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如何提升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

曾丽娜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那隆镇清水降小学 535414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审美赏析活动,在活动中一步步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从文化理解的角度评作品。为了让学生了解美术和文化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关注作品的明暗肌理细节问题,丰富美术知识,明确作品主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写生创作等方法,结合课内外活动,提升赏析水平。

关键词:美术欣赏;文化理解;小学美术

艺术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是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美术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其更多的是间接地表达内在的文化精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将中华民族蕴含的精神理念渗透其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促进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结合,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1. 深挖教材中的资源,渗透传统艺术知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是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综观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每册教材中都有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但部分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因此,教师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渗透在每节课中,挖掘课程中可以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以使学生长期保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中华很多传统文化更多蕴含在教材中,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其形式出现了一定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主动发现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尝试探索教材中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事物,感受其随时代变化这一特性。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太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设计出造型、色彩不同的太阳。从表面上看,该课与中华传统文化无关,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找到其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地方。笔者选用了运用太阳元素创作的中华传统艺术作品《太阳神鸟》,引导学生欣赏。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笔者运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学生较感兴趣的作品,使学生在直观了解传统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可以长期保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这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思想上与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共鸣。能够真正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1. 吸引本土民间资源,扩展教学内容

任何科目地教学前提肯定都是要依托教材来进行,但是教学归根结底还是教育。教学大纲是对全国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要求,然而教师也可以利用本地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学生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毕竟是他们感兴趣的。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股浓浓的亲切感。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笔者周围有很多山水景象,学生们每天都能看到,那些画面早就已经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脑海中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激励学生发觉记忆、开发想象,将本土资源与美术良好的结合。因此本土美术资源的引进可以缩小学生与美术两者的差距,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兴趣。本质上民问有诸多的经典元素值得学生借鉴与参考,把这些资源和美术资源结合会积极的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与研究。

例如,在进行《扇面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民间扇子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市场中经常能够看到灯笼画或者扇面画,展现桂林地区的山水美景以及古典美女,画面相对形象生动,寥寥几笔便可以凸显韵味。并且教师可以寻找年画以及壁画,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展现,加深学生对绘画历史背景的了解,一方面扩展学生学习知识面,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艺术审美趣味。另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收集感兴趣的民间美术资源,通过网络查询,积累更多的学习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书写美术学习的感受。全方位的感受民间美术独特的魅力色彩。民间美术资源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内涵,将其渗透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加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所以教师要积极的引进民间美术资源,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好的参与美术学习活动,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1. 关注作品细节部分,理解明暗肌理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活泼、自由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大胆地说出自己对作品的评价。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作品的主题内容,增强文化理解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作品时,不能忽视画面中的每个细节,要鼓励学生探究线条粗细、了解构图方法、体会明暗变化、感受纹路肌理,这样才能使其从细节入手赏析美术作品,从而更好地感知作品的主题内容。

如,在学习《水墨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画家李可染《谐趣图》素描与水墨版本仿作,并鼓励他们观察作品的细节。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谐趣图》的素描与水墨版本在用笔方面的不同之处。有些学生对比分析后发现素描版本用笔比较细腻,树木、假山都描绘得清清楚楚,水墨版本则给人用笔凝练的感觉,烘托了气氛,但是肌理不够细腻。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从线条勾勒入手,探究水墨的细节。部分学生发现,素描作品的线条粗细相近,水墨作品则笔墨粗细不同,画远景的线条细一些,色彩淡一点;描绘近处事物的笔墨粗一些、色彩深一点。在关注细节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总结水墨山水在肌理明暗上的特点,鼓励学生结合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分析为何水墨画会给人这样的感受。适度拓展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了解美术创作的技巧,掌握美术语言,学会如何通过构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这样,他们就能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赏析时也会切中重点,增强文化理解能力。

四、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美术专业必须利用其优势建设校园文化,加大校园文化建设中美术师生的参与力度,鼓励大家发挥聪明才智是必要的举措。比如建设特色的文化长廊,比如在长廊两侧的墙壁上展示人文或书法专业的师生的艺术作品,让其他专业的学生对交叉学科有所兴趣,从而给他们自己的作品带来灵感;在校园可以利用的角落展览雕塑和综合艺术装置,让作者在作品说明卡上有感而发,让观众可以在留言薄上书写体会;在电子宣传栏滚动播放国内外著名艺术家的历史背景和专业特长,帮助美术专业学生树立榜样,为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不断奋斗。这些举措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艺术氛围,也让他们从艺术作品中培养无形意识和文化品质。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中华传统文化,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将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相结合,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文章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入手,探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以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邓彦锋.非物质文化视野下苗族文化融入当地中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探讨[J].大众文艺,2016(16):226.

[2]罗先云.传统水墨文化融入小学水墨教学的实践策略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5):144.

[3]宋建秀.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31(1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