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课后评价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0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课后评价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方玲玲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彭公中心小学

我们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很大一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忘记了对孩子行为习惯上的教育;班上大部分孩子在经过了幼儿园三年的教育后,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上课听讲习惯不好,摇头晃脑坐不牢;卫生习惯不注重,不爱洗手爱乱扔;自理能力有落差,不会动手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许多,作为一名班主任对这样的问题甚是苦恼,迟迟想不到好的解决办法。

有一次我外出听课,发现一位老教师将活动手册中的一张“冬天保健”表格拿出来让孩子自评,孩子们兴趣很高。回来后我就将这张表格进行了修改,把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也融入其中,让孩子们每天进行自评,一周一汇总,发现孩子们的热情高涨,班里的行为习惯也有所改善。

表1 2015年第一次制作的表格

6062c952aa9a6_html_9fe1ea6190a17646.png

自此之后,我都会特别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观察,再结合书本中每个单元的内容,制作成一张行为评价的表格,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效果不错。经过几年的积累,原有的《品德与生活》一书,也改版为《道德与法治》新的课本,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加注重。为此,我也将我班级在新版教材中所做的课堂教学引导更好地生活的例子做一个归纳。

、评价素材的选择

(一)课堂素材评价类型

阶段性的行为评价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过程性评价。以《道德与法治》一上第三单元家中的健康与安全为例,我设计了以下的评价表格。

表2

6062c952aa9a6_html_be27471c3127284b.png

评价过程中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近一周的表现进行评价。

二是总结性评价。在学期末时,根据每个单元的评价对孩子以记星星的方式进行总评,对给予得分。 表3

6062c952aa9a6_html_d0a4faf6abb0905f.png

这样既能对孩子平时的表现有更加直观的体现,还能让教师在期末总评时有了客观的依据,让教学的成果更加公平、公正。

(二)多元评价方式

按评价主题的不同,我将评价方式分成了三种,即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和老师评价,在每个单元中穿插进行,其中学生评价是每个单元都有的,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规范意识,并且通过“家庭老师”的方法,将课堂所学带回家,指导学生的生活。

、课堂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

(一)评价标准

在低段的教学中,学生的荣誉感很强,所以老师的表扬鼓励和奖励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在阶段性行为评价中,我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星星奖励,按照不同的星级进行评价。

(二)评价内容

我将四个单元的行为评价内容作了如下的安排:

表4

6062c952aa9a6_html_70400a0a3e9902cb.png

、评价实施与反馈

阶段性的行为评价以单元为依托,目标明确,实施下来,效果明显。但是评价要想取得好的成果,只参考书本上的内容是完全不够的,而要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走进学生的生活。

实例1第一单元《上学路上》一课当中,用绘本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一个丰富的儿童世界,把每一天上学路上的经历、上学路上的安全与家庭、个人意识紧密地结合起来,要让学生意识到如何在上学路上注意安全,该怎么做。结合以上的教材分析,我做了如下表格:

表6

6062c952aa9a6_html_c8ecaa255c089c2a.png

设计意图:

1.上学和家人说再见、放学和家人说再见

通过这些行为要求,使孩子有意识地和家人、老师交流,知道如何与人道别,培养孩子懂礼貌的习惯,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们班大部分的孩子对于这些细节牢记在心,进入办公室时悄声细语,不打扰老师;遇到老师时大声说老师好;放学时,即使已经全体道过别,每个孩子还是会走过来一一和我道别,这些行为获得了全校老师的一致肯定。

2.不拿陌生人的东西

我们常常教导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拿陌生人的东西,但是一些机构会在校门外等候,发一些宣传单和学习用品,但是学生自己还没有分辨能力,都会伸手去接,所以设置了这一行为要求,让学生在放学后在家长的陪伴下再去接受这些物品,能够尽量避免这些安全隐患。

