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试析高中政治法治教育的构建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5
/ 3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试析高中政治法治教育的构建与实施

马红

乌鲁木齐市第 101中学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联系电话13999275753

摘要:高中政治法治教学的构建与实施既是思政课程的内在要求,又是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与方法。高中政治教学要通过政治教材与内容,深入去挖掘法治教育素材,并通过一定的课程思政逻辑,构建起有助于联系生活、联系课程、联系现实的法治教育体系,在教育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加以实施,从而形成高效的法治教育内容,促进并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程思政;法治教育;构建;实施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范畴,凝练出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大学科素养。其中,法治意识既是政治学科的素养素养,更是法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作为一门思想政治课程,除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还要通过法治教育的开展来体现出课程思政性。笔者认为,要透过法治教育来凸显思想政治课程的法治意识素养,就要重视法治教育本身的规律性与实践性,通过将法治教育内容从思想政治课程挖掘出来,形成体系性加以实施,使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实践活动及教学评价更要丰富多元,从而形成课程思政的另一番风景,是值得高中思政课程的探索。

一、立足思政课程,挖掘法治教育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包括了近现代史教育、政治经济教育、哲学教育及法治教育等诸多社会教育方面的内容,其中法治教育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法治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上,主要是通过生活化案例及法治知识加以渗透,从而培养起符合高中学生心智发展的法治意识,为其未来法治思维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立足于思想政治课程及教材,来深入挖掘并并整合法治教育内容,才能使之更好地为法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服务。

笔者以高中思想政治的《经济生活》教材为例,通过笔者自己的细致分析与整理后发现,在经济生活的第一章《生活与消费》中,至少涉及到金融管理法及相关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治内容;在第二章《生产、劳动与经营》中,包括了保险法、公司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内容;在第三章《收入与分配》中,也包括了最新的民法典、经济法、税法等有关内容;在第四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至少也包含了宪法、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知识。在教学设计中,笔者不仅把这些法律条文渗透到教学整个过程,而且还会专门从法治教育的角度,结合最新发展的时事案例,进行加以设计,从而全面渗透法治教育内容。如在近期热门的《女子利用航班延误险获利近三百万》新闻,就被笔者设计进入到合同法、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环节中去。希望通过对各种法律条文的解读,全面引导学生进一步在案例分析与解读中,培养并增强法治意识,树立守法底线。

通过这些法治教育内容的挖掘,既有助于高中思政教师深化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深入掌握法治意识培养的路径与方式,又有助于法治教育体系的完善与构建,从而为思政课堂改革做好基础性的材料准备工作。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看,是为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深入去挖掘思想政治教材的法治教育内容,是高中政治走向法治教育的先导性条件,也是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前提条件,对高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优化思政课程,构建法治教育体系。

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而言,要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就要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法治教育更好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这种教育教学活动,既包括了思政课程围绕着法治教育进行优化的过程,也包括了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还包括了社会考查或案例重现等活动。通过这些措施,使法治教育整合并构建起一个融法律教育、社会实践、模拟法治等于一体的法治教育体系。以上述涉及到合同法的法治教育为例,首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活动,要围绕着教材所涉及到的合同法条件,特别是突出合同法的诚信原则,构建起以法治为内容的教学体系。其次要通过社会实践或校园讲座活动,像合同法宣传活动将合同法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联系,如结合有同学参加校外培训的合同,明晰合同法的运用价值。最后,通过合同法的经典案例,对有关细节与条文进行论辩模拟,形成既反馈教学又有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实践局面。这种集学习、宣讲、实践于一体的法治教育体系,实质是通过将学科教育、专项教育及实践教育融为一体的法治教育活动,对学校系统化开展法治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也充分体现了思政课程的课程思政在实际的运用。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高中学校要从更系统化的层次来开展普法、学法、用法等法治教育活动,就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法治教育功能,以思政课程为载体,通过多样化的法治教育手段,要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基础上,努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积极以学校校情与学生学情为主,构建起符合学校发挥的法治教育体系,并通过思政课程的集体备课、统筹安排,使法治教育体系的实施得到落实,从而促成一个人人学法、师生讲法的浓郁法治教育氛围的营造。第二,要以学校层面来统筹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无论是专题讲座,还是社会实践,亦或是有目的性的模拟法庭等,都要从学校的层面来组织安排。第三,密切联系实际,把握时代脉搏,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只有这样,法治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法治教育才会从思政课程的思政性走向多学科融入的课程思政,使法治意识及法治思维得到更有效及时的培养。因此,优化思政课程,就是要从法治教育的需要出发通过教学组合进一步推动法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这才能更好地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更好地体现出法治教育的需要,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

