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006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引领着课程向着更全面的方向发展。现以《学记》一书中教育的方法,意义等为出发点,我们发现其主要以教学育人为核心,阐明一系列教育行为和教育理念,可为现代课程思政建设的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一些启发,提倡注重师德师风,加强优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且为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的立德树人教育下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价值观
引言
《学记》简明扼要的向我们阐述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学的多种内部关系,对先秦儒家教学活动的思想升华到了理论总结,同时也对我们新时代贯彻落实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学记》研究范式以“教育目的论”和“教育方法论”为代表,关乎到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教育内容、教育功能、目的、方法,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等(孙杰,2019)。继承和发扬《学记》里蕴含的精华,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教育,与我们当今课程思政中提出的立德树人息息相关。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凝练而成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教育者必须把“立德树人”当做根本任务,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传授知识和价值引领共同作用,培育出具有爱国情怀、历史担当等优秀品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杨金才,2020)。本研究拟从《学记》与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立德树人教育存在的关联为出发点,来分析怎么从《学记》思想中结合运用到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教育。
《学记》中记载“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表明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学生个体差异性等采用恰当的教学步骤,经过课后反思和反馈等有效途径才能总结出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对学生多方面发展实施灵活的启发诱导(张警鹏,2002)。这一系列关于注重师德师风的行为,与课程思政中突出课程教学中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的重要性密切联系。
随着教师地位的不断提高,教师在学校和课程教学中发挥着培养学生道德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且根本任务的举措是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中促进全课程育人理念的引入。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指的是专业课、通识课等其他各门课程与思想道德课程和政治理论课程共同融合、相互贯穿(习近平,2020)。传统的教师角色充当着“传道解惑者”的角色,伴随着社会前进发展和教育的兴起,教师的角色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教师角色转变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者,“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记》中蕴含很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并且在新时代中提倡的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有很大相似性,在分析《学记》里教学理念后,把其精华渗透到课程思政中可以帮助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深化课程思政的作用和意义(张警鹏,2002)。比如《学记》中的“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临节而施之为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与课程思政提倡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相呼应(陆明玉,2013)。“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是指教育活动可以分为知识学习活动和课外活动,它可以按时令进行,强调的是知识学习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的结合。换言之,我们教学内容做到思辨能力、思想道德、劳动体育等多维度的学习,多方面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内容应该匀称统一,为了使我们的课程内容丰富化,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多是一门课程的要点与其他课程的精华的有机融合。而课程思政最大的难点就是各课程要素之间的融合汇通,做到精准的把单独一门课程知识与思政要素相统一,最大的突破是高质量的课程的教学内容。关于课程思政,它能够进行价值引领,提升思想品德,完善个人修养(肖香龙,朱珠,2018),但是我们的思政要素怎么安排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做到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呢?第一,我们要坚持科学系统观念,即分析这门课程是否可注入思政要素,如可注入,则思考具体哪一部分可注入,并且注入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确保全面、合理、辩证地清晰分析此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重难点、步骤等,并在此客观情况下,全方位、科学性的融入思政要素。第二,我们要善于将课程分化类别,即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不同的导入思政要素的方式(蔡正丽,2020)。
鉴于此,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教学的同时,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上多结合生活实践,立足实际情况。在发挥每堂课程本身的特色后,把课程思政中的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个人使命、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思政要素,转化成我们可实践的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才是“立德育人”的真实目的。
《学记》中“离经”“敬业”“博习”“论学”等知识性教学考核方式,与“辨志”“乐群”“亲师”“取友”等道德品质方面的教学考核方式,对建设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教育的评价体系建构具有远大的启发作用(艾兴,赵瑞雪,2019)。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立德育人”和“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中,不仅考核学生的文化成绩,还考核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等(喻长志,2019)。实际上,课程思政中的考核评价制度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评价体系的缺失。课程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态度、文化意识、价值观进行引导以及引领方面的考核(汤苗苗,董美娟,2020)。
通过对《学记》的深度研读教育方法及其教育理念,我们发现它对课程思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指导性作用。这仍需要教育工作者携手共同为课程思政的建设做出贡献,从师德师风、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过程,真正发挥教育的立德树人作用,将课程资源和师生互动资源等有机融合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1]孙杰.重新理解《学记》: 基于整体教育史观的审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J].2019(05):153-160.
[2]杨金才.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之我见[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0(04):48-51.
[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04-11.
[4]张警鹏.从《学记》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J].教育科学研究,2002(10):30-33.
[5]陆明玉.《学记》教学思想探究——基于方法论的视角[J].郑州师范教育,2013(01):24-28.
[6]肖香龙,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133-135.
[7]蔡正丽.高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N].安徽日报,2020,12(29):6.
[8]艾兴,赵瑞雪.《学记》中的“核心素养”思想体系及现代传承[J].现代教育科学,2019(06):28-34.
[9]喻长志.2019.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6):38-39.
[10]汤苗苗,董美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637):54-70.
作者简介:郭蕾(1998-),女,汉族,籍贯湖南省衡阳市,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学科教育(英语)和认知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