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珠海科技学院)
摘要:在国际政治语言学视域之下,权力是一种国家关系,主要通过政治话语交际行为构建,而国际秩序实际上就是国际社会的一种构成方式。稳定的国际秩序就是各个国家都认同的一种最佳状态。本文从国际政治语言学视域下国家形象界定问题进行分析,给予国家形象一种更新的定义,且提出各种可能会影响国家形象的因素。
关键词:国家形象,国际秩序,构成方式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关注度也在部短片攀升,不少国家开始关注这个迅速崛起的大国会对世界造成什么巨大的影响。一直以来,关于中国的各种版本的传言不断流出,中国威胁论更是成为各国家之间流传较广的一种理论,而这种理论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关于如何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让中国有更多立足于实际环境进行发展的资本,这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现状
1.1国内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于国家形象问题的研究主要是相关要素、国际关系以及大众传播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仅是国家对外形象简单阐述,更是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阐述,其中更是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作用给出了更好的解答。
多数学者对于国家形象的相关论述上,都是以实用主义角度出发,将国家形象作为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在理论上,国家形象并没有一个更加准确的定义,而是通常会用威望、声誉等词语来替代。诸多类似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都会影响到国家形象的提出以及塑造,其中存在的变量非常的多,因此国家形象的构建必须要开阔的理论视野以及国际大环境,需要从这类型的因素之中提取一些规律,并且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化中提出新的体系和学说,以此来突破国家形象的研究难题。
1.2中国的国家形象定义研究的不足之处
在我国学界,对于国家形象的定义通常都是国际关系学以及传播学上的定义,要从国家的与国家之间各个方面的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对我国的综合印象进行研究,这体现了国家形象的最主要的特征。除此以外,也有不少学者坚定地认为,国家形象是建立在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之上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增长的。通俗的说,国家形象实际上就是国际上各国政府以及人民对于某一个国家的外在判定,国家形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某国在国际上的发展,也会影响某国未来的发展。归根究底,虽然说现在国内对于国家形象相关定义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些研究对于国家形象的认知因素界定过于笼统,某一环节被多数人重视,而另一环节的研究则被众多学者忽略。除此以外,在传播学角度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忽略了国家形象的整体特征,难免会导致对国家形象要素分析时出现不必要的纰漏。
二、国际政治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1哲学的语言转向
国际政治语言学实际上源于哲学的语言转向,近年来,实证研究方法渐渐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主流方法,而这种研究方法最大的特征就是以行为主义和极端心理主义为主,假定了主题、事实、实体、真理和意义是先于语言存在的现实,明确经验知识描述的对象和知识的语言就像是一面镜子一样,映照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也给事物一个固有的意义界定。不少社会研究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人类的复杂认知上面,并且提出语言并不是简单的投射外界,而是对外界进行加工的一种过程,这种研究直接改变了语言学研究的大方向。也有不少学者将语言学从哲学方向开始研究,也就是很多学者说的语言转向,这种研究方式的重点不在与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而是更关心语言的形式及其抽象形成,强调的语言意义指向文本的结构,从而将广泛的社会实践性忽略,将各种权力之间的关联排除在外,将语言的主体特征选择性的忽略。
2.2话语理论及分析
从所用符号的研究到现实情境中的话语分析研究,再到最后的文本理解与阐释相关研究,关于话语理论的分析与研究一直都在向前行进,语言中所用到的符号的研究是将语言定义为一种系统符号,只要使用这种符号,就可以不考虑人的意图也能明白语言想要传达的意义。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语言的相关结构与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语言传播以及应用,于是乎众多学者又将现实情境中使用的话语的意义作为研究的重点,力求找出现实情境中的语言传播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众多社会学者将语言的意义以及使用者的日常实践活动联合起来,将文本的理解与阐释变为语言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并且将语言定义为通向存在的唯一道路。
毫无疑问,在语言的研究变迁中,语言意义的可塑性导致了众多学者对语言学的意义进行争夺,从而引发现实中的利益的争夺,这也是语言学中的权力争夺问题。将语言的意义和权力联系到一起,意味着各种权力的争夺总会伴随着语言的相关争夺,毕竟权力的是指就是话语的意义。因此,在国际社会上,一致认为拥有话语的解释权就能拥有利益以及权力。而这种话语意义的争夺作为社会互动结果的体现之一,国家形象的界定也不应该缺少话语理论的视觉,国家形象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研究对象,必然会引起世界各国读者的关注。
三、中国国家形象概念的再界定
3.1对权力概念的再界定
