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中学 311116
【摘要】纸艺是以各种纸张、纸材质为媒材,通过剪、折、撕、刻、拼、叠等手段制作而成的平面或者立体的艺术品和纸艺作品。纸材取材方便,容易处理,可以融入绘画、设计、造型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是美术教学中重要教学媒材。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纸的魅力,发掘“纸”这一古老而年轻的材质的特点,融入剪纸、纸构成、立体造型等传统和现代元素,创作出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追求材质、肌理、造型本身的美感的作品,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美术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本文以浙美版美术教材中的《向民间艺术家学习》(剪纸)和《纸构成》(纸造型)为例,探究纸材于我们美术课堂的魅力。
【关键词】 纸艺 教学策略 研究 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对美术课的喜爱,不言而喻。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开拓视野欣赏艺术作品,动手创作感受艺术之魅力,学习和成长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但是由于课时少时间短,又受到创作材料、手段和方法的限制,学生的美术学习总是余兴未了,更无法满足学生创作热情。笔者在长期的一线美术教学中发现,纸材取材方便,创作简便,变化多样,用纸材为媒材的纸艺创作,能调动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并能让学生享受到审美和创作的愉悦。
纸艺创作从传统到现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美术的学习中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材的《向民间艺术家学习》一课中,把传统的剪纸作为专题内容来学习;而《纸构成》一课,更是半立体和立体综合纸造型艺术的特点,做了现代的展现。这两个内容的学习,无疑是典型又重要的。但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虽然是颇感兴趣,但还是无法激发学生创作热情。传统的有寓意的民间剪纸对学生而言生活体会不深,且教材中呈现的剪纸作品精美,但也比较复杂,对学生来说只能做到欣赏,尝试实践确有难度。
为了让学生由古至今、由浅及深的学习和掌握纸艺,并能在纸造型艺术学习中进一步提升兴趣和获得更大成就感,笔者把初中美术纸造型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大致分为三类,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生活为创作点,以经典作品为参考点。纸造型艺术课程学习通过“卡通剪贴画—剪纸、立体展示—纸造型”等学习内容开展教学。从向民间艺术家学习的剪纸艺术到纸贺卡的生活气息到纸构成的现在艺术,从起初的简单的剪刻到创作方式方法的探索,丰富了课堂教学,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作成就感。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二、实践和探索
(一)《向民间艺术家学习》教学策略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它不仅是民众智慧的结晶,更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浙美版的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向民间艺术家学习》,向我们展示了民间的剪纸艺术的精巧技艺和美好寓意,体现了我国劳动群众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本课的教学策略为:由古及今,由彼及此。
1. 由古及今巧探索
首先通过欣赏部分民间剪纸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并能自觉探索民间艺术剪纸的制作方法。欣赏时主要出示以下作品为例探索技法。
图一 图二
比如图一,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提示学生是有二个动物纹样结合而成的一幅剪纸,出示作品名称《耄耋富贵》,同时出示:耄—猫,耋—蝶。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八九十岁称“耄”,七八十岁称为“耋”。民间剪纸常用猫和蝶的谐音来比喻长寿。比如图二《抓髻娃娃》,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此图的趣味性,让学生直观感受形体的趣味性,从而得出这是民间美术象征繁衍和保护的娃娃造型。同时,引导学生技法的探索,剪纸作品的趣味性和装饰性。比如图一,装饰纹样主要用到了锯齿形、月牙形、圆形、铜钱纹样。图二眼睛的造型效果主要用到月牙形,头发用到了锯齿形等等。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从美术语言来解读作品,这一点对技法的引导很有意义。通过这样的欣赏,让学生从民间艺术中吸取创作的灵感,了解民间剪纸的趣味性和装饰性。对学生接下来方法的学习起到了开拓眼界的作用。
2. 由彼及此启智慧
卡通画是学生喜欢的,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想如何用到学生所熟知的绘画造型,进行再创作呢?我找到了《卡通世界》这一课的内容大象这一形象进行剪纸再创作,我先进行了示范,展示了我的想法。步骤如下:
在这里要讲清剪纸作品的相连性,及剪纸的技法分为阴刻、阳刻及阴阳结合,这是教学的重点。简单地说,去花纹剪法叫阴刻法,也称为携刻,这种刻法效果厚重结实,分量感十足,有一种强烈的对比感,这种方法北方的剪纸比较常用。阳刻法,也叫镂刻,这种刻法效果流畅、清新、玲珑细致,韵味十足。一般剪纸作品可以采用阴阳刻相结合,这样一来使得整件作品既有阴刻的厚重结实,又有阳刻的流畅清新,不过一件阴阳刻相结合的作品,主体部分大都运用阳刻,背景及次要的部分运用阴刻。
在制作时也从中得到了乐趣,比简单的剪刻剪纸作品有趣多了。如若网上下载剪纸图案,并进行剪刻,这样会让我们的思考减弱,缺少了思考的过程,减弱了创作的乐趣。
为了更好的引领学生创作,讲清步骤很重要。绘制卡通形象→确定减去的部分→固定彩色纸→剪刻。剪刻时要注意由小到大、由里到外。
学生在剪纸的创作时还是很有趣的,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趣味的创作,在原本单调的卡通画上,进行再创作时,他们能巧用图案美及技法美。学生的作品在原有地卡通画的基础上,添加装饰,趣味性很强,学生得到了创作的乐趣。部分作品如下:
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对学习对象的操作、探索、加工、体验,获得轻松、愉悦、自信、敢创的学习感受。我相信这样的体验会促使他们的成长,这样的剪纸经历会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帮助,于我也是如此,简单的临摹,虽然方便,但不符合美术教学的本意。
通过美术课堂之间的关联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形象进行创作,这样更能促进教学的成功。毫无关联的学习势必是空洞的,教师要学会融合贯通,促使学生愉快而自信的学习,由彼及此有时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纸构成》教学策略