三、丰富教学方法,有序开展法治教育。

虽然法治教育的实施要以学校统筹进行,但其实施平台却是思政课程的应有之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法治教育本身就是思政教育的组成内容之一,思政教学理所当然要承担起法治教育的重任;另一方面,从法治教育实施的过程来看,法治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尤其是普法、学法、用法的过程,还是需要思政教学的组织开展的。因而,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有序开展法治教育,也应该是高中思政课程进行新一轮课改的切入口。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三种教学方法的交互使用,使课程思政中的法治教育得到较好地落实。其一是案例教学法。如前述新闻《女子利用航班延误险获利近三百万》的案例,就成为了合同法的教学案例。通过合同成立的要件分析,引导学生对合同法的相关要件进行深入学习与分析,使合同订立原则、过程、法律保障等得到清晰而全面的阐述,并结合案例分析当事人是否涉嫌合同诈骗。这种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通过新闻播放、专家解读、自我分析、课堂论辩等进行丰富,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初步开展相关诉状的撰写,从而使学生对案例有更深刻的体会。其二是情境教学法,即通过情境重现来使法治教学得到有序的开展,保障法治教育的效果。笔者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学中,引入了一个社会经典案例——电梯劝阻吸烟猝死案,通过这一案例的情境还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辨析。学生通过情境再现,发现案例中的当事人劝阻行为既是自我权利的保护行为,也是公众利益的维护者,因而从法律层面应当是不负有责任的。因而死者家属索赔的要求不能支持。但从人道主义的层面来看,由于事涉人命,虽无过错但因此引发的后果比较严重,如何从道德与社会稳定层面进行辨析就成为了学生们交锋的重点。通过这一情境教学,学生不仅懂法、知法,更学会如何更好地用法维权。其三是热点关注法,即通过社会热点的关注,如:12.4国家宪法日、《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民法典》的颁布、香港国安立法、6.26国际禁毒日等热点和主题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普法教育,这样适时的法制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而且也能引导学生关心时政,了解时政,学会从课堂走进生活,将所学与所用结合在一起,从而全面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这三种教学方法,可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交互使用,从而使思政教学更鲜明地体现出法治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突出课程思政。

四、完善教学评价,科学评价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与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差异性,其效果的评价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于思政课程的法治教育实施而言,其评价应从两方面入手:

(一)从法治意识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层面进行评价。对于法治教育而言,通过法治意识素养的培养与运用,能更客观、准确地评价其实施效果。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在学法、懂法、知法的过程中,最能体现其效果的是用法。而法治意识就是从守法、用法的角度进行检测与考核的。如上述培训合同的订立与维权,学生及家长能否通过合法的方式来保障合同权益不受侵害,这本身就是法治意识的体现。而从教师层面来看,法治意识与政治教师的法治意识素养密切联系,这实际上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科需要与本职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才能使法治教育深入人心。

(二)从多元评价来发挥评价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法治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其不是通过单一的考试或应试手段就能充分体现出教学效果,而是要通过一系列多元手段的检测,才能使教学评价更公正、客观,并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学法、用法、守法。笔者在教学评价中,往往通过学用结合的评价方式,对法治教育进行有效评价。学是通过法律知识、法律原则等基本内容进行知识问答、有奖竞赛等方式进行检测;用则通过法律知识运用、相关法律实例的分析、理解,以及学生实际生活的表现等方式,可以以感想、论文、素材收集等多种方式来呈现,形成对学生法治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尤其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考查学生对法治教育的理解,能更好地检测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综上所述,法制教育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或方法,既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既可以从教材出发也可以从生活出发,既可以由教师组织也可以由学生发起。法制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高中政治法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既要做到立足于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提炼并构建起符合校情学情的法治教育体系,又要把握时代脉搏和生活实际,通过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运用,使法治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促成学生向知法、懂法、守法的文明公民转变,才能真正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金明.高中政治生活课程教学的实施路径研究——基于宪法教育的视角[J].教育观察,2019,8(14):34-36.

[2]罗华莲.高中政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实践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7):71-72.

[3]李雄培.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法治教育的开展[J].教育现代化,2018,5(02):296-297+300.