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 永登县城关镇五渠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在农村出现了越来也多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社会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每个家庭需要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老师,面对日益增多的留守儿童,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够保证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关键词】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多。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每个儿童的小学阶段都是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而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关心和家庭的约束,面对日益繁杂的身边环境,尤其是当前的网络时代,儿童的好奇心特别容易对网络产生迷恋,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同时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长期以往就养成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后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理。
2.“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生活习惯差。
多数留守家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其物质生活水平较普通家庭有了很大提高,抚养孩子的经济能力提高。祖辈想弥补孩子缺失的父爱母爱,在物质和金钱方面给予大力补偿。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长一年甚至几年回家一次,而一旦回来
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都给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对他们百依百顺,溺爱放纵,使子女容易养成乱花钱、摆阔气的坏习气。有的家长回家发现孩子成绩退步了就一味补救,严加管教,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由于监护人的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孩子,导致他们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部分"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
3.“留守儿童”性格孤僻,道德意志薄弱。
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使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普遍采用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从而导致了他们道德情感的缺失。他们只知单项的接收爱,不去施爱,对亲人、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二是由于监护人繁重的农活或是年龄较大,没有体力和精力无暇重视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是放任自流。在对留守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监护人毕竟不如孩子的亲生父母更为直接和严格,留守儿童离校后的监管几乎成为空白。三是在亲子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道德意志薄弱。有的吸烟、酗酒、赌博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4.“留守儿童”性格自卑,心理存在很大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有的一年半载不回家,儿童称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留守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关键时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性格塑造的时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容易产生多方面的心理缺陷。一些平时就调皮好动的学生因为父母外出,行为大胆放肆,在教师和监护人管教的时候易产生逆反心理。相当一部分孩子对父母外出有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和人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在性格上变得自卑。留守儿童”由于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导致感情交流缺失,精神压抑,性格孤僻。
5.“留守儿童”学习功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二、有效缓解和弥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1.完善家庭教育。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靠学校老师和临时监护人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家长。父母尽量不要双双外出打工。尽快脱贫致富摆脱家庭经济困难的处境固然重要,但是,子女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子女和整个家庭的未来,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这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既要争取改善经济条件,又要保证孩子的有效教育和监管,所以,父母尽量一方外出打工为佳。
2.转变教育观念。留守儿童的祖辈要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教育儿童的新策略、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精力从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转移到孩子的教育上。家长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
3.让留守儿童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通过打电话、视频等多种途径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家中或学校的表现,把握孩子发展的动态过程,及时指导教育孩子。家长多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让孩子知道家长是关心他的,使留守儿童心理上产生安全感。
4.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教育功能
学校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管理外,也要给与他们心灵关怀,要对留守儿童付出真正无形的爱。学校应建留守儿童专项档案,有效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各方面发展变化状况。专项档案应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学习情况及心理发展变化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既可以保持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联系,又可以及时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新的发展变化和新出现的问题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督和管理。
5.学校全面开展“红领巾帮扶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鼓励他们结伴同进。在班级为留守儿童的生日唱支歌,送小礼品;在学校组织留守儿童我能行才艺展示或竞赛活动,周末或节假日期间留守儿童可以共同活动。还可以配备心理老师让留守儿童心里话有处说,以便及时疏导教育。
6.家校携手,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与你作对。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留守儿童问题,教师要不断研究和创新,社会、家长、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消除心灵上的荒漠,给他们一片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