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4
/ 2

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思考

李旭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新棉小学 625400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计算能力是每个小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除了受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影响,还受到小学生的计算兴趣、计算方法、计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除了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外,还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传授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计算后的验算习惯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计算素养的全面形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一、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

(一)个别数学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教学水平低下

个别数学教师受知识储备,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的影响,再加之思想上对计算教学的敷衍了事,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打着“熟能生巧”的幌子,大搞“题海战”,进行大量机械重复的计算,更有甚者,对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进行数10遍的罚抄,罚做。严重伤害了学生学习计算的“心”,使学生对计算产生了厌倦、抵触甚至反感。

(二)部分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的讲授灌输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老师改。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中规中矩的定势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计算能力的自主发展。

(三)多数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只重算法,不重算理。

多数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往往是重套用方法,轻计算算理,也就更谈不上计算的举一反三和具体应用。学生表面学懂,其实内心却不知其所以然。譬如: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大多数数学老师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a×(b+c)=a×b+a×c,却不知逆向思维的公式:a×b+a×c= a×(b+c),和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公式:a×b-a×c= a×(b-c)等,更没有从乘法的意义上来解释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学生在这种僵硬的计算教学模式下,思维桎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正确灵活的计算方法不能掌握,计算思维、计算素养难以形成。

(四)大部分小学生没有养成计算验算习惯,导致计算正确率不高。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错误的现象,究其原因大多数是粗心马虎,没有认真看清楚计算题里数字和符号、书写凌乱、字迹潦草、不注重错题分析和收集、计算完成后不检查、不进行验算等诸多原因导致了计算正确率不高。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当好计算教学的“创新实践者”,是培养小学生计算素养的关键。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火车头”,在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数学老师不仅要做计算教学的创新者,而且还要当好积极的实践者。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计算训练,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感,积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建立模型思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要积极转变传统计算教学中的灌输式观念,树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计算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1、“好动”——情景教学,“动”出兴趣。

“好动”是小学生的普遍现象。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善于从身边的数学问题入手,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动手,在动手中获得计算经验。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我设置了这样一组教学情境:我有2个圆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该怎么分?抽学生上台轻松完成后,我接着又问:老师有1个圆饼,准备平均分给2个同学,又该怎么分?有两三个同学大声说道一半,半个。我让回答问题的学生上讲台动手分一分,学生轻松完成后,我接着又问:老师有1个圆饼,准备平均分给3个同学,又该怎么分?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后,再让学生亲自动起手来分一分,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物品平均分分不够1个(整数)的现象,将实际生活中的这种情况迁移到数学知识中,就是“分数的意义”。创设情境,让数学计算生活化,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更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计算的兴趣。

2、“好玩”——游戏教学,“玩”出兴趣。

“好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属性,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数学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虚荣”心理,有意识的在班级里组织计算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例如:我班在“庆六一”和“庆元旦,迎新年”的2次班级联欢活动中,都插入了“我是计算王”擂台大比拼的互动活动。人人都来挑战,参与者无论成败都有掌声,都有奖励,学生参与计算的兴趣达到顶峰。我在平时的课堂计算教学中,在检验学生计算成果时,采用的是“开火车”的游戏形式进行,它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参与的人数面广,参与学生的层次也较均匀,能较客观公正的反映出学生掌握计算的水平。学生对这种“开火车”游戏教学形式在喜爱性和参与性上都非常高,是在计算教学中非常值得推荐大家尝试的一种游戏教学形式。

3、“好听”——故事教学,“听”出兴趣。

“好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又一天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中高段小学生的注意力大约可以维持在15分钟左右,但如果是听喜欢的故事,他们的注意力可维持到25分钟以上。我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先在黑板上板书:1+2+3+4+5……96+97+98+99+100=?,我问学生:你们能快速计算出答案吗?学生们一脸疑惑,于是,我给学生们讲起了德国数学家高斯的计算故事,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屏住呼吸,小脸通红,聚精会神,饶有兴趣的听着,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们在期待解惑的一瞬间,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心跳声。我顺势引入乘法计算的教学,教学效果出奇的好。在计算教学中引入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更是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传授给小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计算思维的基础。

教师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凑整百整千等巧算技巧的算理,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只有让学生准确地掌握了运算方法和算理后,学生在进行相应的计算练习时,才能正确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化繁为简,使计算变得轻松简单起来,从而使学生的计算兴趣得到有力的保障。例如:在“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2道题:12×25×4 和125×(8×23),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怎样计算比较简便?问题提出后,学生在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反复的计算之后,恍然大悟发现:25×4=100,125×8=1000,很快学生便在计算中掌握了利用乘法结合律来凑整百整千的算理,使得计算过程得以简便。我趁机又引出了另外的2道题:25×36和56×125,问学生能用凑整百整千的思路来拆分下面的数字使计算简便吗?话刚落音,就有学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抢着回答,36拆分成4×9,56拆分成7×8,原式分别=25×4×9和7×(8×125),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明白算理,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让计算变得简单起来,是学生计算思维得到提高的标志。

(四)养成计算后的验算习惯,是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有力保障。

大多数小学生在计算完成后,认为计算过程就结束了,却忽略了计算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验算,验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计算完成后,通过反复的验算练习,强化验算习惯,确保学生验算时,真正做到认真仔细:一看计算数字,二看计算符号,三看计算过程,四看计算答案,五看答案誊写,六看书写清晰。随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数感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进行验算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估算对计算进行快速的诊断,为有针对性的验算提供参考依据,在提高正确率的同时,提高计算速度。

在定时思维主导的小学计算教学中,小学生难免会对计算教学产生厌倦甚至反感。数学教师唯有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在计算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充分激发小学生对计算的学习兴趣外;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还要通过传授给小学生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培养小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等,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会在计算教学中真正做到:乐于学,乐于算,乐于做。从而真正达到唤醒小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小学生计算素养形成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学杰.学习新课标 落实新理念——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分析与解读[J].贵州教育,2014(01):26-31.

[2]李文革.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J].数学教学,2012(08):6-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