中队长与专业教师共建共治,充分发挥学生党员青春活力,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忠诚党性,互搭党小组连心桥,组团服务,提质聚力,通过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基于“建、评、管、考”全流程控制的学生党建体系。开展“双向双层双联系”工作,主要是以“支部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部”“双向评议”为载体、“示范支部评选、星级党员评选”“双层评选”为重点、“班子联系支部、党员联系社区”“双联系”为平台进行,激励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双联系”为平台,搭建党员学生与党员教师师的联建桥梁,从而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党的建设中来。探索出一条党建与教学融合,党建与管理融合,党建与科研融合,转变过去党员教师不了解党员学生,转变只有学管干部带学生党建,转变基层党建被动模式变成主动参与模式。通过三融合三转变,练好“党建工作基本功”促进“人才培养主业务”,以抓好“主业务”检验“基本功”的成效。
(一)推进“融合党建”
“融合党建”理念需要推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扎根基层,主要分为这样几方面的融合,教学工作目标责任融合确定、能力建设融合进行、推动发展融合发力、督查考核融合参与。“融合”要在满足师生需求中融合,顶层设计要从服务师生发展、服务基层党支部作为首要任务,倾听师生呼声、顺应师生期盼,进一步改进作风、创先争优。侦查与反恐怖学院党员教师开展联系学生党支部工作。全体教师以普通党员身份编入不同的学生党小组,从“指导党支部组织开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党支部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全面落实组织生活会制度,做好专业师生的传帮带,每季度和联系党支部领导班子谈心一次,了解支部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每半年到联系党支部检查工作一次,及时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每半年向党组报告联系党支部各项工作开展及深入联系点指导、调研、督查情况;指导党支部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把每一个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等5个方面开展联系指导工作。推进的“融合党建”为路径,将基层党支部工作与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生工作深度融合、同向发力,推动支部和党员在服务学生身心发展、服务人才培养建设、服务公安教育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二)推进党建工作机制标准化,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规范支部运行机制发挥基层组织效用。在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一岗双责”的基础上,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其次规范工作督导机制。坚持眼光向下,完善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坚持“抓两头、促中间”,常态化抓好基层党建联系点,对于党员教师和非党员教师,党员学生和非党员学生建立“传帮带”和“连心桥”的联席培养制度,从心理状态、思想动态等多方面建立制度标准。以反恐班师生采取的“严格选拔、细致培养、质量追踪”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建立了党小组长与积极分子互帮互联制度,同时,建立了“精于侦查、专于反恐”的本科生班导师制度。利用线上线下、课上课余,多角度谈心谈话,比如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中,从2015年-2020年,反恐班学生获批达到18人之多,其中国家级项目“警务维吾尔于实用自学手册”被评为学生科技应用创新成果三等奖,公安部第十三届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大赛铜奖(2018年)。学生创新项目是客服学校现有管理体制模式上,最大限度使师生共同成长的一次有效实践,在指导项目的过程中,学员与指导教师接触更多,学习更多,闻“书香”之气,感“关怀”之心,这使党建工作有抓手,有契机,有场地,有平台。反恐班学员自成立以来,师生先后共同研制了反恐怖专业方向LOGO,在研发LOGO的过程中,把反恐班的人才培养核心价值理念融入进去,“忠诚、荣誉、敏思、慎行”不再是口号,而是一种融进血液的使命。反恐怖警察肩负着打击恐怖主义犯罪,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艰巨而神圣的使命。所以在师生的共同设计下突出体现了英勇、的捍卫者形象,并达到对恐怖分子的威慑作用。设计元素包含: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坐落于中国东北,所以将东北虎作为 Logo 的主体部分体现了北方文化中所特有的粗犷豪迈的精神特质,也突显了我院反恐怖专业人才忠诚、勇敢、担当、百折不挠的品质。同时在虎的两翼插有钢铁般的翅膀,代表着学生在刑事侦查学基础上进行反恐怖专业学习后,如虎添翼,必将在日后的反恐怖工作中发挥更为强大的力量。图案下方的橄榄枝,象征着和平,旨在说明警务反恐怖实现世界和平的终极使命。图案整体呈盾牌的 形状,象征着我们的队伍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坚实后盾。
除了研发LOGO,2016年反恐班师生还组织学员创建“反恐精英”微信公众号,吸收非党员教师和学生加入公众号的采集和发布工作,公众号汇集“十六字”方针所要求的具体事例,通过国内外反恐专业文献,整合媒体公开信息,国家反恐怖政策形势、为反恐怖专业方向师生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拓展路径。公众号整合了多集《巍巍天山——中国新疆反恐记忆》纪录片,浏览量过万。无论是研发LOGO的过程本身还是微信公众号的推行,通过开展这些“接地气”的党建活动的形式,主要目的是把思想意识、政治意思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传递给非党员师生,不动声色,润物细无声。反恐怖专业教师在既加强专业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品牌培育,带动学校党建工作整体提升,给全国同行业公安院校党建工作树立“示范性”。
(三)红色引擎引、领开辟情景互动、全景党建新模式
