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与困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5
/ 2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与困境研究*

曹丽丽 1 ,马颖颖 1

(1商丘学院人文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主要有“接纳”、“城乡一体”和“城乡互动”三方面的教育需求,同时他们面临就读学校的认同度偏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过大,城乡教育存在断层与衔接较差等教育困境。因此有必要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教育依据,树立融合教育理念;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的教育投入;增进城乡教育互动,进行重点对象教育帮扶等建议,以期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缓解教育矛盾。

关键词:教育公平;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需求;教育困境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农民工的调查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新生代农民工占比首次过半,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0.5%[1]。另外新生代农民工在子女教育的选择上,与老一代农民工有很大不同,他们选择携带子女在城市就读[2]。教育是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的重要方式,教育问题也关乎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因此对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困境进行研究,有利于为农民工子女更好的配置教育资源,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策略,实现教育公平。

一、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需求从本质上讲就是“公平”的需求,具体表现为渴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合理的配置,共享教育发展的成果,主要包括“接纳”、“城乡一体”、“城乡互动”的教育需求。农民工子女教育需求的满足体现了教育公平,能够有效的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一)“接纳”教育需求

接纳是指接受对方与自己的不同,将对方纳入自己的圈子中,主要包括父母接纳、同伴接纳、社会接纳、自我接纳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发展存在弱势,他们在城市中被接纳度不高,发展缓慢,因此将希望寄托于子女,但在教育过程中,父母对子女表现接纳度的特点。父母接纳、同伴接纳、社会接纳的低质量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子女自我接纳程度不高。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存在接纳的教育需求。

(二)“城乡一体”的教育需求

“城乡一体”的教育需求主要指优质教育资源在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均衡合理配置。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目前大部分处于幼儿园、小学阶段,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考虑到其自身经济水平,选择让子女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在所在农村接受教育,在初中高中阶段在所工作的城市接受教育,还有部分农民工会让子女在农村接受幼儿园教育,在城市接受小学教育。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子女表示自己存在城乡一体发展的教育需求,以改善自身底子差、基础薄的现状。

(三)“城乡互动”的教育需求

“城乡互动”的教育需求主要是指优质教育资源在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断流动。教育具有发展性,教育资源具有流动性,但教育资源有限,同时教育也遵循边际递减效应,总是以城市为中心向周围城市乡村递减。农村学校所占的教育资源有限,同时教育资源更新过慢。农民工因为其自身职业的不稳定性,具有双重性,因此农民工子女流动性较大。

三、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困境

(一)就读学校的认同度依旧偏低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的调查显示:学龄前流动儿童规模达到981万,占流动儿童总数的27.40%,与2005年相比,增幅达38.59%。小学儿童在流动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7. 89%,规模为999万,大量的农民工子女涌入城镇使本来就略显紧张的城镇教育资源捉襟见肘[3]。根据上述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大多在小学与幼儿园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阶段,但根据林丽幡研究显示农民工子女大多随父母住在城乡结合部、脏乱的公棚等地,面对嘈杂的声音、肮脏的环境,儿童很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城镇教育速度较快,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基础较弱,学业困难人数较多,在学校中学业表现较差,违纪人数较多。基于这种表现,就读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认可度不高。

(二)教育资源配置差异过大

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城乡、东中西部、城市之间、学校之间的差异过大。城市教师的学历普遍高于乡村和镇区[5]。在学校硬件方面,教学用电脑数量、多媒体教室数量、图书册数在小学阶段均为城市高于乡区、镇区。不仅城乡差距较大,东中西部教育差距、不同城市、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教育的不均衡使农民工陷入两难境地,在城市读书,子女学习压力大,无法就读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在农村读书,教育质量又太差,同时又没人照顾。

(三)城乡教育存在断层,教育衔接较差

城乡教育断层,教育衔接较差的危害对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影响特别严重。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在城乡之间频繁流动,这种流动性不利于儿童稳定长期的接受教育,同时高频率的流动性对教育衔接存在较高要求。在现实教育中,我国并没有统一的教科书,不同省市之间所用的课本也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英语与计算机技术等学科。

四、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建议

  1. 树立融合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带有双重性,他们进入城市学习,其知识基础、性格均与非农民工子女存在差异。近日,多省教育厅已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通知》,通知对强化法治教育、纪律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将起到重要作用。班级教师对农民工子女一视同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与耐心,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当遇到困难时,不要将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农民工子女身份,帮助他们合理归因,帮助农民工子女自强。

  1.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教育投入

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意识高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选择“拖家带口”的来到城市生活,很大一个原因是城市的教育条件较好,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因此要想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困境,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向农村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合理稳定长效的向农村薄弱学校投放经费,同时国家建立薄弱学校手册,有针对性的投放教育经费。同时还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在乡村地区办学,捐赠和设立奖学金,缓解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因此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均能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1. 增进城乡教育互动,进行教育帮扶

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公平极度敏感,希望后代能够享有高水平的教育水平,但因其工作性质及自身教育水平的影响,对后代的教育很难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需要学校及社会给予教育帮扶。家校做好良好沟通,新生代农民工父母在关注其子女学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到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红生,周银.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发展困境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8(10):44-53..

[2] [4]雷万鹏,徐璐.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子女就学地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5(06):150-158.

[3]卢立涛,袁丽,高峰.我国当代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的教育发展状况研究——基于文献的考察[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20(01):136-144.

[5]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06):30-34..

【作者简介】曹丽丽,1992年,女,甘肃白银人,硕士,商丘学院人文学院助教;马颖颖,1990年,女,河南人,硕士,商丘学院人文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