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中自然材料的投放与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中自然材料的投放与运用

赵晨燕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河海幼儿园

摘要:美术区域活动是实现幼儿审美和表现的重要形式。自然材料的投放和运用,是幼儿接收信息,形成自我认知和培养多元能力的载体。我们应该重视自然材料的功能价值,并科学及时地投放,发挥其重要作用,坚持多元主体评价,支持幼儿原有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价值;现状;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自然材料制作游戏活动器材,开展丰富多彩的美工区域活动。其中,材料是区域活动中的重要支撑,更是幼儿获取信息、提升经验的桥梁。自然材料以其独特的功能与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使用。但是,我们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理念和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材料投放与使用。

一、自然材料在美工区投放的价值

自然材料,主要是指来自于自然、未经人类精加工的,幼儿可感知到的物品,例如:水、树叶、沙、羽毛、石头等。自然材料,作为美工区材料之一,艺术性和可塑性深受幼儿欢迎。自然材料的自然、趣味性、操作性相对于加工过的成品材料,更生动、逼真、形象,自然气息浓厚。不仅低碳环保、并且方便实用,自然材料的充分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还能够使幼儿从中感受美、创造美,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在多媒体、互联网主流的时代,电子产品成了幼儿亲密的玩伴,家长陪伴幼儿的时间有限,带幼儿出去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时间有限,很难体会到自然资源带来的感官的敏锐性体验。马丁·布伯指出“婴儿被赐予了充足的时间,从而使得其和世界之精神相融合取代了那逐渐缺失的自然融合,“我你”如此的精神相融合也就是儿童需要尽力去建构的来自于自然的融合。”

自然材料在美工区的投放,能让幼儿近距离和直观地观察并使用自然材料,实现幼儿与自然的联系。幼儿在使用沙、石、水等资材料时,对自然物的性质也会有所了解,在进行操作时,感受材料的自然属性,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判断,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

二、美术区域中自然材料的使用现状

一直以来,教师是美术区域材料的发起者和投放者,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表现。但是,自然材料的投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发展的过程。因此,最初的自然材料使用是老师为了丰富区域材料或者应付检查任务而投放,并没有完全了解其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老师知道自然材料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却剥夺了幼儿尝试探索的权利。

幼儿在选择区域材料时,倾向于彩色丰富的游戏材料,很少选择自然材料。同时,幼儿对自然材料的使用,没有成熟的经验积累,只是重复的模仿,更缺少经过自我思考后的重构与创造,突破材料本身,没有太多的价值。而且,幼儿整理意识不强,区域活动结束时,还会弄得一团糟。因此,投放自然材料之后,要么收回来,要么在幼儿游戏时,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表现。

三、自然材料在美术区域中的运用策略

自然材料的运用要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摒弃教师成为材料主体的高控制,渐渐地引导幼儿成为自然材料开发与利用的主体。美术区域活动中自然材料的投放和使用,要立足于幼儿学习兴趣和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通过形象生动的自然材料有效收集、科学投放和灵活运用,推进幼儿美术活动多元化、创意化、自由化、灵活化地开展,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享受参与、游戏、创意的无限乐趣。

(一)梳理适合幼儿的自然材料

自然材料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我们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对材料进行收集,并带到幼儿园,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自然材料,并知道它生长的地方,外形特征,有什么用途,在收集的过程中已经是一个学习与探究的过程。然后,组织幼儿进行投票选择,梳理出常用的材料并投放在美术区域中。

在幼儿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对活动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并利用集体分享的环节,对每一个作品进行分析,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结合《指南》的目标和教育建议,进行分析判断,以此确定自然材料是否适合本班幼儿。比如,幼儿一周的时间,使用石头、贝壳制作了“海盗船”的场景,其他材料没有使用。于是,我们进行了集体分享,对投放的材料进行了二次筛选。

(二)鼓励幼儿积极探索玩法

幼儿对于自然材料的了解和运用,能够反映出幼儿的认知与生活经验。我们可以从单个材料入手,请幼儿进行材料创作,并进行拍照、符号记录,悬挂在美术区供幼儿学习。其次,要对每一幅作品进行重点和详细分享,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形成表现与认知的思维,促进幼儿自主创作,充分发挥自然材料的价值。

例如,根据季节性变化投入的落叶、稻草、玉米须、野花等,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激发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参与兴趣,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实质性意义。我们引导幼儿用玉米须制作了“爷爷的胡子”“狮子”;利用我们落叶、稻草制作了“树叶粘贴画”“ 猫头鹰”“可爱的小鱼”等作品。

(三)重视幼儿主体的区域环境创设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游戏就是“工作”,他们有独立探索世界的权利。正如美术区域环境创设一样,除了幼儿搜集的材料,还要与其一起商议讨论,布置规划,投放树枝、小草、石子等,让美术区域成为大自然的延伸。

幼儿在熟悉的区域环境,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人,调动幼儿的经验。教师要以开放的思维、语言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发现规律,诱发幼儿的艺术直觉和创造潜能,感受不同表现方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提高欣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四)坚持多元主体评价方法

评价是提升幼儿使用自然材料的重要手段,在幼儿作品完成之后,悬挂在专门的展示板上或主题墙上,作品的价值更加显著。幼儿在欣赏自己作品的时候,与同伴作品进行比较,以此发现自身与同伴的不足之处。除了幼儿之间的评价,还可以邀请老师和家长,以鼓励幼儿为主进行点评,增强幼儿自信心。

自然材料在美术区域的投放与运用,是丰富幼儿操作材料,促进幼儿审美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桥梁”。作为幼儿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一定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游戏现场,深入观察幼儿,对自然材料进行优化,充分发挥其作用,让自然材料真正为幼儿服务。

参考文献:

[1]宋素素.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自然材料的投放与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7).

[2]陈红云,蒋正云.利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创意美术活动[J].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19.(11).

[3]袁清华.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意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