首先突出忠诚教育。中国刑警学院反恐怖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公安实战能力,能够适应公安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实战化要求,熟悉相关政策法律和行业规范,系统掌握侦查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开展反恐怖及相关实际工作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创新能力,能够从事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工作的应用创新型高级公安专业人才。为了紧紧围绕此项人才培养目标,党建工作也借助科研项目之力,施行体验式教育教学方法,对全国公安院校党建工作具有“示范性”。反恐教研室党小组在全国率先运用国家级科研项目研发了忠诚教育 VR 系统,用于党员教师和学员、入党积极分子、非党员等多层次实训课程,激发其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责任感、荣誉感与自豪感。此VR系统将人民警察的底线思维教育逐步上升到国家总体安全观,目标明确且立意高远;为公安院校教师和学生开设忠诚教育培训,不仅契合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符合公安高校政治建校的理念,更体现国家对公安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忠诚教育VR系统是利用VR技术制作,课件操作便捷,融入课程教学文字、图片和视频,并配以背景音乐把传统的对党章党规、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以及党中央最新有关精神、把“三会一课”、“四个意识”、“五个认同”、“十六字方针”的理论学习模式,改变为喜闻乐见地“体验式”和“沉浸式”学习方法。使党史党规、精神文件地学习变得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符合新时代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符合新时代师生共同爱好的学习路径。
其次,丰富党员和非党员师生地教育方式。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广泛开展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学习借鉴系统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以反恐班师生邀请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支队塔县大队大队长柯毅来做“新疆地区警务反恐实战斗争的思考”讲座,听他讲前线反恐的故事,听他讲“忠诚”的内涵和外延。这样的“请进来讲故事”的方法使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和无缝对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培养目的。党员教师也可以利用假期等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党性教育、忠诚教育。2019年8月期间,反恐怖专业教师赴新疆喀什地区开展忠诚教育为主题地实战化训练。实地体验喀什地区民警“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实战化训练工作,从平日里的出早操升旗仪式到忠诚教育课堂,从参观喀什地区反分裂、反恐怖斗争展览到深入了解了新疆喀什地区自解放以来在反民族分裂和打击暴力恐怖斗争的历史,都是对党员教师和非党员教师的政治思想、忠诚担当地体验式教育。
(四)增强生机活力,推进党内组织生活标准化
首先,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点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等主题开展党日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中国刑警学院发声亮剑倡议书”、铸忠诚之剑 向“三股势力”宣战等具体党日活动形式,不断强化党员教师和学员职业认同感、组织归属感。开展“情景互动式”党课,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紧紧围绕“为什么培养反恐专业人才,培养什么样的反恐专业人才,怎样培养反恐警务专业人才”这条主线,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师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思政教育、素质能力培养、教研科研、保障体系、质量监控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持续的开展公安院校党建的实践探索。
其次,坚持“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把党课融进课程里。结合专业课的内容和特点,培养学生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的专业素质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政治觉悟水平和警察职业精神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党性修养和政治思想素质。采取线上线下、课内课外、面谈电话等多种方式,利用教室、食堂、办公室等多地点与结对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掌握学生最新的心理状态、思想动态与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学业指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品德、知识、能力的更好发展与提高。
在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中把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方针融汇到公安高校党员师生的自觉行动中,日常管理中,推动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接地气”、“有信度”、“有温度”、“有效度”;只有坚持公安院校各级党组织坚定不移地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牢记宗旨使命,忠诚履行职责,坚持人民警察教师勇于担当作为,党员干部教师甘于牺牲奉献,合力才能培养一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利益作出贡献,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警务专门人才,才能培养出一支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
参考文献:
[1] 李勇,任源.创新基层党建模式强化优秀人才培养:高校基层党建新形式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3): 222.
[2] 高玮,黄桂东,蔡逸夫,李紫宁,詹紫瑶.高校基层党建促进人才培养机制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第31卷(5): 342-343.
[3] 徐秀娟,郑元凯,王前锋.高校基层党建与人才培养的对接与融合[J].宜宾学院学报,2019,第19卷(11): 117-124.
[4] 陈静雯,方政.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7): 31-32,66.
[5]林琳.基于“党建+”理念下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效果提升[J].化工进展,2020,(6): 19-25.
作者简介:乔明明(1983-),女,辽宁沈阳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民族学、公安教育等方面的研究。邹清龙(1983-),男,辽宁沈阳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警务反恐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