3.打开车门要先看看右面有没有车

早上上学时,不像全家出游,往往只有一位家长送一个孩子,而孩子自己坐在后座,需要自己打开车门。但是很多孩子都因为贪睡、早餐等各种原因造成时间紧张,一慌乱就着急下车,而不顾门外是否有车辆来往,设置这样的行为要求,可以让学生将上下车时的安全记在心中,从而形成习惯。

行为反馈:

6062c952aa9a6_html_f099a1ec2fa5e138.jpg

在这个学生的记录中,由于上学时电瓶车送,所以第五项没有记录。他自己记录了一天的情况,知道第一天没有走斑马线,所以如实地记录了下来,而家长所记录的是孩子平时的表现,所以在与家长沟通后,再一次记录了第二天的情况。

6062c952aa9a6_html_f577366d983cfe20.jpg

可以看出,相比于前一次,这位学生可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

实例2:二次行为目标的达成

(一)我能自己睡

在第三单元《早睡早起》一课中,书本51页中有一项学习单独睡觉的行为要求,于是我在班中35位同学之中做了统计:

和爸爸妈妈睡的

13人

和爷爷奶奶睡的

6人

自己一个人睡的

16人

表7


由此可以看出有54.29%的孩子需要家长的陪同入睡。为了培养一年级孩子的独立性,我做了以下行为要求设计:

表8

我能自己单独睡小床(选择自己睡的好方法,每天做到的在下面的表格中画☆)

我有好办法:妈妈先陪我睡一会 ( )我让小灯亮着陪我一会 ( )

我让最喜欢的娃娃陪我睡( )我能听着故事自己睡 ( )

评价人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自己评








家长评








总计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选择入睡方式,让学生尝试着独立睡觉,逐步养成独自自主的习惯。

行为反馈:反馈选取了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的记录,男生是因为妈妈生了弟弟,所以已经独立睡觉一段时间了,而女生虽然还是比较粘妈妈,但是愿意尝试自己一个人睡了。好几位家长都反馈很早就想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睡,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契机,正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锻炼一下。

6062c952aa9a6_html_517db27c352c739b.jpg6062c952aa9a6_html_6ae283b557a16035.jpg

(二)我能早睡早起

上第三单元时,正是天气慢慢转冷的时候,上学迟到的小朋友屡见不鲜,于是乘着刚好上第12课《早睡早起》时,我在课堂上与孩子们做了以下的课堂小调查:

教师:小朋友们,陈老师最近发现,我们班的小懒猫多起来了,你们发现了吗?

孩子们不明所以。

教师:你们看,现在早上常常有小朋友迟到,这是为什么呢?

小朋友1:肯定是他睡懒觉了,早上不肯起床。

教师:对呀,还有吗?

小朋友2:可能是他吃早饭太慢了!

教师:是的,动作太慢也可能导致迟到,但是如果想要起得早,晚上也要睡得早一点,晚上八点之前睡觉的小朋友举举手让老师看看。

学生纷纷举起了手。(说明大部分同学都希望让老师知道自己每天晚上都很早睡觉,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

于是我在课下向学生家长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8点以前睡觉的有11位小朋友,占了班级人数的31.43%;每天9点以后睡觉的有18位小朋友,占了班级人数的51.43%,而10点以后睡觉的有6位小朋友,占了班级人数的17.14%,未来让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多睡家长将孩子的起床时间定为7:00以后。

研究表明,5-9岁的孩子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需要10-11小时③,每天9点以后睡觉的孩子除去入睡的准备时间,所以早上就起得比较晚。所以从这个问题出发,我又将“早睡早起”设计成了一份行为要求表。

表9

6062c952aa9a6_html_292921bd6e7b3954.png

行为反馈:

6062c952aa9a6_html_be142a5cb53f983b.jpg

学生本身的自制力不强,所以依靠行为评价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改正,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而小学低段是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时期,进行行为品德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如何进行督促确实一个难题,怎么样做到家校合力,小小的表格就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任何的措施都需要坚持,好的习惯并不是短期就能形成的,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在这样的行为评价下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