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520
摘要 在好中快进推动独立学院转设和高校职称评审改革的双重因素下,转设后的民办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合理利用职称评审的自主权改善民办高校本身存在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需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重视双师型教师,尊重高深知识的产出。
关键词 职称评审 民办高校 人才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1]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广大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布《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落实高校职称评审自主权,围绕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评价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3],坚持好中快进推动独立学院转设。截止2020年12月26日,全国共有54间独立学院转设成功,其中38间转为民办高校,广东地区8家。[4][5]独立学院转为民办高校的新环境下的职称评审和教师队伍人才建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自主评聘下的职称晋升对民办学校发展方向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浅谈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后师资队伍建设中现有问题及出路。
一、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后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转设后的民办高校脱离母校,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及社会地位等关键办学因素上与公办高校相比在存在一定的差距。职称评审作为教师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如何通过自主职称评审加强民办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民办高校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缺乏针对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
双师型人才重实践轻理论,高校一般职称评审制度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不全面。民办高校的绝大多数办学目的应为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民办高校对实操性强的应用型教师有大量的需求。这类教师在社会各行各业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可能缺乏高深的理论性研究。然而,现行的高等学校职称评审制度偏理论化,绝大多数的应用型人才进入高校后还是需要沿用高校一贯以来的以论文、科研为主的职称评审体系,尽管新的职称评审制度分为教学型或教学科研型评审体系对这一问题有所缓解,但整体上还是重理论轻实践,这对应用型人才进入高校后的职称晋升有一定的阻碍,稍有不慎容易导致人才流失。
不合理的外聘教师质量和数量容易导致中层骨干教师缺失,不利于师资队伍内部结构稳定。
民办高校为突破自身的学术科研水平会不断重金引进优秀人才,如外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国内外知名学者等。优秀外聘教师帮助学校带领专业发展,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等有显著帮助,但优秀的外聘教师与本校自有专任教师在获得报酬和自身能力水平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一旦外聘优秀人才人数超过合理范围后容易造成严重问题。其一,原有教师与外聘人才之间的数量和能力差距过大会导致中间层骨干教师的缺失,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不稳定结构,而稳定的金字塔结构。其二,以教学工作为主的一线教师可能难以完成外聘专家下达的任务或者无法达到其标准,导致帮扶工作无法发挥最大作用。其三,由于学校重视程度和报酬存在差异,不合理或不必要的外聘人员容易让原有教师产生心理落差,削弱原有教师的积极性,容易消极怠工。尤其是传统理论教师与双师型教师,可能还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之间的现实矛盾,不利于组织内部稳定。
权力下放后自主评审导致高级职称人才数量骤增,忽略高深知识的重要性。
自权力下放以来,不同高校对本校的职称评审有不同的标准和评审办法,加上大而全的办学规模依然是各地区高校追求的目标。[6]在此现实条件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相对缺乏的民办高校为达到比较高标准的师资指标会以较低标准进行评审,尤其是较稀缺专业。因此,会存在只求对标完成评审条件而非对高深知识探索的现象出现。
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后如何合理利用职称评审优化师资队伍
在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和职称评审改革的双重影响下,加强民办高校师资力量是在独立学院转设后不得不面对的新挑战。民办高校应尽快适应转型后新角色,发展特色办学,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大学生。
首先,辩证看待职称评审中论文科研要求,不“排资论辈”,做到“百花齐放”。深入贯彻职称评审中“破五唯”倾向,对改革后评审中的成果性评价应有明确的认定标准,而非纸上谈兵或全归专家认定。这需要完善评审中论文、科研替代办法,做到有理有据。尤其是“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职称评审,对教学实践成果等带来较好社会效益的应予以肯定和认定,鼓励教师回归本位,“以生为本”,而非一味追求个人科研能力的提升。同时,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鼓励教学型和教学科研型教师双线发展,在考核中体现对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重视。
其次,尽快明确独立学院转型后的定位,确定办学特色方向,实行动态的“能级管理”。“能级管理源于对现代物理学中“能级”概念的延伸。上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在原子中围绕核运转的电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分立的稳定状态,这些状态分别具有一定的能量,它们的数值各不相同。物理学家把这种能量按大小排列、犹如梯级的状况叫做能级”,“‘双师’能级管理的操作过程将总资源相近的个体,划分为一个能级,并标注每一个能级的上限和下限标准,如果个体总资源存量超过上限,其级别将向邻近级别跃迁,进入到高一级别的岗位能级,反之亦然。”[7]“能级管理”作为社会管理概念,有利于师资队伍内部结构的稳定。不仅“双师型教师”需要“能级管理”,普通教师也应当纳入“能级管理”,对不同能级之间的准入和退出标准有明确的界限标准,将如图1a大而乱的师资团队转为如图1b能级分明的有序能级结构中,缓解目前教师群体基数很大,但成员间关系凌乱的问题。量化现有不同能级教师数量,培养中青年本校中层骨干教师,控制外聘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减少能级差距,及时补位。
最后,尊重高深知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对不同的专业领域应当有不同的职称评审标准,实行分类评价[8],对于相对容易达到副高级乃至正高级的专业可适当提高评审条件,对人才稀缺专业或专业领域难以达到专业的可适当给予支持,做到尊重实际情况,尊重高深知识,尊重评审制度。也起到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自己学术领域有所钻研,有所成就的目的,形成不以资历论英雄的良好公平学术氛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https://www.eol.cn/news/yaowen/202005/t20200523_1728948.shtml
[2]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3]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2101/t20210126_511116.html
[4]教育部. 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 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5/A03/202012/t20201224_507298.html
[5]教育部. 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 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5/A03/202011/t20201111_499414.html
[6]马戈然.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探析——从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谈起[J].亚太教育,2019((10) : 59-60.
[7]李亚昕,张栋科.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能级管理新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 194-199.
[8]王凡, 陈贝贝. "双一流"建设视阈下的高校人才集聚路径研究[J]. 江苏高教, 2018, 000(008):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