《纸构成》这一内容的学习是颇有难度。纸构成是以纸为主要表现材料,并通过切割、折叠、弯曲等方法,按照立体构成形式美的法则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体现了纸特有的材质美——柔韧性和可塑性。如何让学生接受抽象之美、形式之美。本课的教学策略为:从平面到半立体,从半立体到立体。
1. 从平面到半立体
这几幅作品,都用简单的平面纸完成了一副不简单的纸构成。形式美感跃然纸上。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设问学生:“如何让一张平面的纸变成半立体的形式,与浮雕相似的效果呢?”在设问的基础上展示作品,让学生自己探索技法 ——切割、折叠、弯曲、插接等立体构成的方法。出示以下图片,探索技法,让学生来说说这些作品分别用到了那些技法?和剪纸相比又有怎样的异同?图片的欣赏及设问,从而达到课堂的过渡。图片如下:
由剪纸过度到纸构成,方法上还是有区别的,纸构成需要的半浮雕的效果。明白这一点,学生就不会停留在刻这一技法,会尝试折叠、卷曲的技法,只有多用这些技法才会出现半浮雕的效果。学生是聪明的,创造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每个同学基本能达到作品的要求。
这一课时主要落实学生在一张平面的纸上,通过切、折、卷的技法完成纸浮雕的效果。以下是学生的作品:
看到满满的一黑板作品,学生是心动,我也是幸福的。简单的一张纸有如此多的变化,实在是让人惊讶呀。
可见,只要善于激发,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抽象作品的美还是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的。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他们会运用对称和均衡,完成自己的作品,从而追求形式美。
2. 从半立体到立体
半浮雕的创作是立体构成的基础,有了半浮雕的练习基础,学生创作立体构成容易多了。但是局限于课堂这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还是具体在柱体上,这样的设定,有利于和前一课时的连贯性。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出示以下的图片。
图片中这一展厅,让学生看到了很多纸构成,包括前一课时的面体构成,这一课时要落实柱式构成,造型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尝试多面体构成、组合和堆积构成。可想而之,我们的美术教室只有面体构成,学生是多么想和图片的展厅一较高下呀!学生创作的热情就这样被激发了,课堂所需要的过渡就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当然这时要让学生注意点落在立体构成上。
为了更好的理清思路,由烦入简,我展示了以下这组图片。让学生分析创作的方法。
这些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每人都能完成!但是柱式构成也是创作的基础,很有必要学习。
看完图片,师生共同分析技法,除了上一课时切、刻和折的技法,这些作品中还用到了粘合的技法。鼓励学生尝试这些技法。相对于前一课时,这些作品都使平面的纸展现了立体的效果。
为了创作出较好的作品,作业完成采用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开始商量着完成作品。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很高。作品的形态美从以下的作品可以看到:
纸真的奇特,通过折叠、切割、添加的方式和方法就能让我们看到奇特的视觉效果,真的难能可贵!在操作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造型能力、空间意识!重要的是在做的过程中培养了有毅力、有耐心的中学生,使之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将来的学习中以积极的心态、采取有效的方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经过对纸艺教学内容的思考和整合,并进行一些有益的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增进了,学生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创作出很多优秀作品,充分实现了纸艺教学的价值,达成了美术审美和创作的核心素养。
四、思考与总结
1. 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师实施过程中,想方设法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如在学习《向民间艺术家学习》(剪纸)的过程中,由于取材和学生生活相差甚远,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这就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选取卡通图案进行创作,传统的形式赋予了现代的内容,学生兴趣盎然,创作起来也相对简单,故而教学效果甚好,学生创作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作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现有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这样学生就能创作出符合这一年龄特点的作品。
2. 恰当的教学方法事半功倍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学需要设计合适的方法手段,才能达成最好的教学成效,且事半而功半。如《向民间艺术家学习》(剪纸)的教学策略是:由古及今,由彼及此,就是考虑的学生的接受程度,并且传统的形式用现代的内容去呈现,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在《纸构成》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设定为:从平面到半立体,从半立体到立体。就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接受程度,学生从平面到立体雕,最后到立体构成,就是很好的训练了学生从平面到立体思维过渡最好的教学。
3. 技法是作品呈现的保证
纸艺是一个比较庞大的门类,表现的技法很多。主要有:(1)平面剪刻。(2)折叠。(3)卷曲。(4)切割。(5)黏贴组合。
从以上教学过程中,从剪纸的平面剪刻,到半浮雕的切割、折叠、卷曲,到最后的黏贴组合,展现了纸艺的表现技法,师生共同尝试了制作过程的乐趣。同时,也系统的学习了纸艺的制作技巧。符合教学的递进关系,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作业的预设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创造性!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作业,取得到了理想的效果,班级和班级之间互相作业的欣赏,增进班级之间的竞争意识的同时,也互相借鉴学习。展示的作品如下:
综上所述,纸艺在美术教学的趣味性、重要性不言而喻,纸艺是占据一定空间的造型活动,它所表现出来的是真实的立体效果,对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大的裨益。从简单到复杂,从屏幕到立体,从传统到现代,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究,才能带领学生走入精彩丰呈的纸艺世界。
【参考文献】
①伊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②杨建滨主编:《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③崔允漷主编:《我思故我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