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0
/ 2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刘 佳

河北省衡水市前进小学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在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由于受到很多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多学生开始追随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更加注重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也能树立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并且将来能够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甚至推向世界,让世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

1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形成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华民族因为有它的支撑战胜和解决了无数次的民族危机,让我们的国家与文明始终屹立不倒。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责任与义务,开展民族文化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认同感,更有利于我们国家的持续发展与进步。语文作为承载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时候,也应该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使学生从小就受到其熏陶和影响,增加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但是根据笔者的观察,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针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与掌握也大多依靠强制性的背诵,这样不仅会阻碍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效率,更加会妨碍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进而影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2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发挥文化传承的榜样作用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五个策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示范者,是学生模范和跟随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而言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看法,以及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量等,都会对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知识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也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素养的培训,教师本人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为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

2.2利用传统节日,让学生增强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

不管是春季学期还是秋季学期,都会有相对应的若干传统节日。作为植根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文化元素和哲学成分,具有无尽的感召魅力。学生通过体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有利于学生亲身感受传统节日深厚的历史沉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秉承家国情怀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传统节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幸福成长的重要载体。例如,端午节是纪念第一个爱国主义大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这一传统节日对于中国人而言,是进行民族自信、民族精神、民族团结、民族复兴教育的最好教材和最佳机会。所以,在端午节期间,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围绕端午节这一主题查询、搜集相关信息,如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还有哪些叫法、端午节习俗、屈原的爱国诗词等,引导学生将查询、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消化整合,写成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然后以故事班会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端午节中充分汲取爱国主义养分。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策划举办包粽子、做香包、划龙舟、诵诗词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从浓厚的节日氛围中体验到端午节背后独特的文化记忆。

2.3创设课堂情境,优化教学模式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创设课堂情境时,教师可以融入传统文化,优化教学模式。以《纸的发明》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中国纸出现的过程和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在古代时期纸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引导学生观看完古代纸的制作过程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稻草、破布、树皮等造纸材料,组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制作纸张。在学生制作纸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介绍世界上纸的出现与演变历史,通过横纵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人的智慧与聪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纸张的出现对文化传播、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意义,进一步促进学生情感的深化。同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欲望。教师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情境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传承;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深入理解,最终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2.4亲近古诗文,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精髓

入选初中课本的古代文学作品都出自名家之手,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不仅记录了他们的感悟与认识,而且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以浓缩的形式延续下来,具有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丽奇葩。比如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南宋诗人陆游的“位卑不敢忘忧国”是诗人一生爱国忧民情怀的真实写照,诗中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情;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岳飞的《满江红》表达了岳飞珍惜年华,主战抗金,收复失地,誓志为国家做贡献的雄心壮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激励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之心,是中华民族浩然正气之歌;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他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语文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和领会诗词中蕴含的亲情教育,友情教育以及对他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在熏陶中受到感染,强化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2.5以课外拓展为主丰富课堂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中为了实现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渗透,实现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还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超出合理的切入点,在课堂中展示更多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理解能力的传统文化元素,以此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丰富。例如在学习《司马光》一课之后,很多小学生会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产生浓厚兴趣,借此机会,教师可以向学生更多的讲述蕴含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也可以鼓励小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小故事在班级上进行分享。例如可以让学生讲述孔融让梨、刻舟求剑等小故事。通过对这些话题故事的拓展不仅能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能让学生得到扩外阅读拓展,积累大量知识。而且中华传统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让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让学会具备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本身的知识面非常有限,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比较浅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家长要对小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带领小学生共同探索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也能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燕.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诗词教学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2020(30):46-47.

[2]韩雪芹.基于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0):57.

[3]张兰梅.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的探究[J].农家参谋,2020(2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