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有效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2

试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有效开展

徐晓燕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东坝幼儿园 四川 广元 628017

摘要:鉴于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在幼儿园的数学区域活动中为孩子提供自由、开放、创造的学习场所,通过适龄教育唤醒幼儿天性,培养良好“数感”,奠定发展的根基。因此我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为了满足他们的自主性需求,设计精彩、多元、趣味的数学区域活动,让他们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在互动操作中促进数学水平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数学活动; 区域游戏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根本要求,学前教育阶段组织幼儿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主要目的在于结合具体事物获得直观的数学认知,并能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握事物之间的异同点与关联性。与此同时,幼儿以具象思维为主,通过在数学区域活动中亲自参与、直观感知与操作表达,满足幼儿自我探索与自我发现的需求,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感知。那么立足素质教育背景下,有关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设计原则与有效开展对策,本文详细分析如下: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设计原则

数学知识本身较为抽象难懂,有一定的学习与理解难度,尤其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如果直接采取灌输讲解的方法,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无法真正理解与把握数学知识。对此,在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中,我们为孩子打造了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投入更多与学习数学有关的游戏材料,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体验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唤醒探索和参与的兴致。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教育效果,我认为在组织开展数学区域活动时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一)探索性与操作性

开展区域活动,自然投放哪些材料是直观重要的。恰当的、多元的数学学习材料,能够激活幼儿的主体意识,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借助低结构的材料营造情境氛围,体现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操作性”,进而激活学习兴趣,自觉地参与区域活动,获取数学知识,积累活动经验。

(二)主体性与引导性

素质教育倡导因材施教的发展理念,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并在数学区域活动中突出幼儿“主体性”与老师“引导性”相结合的特征,让孩子们真正融入可操作、可创造的活动空间,通过与区域材料的深度互动,再加上老师适时适度的点拨与启发,让他们真正在探究活动中有所收获,增强学习体验,获得数学发展。

(三)趣味性与开放性

在数学区域活动中,精心准备材料、合理设计方法,还需要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辅以“趣味性”与“开放性”的游戏方案,让孩子们乐于参与数学探索的过程。如搭积木作为传统的建构游戏,不仅能锻炼幼儿动脑动手以及想象创造能力,也能由浅入深地引领数学认知发展;再如,数字卡片、跳棋等材料,也能通过多元操作发挥数学教育价值,让数学区域活动既好玩又善学。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本意是激活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为今后进入小学更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打好基础。因此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要求,要让孩子通过“生活”与“游戏”两大载体初步感知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一)精心创设数学区域环境氛围

环境氛围对于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创设实际操作与体验的区域活动,激活幼儿数学思维发展。例如,将数学活动与孩子喜欢的“角色扮演”游戏相结合,在数学区域创设“快乐奶茶店”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们分别扮演顾客和老板,将奶茶装到杯子里,再放进袋子,每个袋子能放2杯奶茶。经过角色扮演与互动操作,大家对容量、数量等关系有了直观的认知,如有的顾客点了4杯奶茶,需要用到2个袋子;从具象的生活概念中提炼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利于幼儿理解与运用,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耐心指导数学区域学习方法

在幼儿园开展数学启蒙教育,要从调动幼儿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为起点,通过精心创设数学区域环境氛围,加强对幼儿的启发与引导,让他们在活动体验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例如训练“比高矮”时,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纸杯、玻璃杯和吸管三种材料,先让孩子将纸杯与玻璃杯放在一起,说一说哪个杯子高,哪个杯子矮;然后再给他们预留自主探索的空间:“这里还有一根吸管,谁能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借助吸管来比一比杯子的高低?”由此激活幼儿的探索欲望,形成不同的学习思路与方法。

(三)用心规划数学区域主题活动

幼儿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探索兴趣,老师要用心规划数学区域主题活动,把握教育契机,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以趣味的同伴互动和师生互动,促进幼儿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例如,开展“有趣的水”趣味数学活动,让孩子们给各种各样的饮料瓶进行分类、排序,比一比、排一排、叠一叠、数一数,锻炼数学操作能力与思维品质。再如,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数学区域活动要尽量简单易懂,保持探索兴趣。如用一个骰子和一些“精灵牌”做游戏,比一比谁的数字最大,大多少,也就顺理成章地训练了比大小和加减数,并且在数学互动中锻炼了协作能力与表达能力。

(四)细心准备数学区域多样材料

操作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必备要素,其重要性不可小觑。丰富的材料带来多样的动作,让幼儿的思维更开阔。例如在活动中投放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大家开动脑筋拼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可以按照颜色分类,可以按照大小规律分类,大家自由的探索,逐渐对数学知识有所感知,促进发散思维的发展。想要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要在材料创新上大做文章,投放更多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材料,从生活中寻找材料,或者自制教具,让学习数学的过程趣味无穷。

总之,在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中要始终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突出其思维特征,促进其自身发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与学习能力,精心设计与规划数学区域活动,指引他们参与、操作、探索、体验、创新与应用,通过玩中学、学中玩,凸显数学区域活动的应用价值,促进幼儿数学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夯实数学启蒙教育的根基。

参考文献:

[1]荣青.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实施数学教育的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20,(7):168-169.

[2]徐源.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7):150-151.

[3]杨芬.生活化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方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98-99.

[4]毛昱鑫.区域活动渗透数学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20,(7):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