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向治帮

陕西省南郑区大河坎九年制学校 723100

摘要:当今社会在传统文化方面缺失严重,不仅影响了学生在三观方面的正确养成,还使得学生容易受到外部不良习气的侵蚀。为此在当前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下,不仅会增强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还会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激发道德与法治情怀,有助于学生将优秀且深奥的人文思想牢牢根植,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与归属感,实现文化润德与文化化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

一、传统优秀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人们很容易在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有所忽视,还使得部分人喜欢上了外来节日,因此严重阻碍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就要承担起自己肩上的民族责任,为此作为学校,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学习的兴趣,强化传统文化与学科间的有机联系。如我们进行英语方面的学习,其目的在于学习更多的知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但受家长错误认识的影响,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与外来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很多家长认为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与社会进步的环境下,进行时代所倾向的学习会助力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也就将大部分的时间投入了这些外来文化的学习之中,同时很多家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十分局限,认为语文、汉字等方面学习就已经足够了,因此也就不需要再进行额外的学习了,在这种思想观念下,学生在智育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但由于长期对德育的不重视,学生们在德育方面出现了极大的缺失。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心理、生理方面还没有发育成熟,很容易受不良文化的侵袭,走上错误的道路,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现状,教师就要重视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引入传统文化所使用到的教学手段,良好的文化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责任感与归属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强化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与思考意识。

二、传统优秀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的教育意义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和多彩的文化。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基骨,是我们必须要时时刻刻学习和弘扬的宝贵财富。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学生接受高等思想文化的基础教学,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我国流传至今的传统优秀文化,是经过了无数朝代的实践、改革、创新的,因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理,塑造了无数中国人的三观,所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学中,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为此教师在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教师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把握住立德树人的核心,以此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提升认知能力,养成正确的三观。

(二)有助于学生“以书本,应现实”

党的十八大曾多次指出“注重理论创新与实现实践性、创新性的良性互动”,简单来说就是理论要源于实践,并在现实中有所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也曾说过:认识和实践有着其内在的辩证统一。我国之所以能流传下来这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原因也在于古代人习惯将生活中获得的智慧与经验加以凝结,以此整合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价值观念,在古时候,人们都习惯于将凝结后的价值观念用于人的教化方面,以此促使子孙后代能够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相关实践表明,古代人凝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常常会在当前社会生活中有所体现,并且这些智慧结晶也在时代的发展和革新中不断演变、完善、创新与优化。因此学生若能够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受到感化,不仅会有效地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还会增强学生们应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等方面挖掘到更深入的文化精华,此外,学生还能够在文化观察与文化挖掘中,对现实世界有所反映。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中华文化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沉淀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文化与智慧精华,一个没有历史、没有民族精神的国家是不完整的,为了能继续传承我国留下的文化宝藏,保证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就要注重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使学生能够立足本土文化,树立家国意识,强化学生对祖国的认识与了解,提升学生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传统优秀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策略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的教材,是我国众多教育专家、文化学者、教学工作者等人编撰出来的,其中蕴含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不仅基础还很多面化,如:师生关系、自身修养、人人交际、同伴友谊、君臣文化、家庭关系等,也正因为这种多面化特点,教师能够良好地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帮助学生提升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思想深化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在现今时代中,成为一个有着良好传统美德的高素质人才。

(一)案例教学之传统优秀文化的引入

教师要想能够有条理地把握好教材中能引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就要注重对文本的梳理,如:成语故事、唐诗宋词、传统经典和语言文字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道德与法治学科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连接,促使学生能够根据故事实例,掌握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内涵。

(二)对话教学之传统优秀文化的引入

教师是学生学习期间接触次数最多的人,对学生有着较强的熏陶作用,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为此教师要想良好地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契合,就要注重应用对话教学。

例如:在进行发现自己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教材入手,和学生展开对话互动,并引入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对话教学中,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得以凸显,此时教师可以将“认识自己”作为讨论主题,并让学生用古诗来进行自由表述,如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此时教师也可以运用文言来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扩大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阅读量,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开展第二课堂

这个第二课堂简单来说,就是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实际生活、实践学习之中。

例如:在学校的支持下,在进行升旗仪式时,可以将国旗下的演讲以发扬圣人文化为题,促使学生在此主题的演讲感染下,树立自己所崇敬的圣人精神;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让校园广播站播放《论语》等传统文化典籍,以此强化学生对古代圣贤的认识,提高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素质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法宝,能够良好地塑造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素质水平,为此教师就要基于教学内容,引入契合的传统文化,以此调动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实现“文化润德,文化化人”,增强学生对自己民族、国家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唐明权.《道德与法治》课导入教学之我见[J].当代人,2018(18):85.

[2]唐月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敬畏生命》一课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6):220-223+170.

[3] 赵辉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科学咨询,2020(17):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