在国际关系科学领域,影响国家形象的主要因素依然是权力,换言之,要真正对国家形象进行重现界定,首先就要对权力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在国际体系之中,国家形象的稳定,是需要利益和权力的相对恒定来维持的,一旦国与国之间的实力存在差距,就会导致国家权力的重新分配,这种情况必然会使让国家形象发生改变。除此以外,国际形势下,国家之间确实会存在权力之间的制约,但无论如何最终也是为了安全,国家之所以会追求权力,为的也是追求安全,只是需要以权力作为支撑罢了。换言之,对于中国的国家形象而言,权力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国家形象的再界定,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既然国家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安全,那么其他国家的行为必然会根据外方给予的威胁做出反应,而外方给予的安全威胁就是国家制衡的关键点,这种制衡需要以权力作为基础支撑。权力虽然是很重要,但实际上,权力的本身并不代表着威胁,对于国家安全的威胁的影响因素很多,并不是权力越大的国家造成的威胁就会越大。之所以会有这种普遍的认知,认为权力大的国家造成的威胁也大,完全是因为这种权力对他国造成了直接威胁,而某些过节也会与较强大的国家组成结盟,加大自身的权力,让自己能与威胁自己国家的权力进行抗衡。
根据这些对权力与威胁的理解,不难推断出,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除了权力还有主动的进攻意图,对于没有进攻意图的国家来说,纵使有再大的权力,对他国也只有简单的威吓作用,并不会造成真正的威胁。仔细想来,拥有权力对于某些国家来说,实际上就是国家安全的最重要保障。实际上,在国际的众多国家之中,其他国家并不一定能够牵制崛起中的国家,而国际社会对于某些国家崛起的意图会做出一定的判断,而这种判断是没有办法用主观手段获得的。于是不少学者就提出,国家形象是判断对方意图的最佳途径,崛起国家未来的战略走向完全可以从该国的国家形象的塑造中进行推导。
因此,在国际政治语言学视域下,权力实际上就是国家的交际行为中构建并以话语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国际社会中,权力的最终表现在这个国家的话语在国际上是否有影响力,换言之,就是这个国家的话语在国际上的威胁度到底有多高,这种影响力包括安全、经济以及文化的相关影响力。
从另一方面看,语言中包含着对身份的认同,用相应的语言就意味着社会的权利差带来的威胁会相对减弱,例如在较为复杂的日本敬语体系就是一个例子,在现代社会,要真正降低国家之间的威胁,通常都是要用提高双方效益的方式进行,而在这种国家性的行为中,对国家形象的影响是巨大的。国际社会通过对国家的行为判断国家的品质,并且会对国家某一阶段的发展来分析国家可能会做出的行为,而这种国家的行为会在国际上造成他人对某国国家形象的归纳。国家的行为是国际社会对于某国性质的重要判断依据及条件,国际社会可能会因为某个国家的行为改变对其形象的判断,因此,国家的行为才是改变国家的形象的关键所在。
3.2影响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
要从国家行为的角度探讨国家形象,并且提出应先国家形象的因素,就需要从国际秩序的角度进一步去考察国家行为可能会带来的威胁。国际环境实际上不会凌驾甚至是超越某个国家的主权之上,也不会危害到国家的秩序,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环境。因此,每一个国家的生存利益实际上依然会暴露在极大的威胁之中,这一部分威胁的形成,大多数都是因为其他国家实力的提升。如果想要解决这种威胁,那就只能本国的利益不受威胁放在国家各种行为的首位,要着力提升自己国家的实力,并以此抵抗他国给予的各种总威胁。国际环境要达到和谐,应当时将各个国家的威胁度降到最小,具体应该怎么去做,那是国际社会相关政治学者重点研究的问题。
国际秩序的形成,应当是围绕着安全与真理两个维度进行的,自由而不安全近似欧洲秩序,而安全不自由则类似于霸权秩序,无论是哪一种秩序,都无法持久,并且极有可能会制造出反对自己的力量,因此,想要一个持久的秩序,那这种秩序必然是安全且自由的。要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就要有一套规则,这套规则要让世界各国都能接受,而且是具有合法性的,里面要明确规定,某些侵犯他国的行为,被侵犯国家可以采取相对应的行动进行制止。另一个国际秩序的建立要求权力的势均力敌。如果现有使用的规则被人破坏,首要就是劝解涉事人员进行克制,并且以合法的方式制止破坏秩序的行为,而合法性也是抑制对秩序挑战出现的有效途径。势均力敌的权力可以允许挑战,但是在规模和频率来说,都要有所限制,就以往的经验来看,文化观念越一致,可以达成的共识就越多,建立合法的规则也就越简单。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中,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不能保证强权政府的出现,而如何限制政府权力国强以及影响公民的自由,就是强有力的政府出现以后需要被考虑到的问题。真正理想的政治秩序,必然是合法的,而且外部保障的权力也会势均力敌,这其中的合法性或许是来源于国家的意识形态,而有部分国家的合法性则来源于社会势力的形成和维持政治共同体,其中的公平性能够为权力对比提供一定程度的认可,并且促使彼此之间关系的适应。大国关系的成功管理的条件实际上是各国利益的合法性以及相互依赖性等有足够的话语共识,而在国际关系中,即使不存在政府的概念,也是存在或弱或强的社会概念的,因此也存在规范、规则与合作的可能性,国家和国际社会之间所表现出来是社会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去取决于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这也是国家形象形成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倘若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互相依存程度较强,中国的国家形象的形成也会有所不同、
总而言之,在国际政治语言学视域下,一个稳定的秩序体系才能为国家形象的形成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而且在国家稳定之需的考察中,通常会对话语常态进行考察,安明其中的话语形成机制,以此维护因某一要素失衡或变化所造成的国家形象化于的变化。在实际操作中,中国就应该努力维护军事安全化的情况下,积极寻求经济制度一体化,通过外交手段来建立更有效的身份认同,为构建稳定的中国国家形象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柳云,黄钰淇.国际政治视野的国家形象塑造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
[2]潘玉.国际政治视角下的国家形象概念初探[J].科教文汇,2019:186-187.
赵蓉晖,阿衣西仁·居马巴依.语言与现代国际政治述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0-36.
[4]周哲玉.语言与国际关系:拓展政治分析的新视角[J].新西部(理论版),2017:103.
[5]张艺欣.从语言功能角度分析政治语言的社会效应[J].教育,2016:298.
1.陈为: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Philippine Christian University)英语专业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