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 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丢 荒

文 /夏勇

在杨子江的潜意识中,他所生活的山区土地正一块块的被丢荒,他感到惶恐不安。总觉得土地没人做是件大坏事。要知道在贫困的那些年代里,人们可都指望着土地吃饭。

杨子江生活在黔西北一个叫大山村的山区,这里直到现在仍是穷山恶水,真的是山外山水外水,山路几道弯又几道弯。时逢阴雨天气,山区到处泥泞。小学生星期一穿戴整整齐齐,一出门看到一漟漟烂泥直跺脚,只得戴上斗笠或用塑料薄膜把身体遮得严严实实,一步步小心翼翼向学校走去,回来时却大踏步拖着湿鞋回来,只是已经在村口溪边把鞋冲洗得干干净净。父母心疼又怜爱地把鞋凉在灶边,一边给孩子热备好的饭菜。小时候父母就这样对杨子江的。

光阴荏苒,杨子江如今已经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读了大学。老爸的背已经塌了下去,阿妈的额头牵丝般爬满皱纹。印证了书中的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父母含辛茹苦,十多年来舍不得杀一头年猪,吃玉米面蘸辣椒水,也要把杨子江供上大学。

这些年来,大山村也跟着国家不断变化发展。一条公路挖到了村口,小轿车时不时爬进山里来。虽然还没打成水泥路,不过这已是联通外界最重要的通道,人们赶集进城拉纤外出都必须从这儿过。最近十年,村里的年轻人纷纷走这条路外出打工,每年回来那么一两次,整个大山村似乎变成一个老人小孩的山寨。赚了钱的自然回家盖房子娶媳妇。好多人家院内院外焕然一新,把瓦房翻成了平房。村大队李习德家更是盖了两层大楼,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如今时兴办酒席,哪家搬家定要购置一套家具,典雅的红木沙发,宽大的席梦思。还装上超薄的液晶电视机,主人家别提是多么洋气呵!村里多数人家都改成了平房,只有零落的几间草房,间杂在这些钢筋混泥土筑成的平房群里。

子江家现在还是住草房。

在没通公路前,村民们要翻山越岭到六里外的岩脚寨买煤,那时一家买煤全寨子相帮。当时买煤以船计量,通常每家三十船够用一年。杨子江记得小时候他们家买煤,父母起了个大早先去背一趟,回来吃了早饭再和帮忙的一起去。还有,那时做瓦,要到远六七里的小桥边抬打砂机。杨子江今年回家时和村里的汉子抬过,那个“大哨子”重三百斤,两个人抬两百斤的柴油机时子江感到两腿直颤。可想,当时是需要花多大力才能把机子抬回来!

杨子江小时候就乖巧懂事,他学习认真,连年拿‘三好学生’,初一时还得到深圳感恩工作室的资助,这使父母更加坚定要这孩子供“出头”。杨子江父母虽都是文盲,却比较开明,他们始终认为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父亲杨正恩买笔墨字帖,找报纸给孩子练习。时时监督孩子写作业要坐直坐正,眼睛离课本不要近。还教导孩子如何爱护书本,教他如何包书。好些家长认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能识字就可以了,早出门打工早赚钱。

杨子江知道农村的疾苦,感受到农村的闭塞和落后,城市的繁荣和开放,也早早意识到如今的工作压力,“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这是残酷的事实。他在大学学习刻苦,做事认真,用德智体美要求自己。办公室主任张天军对他青睐有加,提他做办公室助理,并常常派他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子江的寝室住了六个,除了他和另一个是农村来的,其余四个都是富家子弟。他们的父母每次过来探访都开着轿车而来,带来大包小包的补品和特产。子江的一个同学说:“我毕业了就分在县城,我父母都是县里的领导”。子江感到,他们根本不用愁找工作,都是有人给他们安排的,他们感到前途一片光明。

杨子江忧心忡忡,心想爱学的未必能找到工作,不学的未必混得不好。要在这些人中脱颖而出,自己能做到的是增加自己的实力!多几把“刷子”!

杨子江作为优秀毕业生毕业了,他拿到了学士学位。满怀信心报考县人事局,笔试取得第二名,面试却排到了第六名,最终被踢出局。后来,杨子江发现录取的两位都是局里面的某些亲属,

一月后,子江报考文体局,笔试第一名,面试第三,本以为已经一锤定音,结果说体检不过关,子江坚持认为一定是体检有误,再到另一个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子江愤愤然,直想到县里大闹一场,父亲杨正恩劝住了:“该忍就忍吧,闹出事来只怕影响以后的前途,我们怎斗得过人家。”

老乡李小燕已成为县二中的老师。子江觉得茫然无措,找到她谈心,小燕酸酸的说:“我不得我舅舅帮忙,现在也不晓得咋做了……

天已黑暗了,子江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杨正恩二老坐在饭桌旁等他。子江看到父母这些时候又老了许多,内心一阵揪疼。忙拉着二老坐下,跑去把凉了的饭菜热了,一家人吃晚饭。杨正恩说:“子江,教初中你愿意不嘛?要不要我去找熊老师?”子江本不想说话的,看到父母期待的眼神,说:“爸,我先想一下。你们不要太担心,我有能力找份工作,你们相信我。”

杨子江找到当年的老班主任熊恩源,他现在是大山中学的主任。熊老师戴着老花镜,给杨子江倒了杯茶,然后亲切的拉着子江的手,慈爱地看着当年自己的得意门生。他知道子江考单位被‘黑’的事,半晌说道:“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大山中学虽是个小麻雀,但是五脏俱全,我在这里教几十年的书了,对这里有感情了,调我到城里我也不去!”说罢哈哈大笑。杨子江被老教师的直白和豁达感染,感觉心中的阴霾一扫而过。

杨子江决定报考大山中学——他的母校。一个月后,杨子江成为大山中学正式教员。他上课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在学校里开了一片新天地。老师,学生都很快喜欢这个年轻老师。杨子江觉得自己适合这片土地。

呼吸着熟悉的乡土气息,看那山外山水外水,欣赏那山路十八弯。杨子江感到家乡虽然贫困,但民风和谐,没那么多勾心斗角,比城里好多了。

山口那边,衰草迷离,杂草丛生。杨子江看到没人管的土地,心情如这土地一样荒凉。蒿草乱木高高长起,鸟儿在乱木里筑巢,当年肥沃的土地一去不返……

春天来了,又是播种的季节。杨子江架着犁铧,带上女朋友王燕——大山中学一个美丽懂事的女老师,和家人,到自留地“开荒”。杨正恩拿着锄头锄去高的乱木,王燕和母亲拿镰刀割去蒿草,杨子江吆喝着牛,壮黄牛拉着犁大踏步向前走,一铧铧新泥翻滚在杨子江后,似乎,连牛在内,大家都看到一季绿油油的庄稼……


个人简介:夏勇,男,生于一九九零年,贵州毕节人,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中文系。现为贵州省毕节六中教师,有作品发表于《中国青年作家报》《鸭绿江》《高原》等。

联系地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鸭池镇头步桥毕节六中。

联系电话1528512370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