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领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9
/ 2


兴趣引领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刘涛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南校区 710000

摘要: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学生自主阅读的前提是对阅读产生兴趣,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发挥出其作用,才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写作方法,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才能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学生做到“读万本书,行万里路”。

关键词:兴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等重要,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的价值,也没有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的内涵。只是认为阅读教学就是组织学生阅读文本,然后组织学生系统化地背诵文章、分析人物情感特点、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将阅读教学引入一个闭塞的环境中。基于这一前提,很多学生也无法感受到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以及阅读的魅力,久而久之自然会对阅读产生抵抗情绪。

1创设阅读情景,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阅读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一大重要途径。了解学生的实时兴趣激发点,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与发展。例如,在教学《颐和园》这一课程时,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先利用好多媒体来播放与圆明园相关的一些图片与视频。使学生了解到古代圆明园的壮阔以及辉煌,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过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圆明园的文章,使学生感悟到圆明园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渊源以及其设计的巧妙性。又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程时,教师在课堂上则可以制作好相关的道具小船。在课上把小船展示给学生,顺势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小船的作用是什么吗?”由于学生之前或许在网络上或者电视上了解过船的相关构造,由此他们也大多回答说:“可以载人,可以用来运输货物。”教师由此可以引入本节课程教学的中心威尼斯小艇,让学生了解威尼斯这样一座水城。伴随着教师教学的深入,学生的问题回答欲望也被教师的一个个问题给激发出来了。教师接着再引导学生进入到另一个世界,由威尼斯小艇的构造特点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平常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探索到本节课程教学的合理切入点,通过情景创设增强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整个积极性。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效率,让教师教学的质量得以提升。

2利用朗读营造富有感情的阅读氛围

教材中大部分的课文都适合朗读,语文课堂正是通过多姿多彩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评析,小学生很容易被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声带入到阅读材料中,因此教师要对朗读给予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堂时间用生动、自然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叙述,在朗读时提醒学生时刻注意角色背景发生变化时相应地语调的转变,同时教师自己要做到在朗读课文时娓娓道来,切莫生硬死板机械化的朗读,使课文更加真实,从而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化“话”为“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时边读边想象,将语句中描述的画面在头脑中描述出来,朗读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实现学生主动化学习,在开心快乐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不仅与文章融为一体,同时也会更加愿意自己去了解课文的背景,主动地了解课文中角色心理乃至情节的转变。例如我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在课堂开始前我先声情并茂地将课文朗读一遍,引导学生在听的时候幻想自己也和课文中的主人公“小蝌蚪”们一起找妈妈,在朗读到课文的最后,即小蝌蚪们找到妈妈的情节时,着重强调青蛙和小蝌蚪的关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3创设故事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叙事类的文章,有的教学内容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有很多趣味小故事。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对话来展现,或者编成剧本让学生表演,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些素材,将教学内容加以整合,通过创设良好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对话中、表演中揣摩句子的语气,在主动参与中理解文本的意思,提高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其展现出来,可以通过视频引出故事,通过幻灯片展示学生的表演台词,通过播放背景配乐渲染气氛。例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可以将讲台作为舞台,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不同的台词。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是非常喜欢的,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仅会有兴趣进行文本阅读,而且还会产生自己的理解,这对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4深入挖掘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编写者们仔细挑选出来的,遣词造句都是有一定的魅力的。鉴于学生的能力有限,所以无法发现这些语句的深意、内涵。鉴于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找出文本中的一些关键的词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魅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文章脉络,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伯牙鼓琴》的时候,教师想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出教学方案,并通过多种渠道查阅伯牙绝弦的背景资料,了解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根据其制作出精美的PPT课件。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向学生呈现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形象,并引导学生深入地挖掘文本,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痛苦,明白伯牙为什么要绝弦。通过挖掘文本,学生会感受到作者运用语言的优美,并将其进行积累,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对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

结语

通过多类趣味化活动来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注重语文课堂的反复阅读、读中感悟、创设情景,举办一系列的读书故事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读书中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最终提高自身的阅读质量。教师平常需要实时地对学生作出指引,让学生的阅读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

参考文献

[1]张占.探析小学语文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上2017(10):178-178.

[2]李再广.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4(10):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